摘要:在阐述水库供水环境安全的作用及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库供水环境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保障水库供水环境安全的对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水库供水环境保护和安全的相关法规;编制水库供水环境保护和安全规划;健全水库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协调处理好上下游利益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水库供水环境的保护和安全工作;科技创新,提高水库供水环境安全效益。
关键词:水库;供水环境;安全
水库能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供水、灌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水库供水环境安全是指水库的水量正常,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水体供水功能正常、安全。从1949年至今,我国兴建各类水库8.6万座,水库总库容6345亿m3,相当于全国河流年径流总量的1/5。全国水库年供水能力5000多亿m3,其中,为城市供水达200多亿m3。北京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上百座大中城市的上亿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全部或部分依靠水库供水。由于我国江河水量逐渐减少、污染日趋严重,今后改由水库供水的城市和农村会越来越多。我国农村由水库提供灌溉水源的耕地约0.16亿hm2,占总灌溉面积的1/3。保障水库供水环境安全对充分发挥水库供水功能、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意义[1]。
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水库供水环境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水库供水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水库入库水量逐渐减少,供水数量日趋不足;水库集水区的城乡污染日趋严重,影响水库水质,制约水库正常、安全供水。根据2005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的阶段成果,全国农村有3.79亿人饮水不安全,其中3.2亿人的饮用水水量不足,水质达不到国家标准。饮用水得不到安全保障的主要原因是水库的饮用水不安全。我国主要水库中,约1/4的水库水质状况劣于Ⅲ类标准,6.4%的水库水质为劣V类,污染严重,水体功能基本丧失。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水库水体污染主要为耗氧有机污染。我国水库中,营养水库占61.8%,富营养水库占37.8%。随着水库富营养化程度I:t趋严重,“水华”危害加剧,影响水库水质和供水安全…2。
1.2影响水库供水环境安全的原因
1.2.1水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严峻,水库水环境污染加剧
a.水库集水区的广大农村施用化肥、农药及生活废水排放,造成农村面源污染Et趋严重。
b.水库集水区的城镇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造成城镇污染严重。
c.水库集水区的企业排污、规模禽畜养殖等,造成点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d.有通航条件的水库形成船舶流动污染。
e.水库水面漂浮物污染。
f.水库库底泥污染、网箱养鱼造成的内源污染。
部分水库形成了面源、点源、流动源和内源污染共存、污染物类型多样的复杂态势。
1.2.2过度开发水资源,水库入库水量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由于我国部分地区气候长期干旱,且受人类过度开发水资源活动的影响,我国水库人库水量普遍减少,水量不足,水体置换时间拉长,水质状况不断恶化。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用水量持续增长,水库供水量无法满足需求,水库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1.2.3上下游利益难以有机协调,不能较好地处理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水库上游集水区的水资源开发和水库下游的水资源保护存在矛盾。上游要发展经济,必然要用水,必然有污染,造成水库入库水量减少、水质变差。而由于水库流域往往跨省、县行政区域,下游很难监管上游用水活动及其造成的水污染。
2保障水库供水环境安全的对策
为改善我国水库水资源环境,确保水库供水环境安全,充分发挥水库供水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提出如下对策:
2.1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水库供水环境安全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保障水库供水环境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3。
2.2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对广大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让群众充分了解我国水库供水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增强他们对水库供水环境保护和安全的意识,自觉节约用水和防治污染,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水库供水环境良性发展。同时,鼓励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等参与及监督我国水库供水环境的安全保护工作。
2.3建立水库供水环境保护和安全的法律法规
各地有关政府应通过必要的立法和行政手段,制定并贯彻实施水库供水环境保护和安全的系列政策法观,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坚决遏制浪费用水;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污染物入库总量。同时,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污染水库水体、违法取用水、破坏水资源环境等行为。
2.4编制水库供水环境保护和安全规划
要因地制宜地研究水库供水环境保护和安全总体战略,组织编制《水库供水环境保护和安全总体规划》及配套规划,以总量控制为核心,有效协调好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5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水库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协调处理好上下游利益关系
a.改变管理体制和理念,综合利用行政、市场、法律等手段,促进流域一体化管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和完善水库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库水资源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事权和职责,加强水库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
