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辉
(江西省赣县水土保持局 江西 赣县 341100)
[摘 要] 通过介绍江西省赣县樟溪小流域2003-2007年间的治理经验与近期效益发挥情况。研究探讨了水土保持对减少水、土、肥流失及促进当地农、林、牧、副诸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并进行了近、远期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经济上非常合理可以。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效益分析 樟溪小流域 江西省赣县
樟溪小流域地处江西省赣江二级支流平江下游,江西省赣县吉埠镇境内,涉及樟溪、白枧、上堡等3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7.22km2,总人口7387人,其中农业劳动力3950人。该小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多样,以低山、丘陵为主,局部中山、岗地,海拔高程在100-400m之间。坡度一般在15°-35°左右。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出露地表的岩性以千枚岩、红砂岩为主,有少量紫色页岩、风化花岗岩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9.3ºC,无霜期为285天以上,年日照时数为1902h,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76mm,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4-6月份,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5%左右。治理前,流域境内有水土流失面积1252.4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6.01%,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585t/km2.a,年土壤侵蚀量达9.76万t。治理前的土地利用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治理前樟溪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表
|
土地结构
|
农地
|
林地
|
果园
|
荒山疏林
|
其他用地
|
合计
|
面积(hm2)
|
371
|
1115
|
69
|
634
|
533
|
2722
|
占总面积(%)
|
13.6
|
41.0
|
2.5
|
23.3
|
19.6
|
100.0
|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①低产田、低产林所占比重较大,土地生产经营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低;②经果林面积只占林地总面积的3.8%,未能发挥低丘岗地发展经济林木和果品生产的优势;③疏林地、灌木地和幼林地面积比重大,占土地总面积的23.3%,种群结构单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尤其是有些疏林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流域内人多地少,交通落后,生产条件差,经济落后,既没能力发挥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又不能协调农、林、牧各业及其他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靠山吃山,向荒山要粮、向山林要钱,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严重。2002年粮食总产246kg,平均公顷产6630.7 kg,人均占有粮食333 kg;农村各业总总产值895万元,人均纯收入1194元。
2003年被水利部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从2003年开始至