b.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水权转让等制度建设,合理调整非农业供水水价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推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遏制浪费用水,提高水库供水效益。
c.研究和探索流域生态补偿问题。要坚决贯彻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探索水库水资源补偿机制及办法,采取上级政府对被补偿地方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整合有关资金渠道,集中用于被补偿地区植树造林、排污治理等水资源保护工作和生态保护工作,走出一条有效保护水库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民生水利发展、全流域人民共享水利发展成果的新路子。
d.根据水库水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控制污染物入库量。要健全和完善有关考核、奖惩机制,强化饮用水水源区的保护、综合治理和监测工作,完善突发性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建立污染事故监控和应急反应系统,增强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e.加强水库水质的监测、监管和信息发布工作。要尽快建立水库污染与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管理和水源地保护等监控体系,特别要加强省界、县界和重要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以及入水库污染总量监控工作,定期发布有关信息。
2.6采取综合措施保护水库供水环境
a.大力开展水库集水区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在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推广建设氯化塘、沼气池、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等污水处理设施;加大科技帮扶力度,推广绿色生产,重点建设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和改灶、改厕、改圈);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全面推广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技术,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导农民逐步改变生产方式;引导规模畜禽养殖户建设废水处理回用设施和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系统,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b.全面推进水库集水区内城镇排污治理工作。要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严格环境准人制度,降低单位产值、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对工矿企业要加强“三废”治理,确保城镇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提高库区城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c.组建水库清漂机构和队伍,完善水库清漂设施,加强水库漂浮物清理工作。
d.加强流动源污染防治,积极发展绿色航运。通过集中回收、统一处理船舶污染物,逐步实现船舶污染物零排放,从而解决流动污染源问题。加强船舶排污监管,建立完善水库危险货物运输申报和跟踪监控机制,尽快形成应对危险货物运输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体系,增强船舶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以及处置清理能力。
e.强化水库养鱼的规划及管理工作,严禁投饵养鱼、网箱养鱼,努力减少内源污染。
f.综合治理水库集水区内水土流失。要把工程治理、生物治理、高新技术防治结合起来,进行山水林田路配套整治,统筹实施水土防护林、水库屏障带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小流域水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建设综合治理等“青山绿水蓝天工程”。
g.有序实施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解决水库集水区内人口超载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问题、确保水库供水环境安全的战略性措施。要加强研究制定生态移民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编制生态移民规划,采取多种安置模式进行移民安置,促进生态移民有序进行[驯。
2.7科技创新。提高水库供水环境安全效益努力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探索水库环境演变机理及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技术。
a.积极研究和创新水库冲淤、排污等维持水库水生态健康和安全的水库生态调度方式及技术。
b.研究、引进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水资源综合管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管理、需水管理及水区管理等理论、模式和技术,把以往单纯的水污染控制转变为全方位的水环境恢复,把单项技术研究转向综合治理策略研究。
c.研究建立崭新的用水模式和技术,发展健康的水循环工程,包括节约用水、污水的深度处理和有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以及水资源统筹管理等。
d.认真研究和探索水库“水华”的防治机理和防治技术,加快“水华”防治工作,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
3结语
水库供水已成为我国城镇、农村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方式之一。加强水库供水环境保护,确保水库供水安全,对于充分发挥水库供水功能、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宁.2l世纪中国水坝安全管理、退役与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国水利,2004(23):27-30.
[2]陈欢欢.中国水库水质饮用水安全的最后退路[rq].科学时报,2007-01-09(03).
(3]陈雷.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09-'03—22(02).
[4]梁福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回顾与思考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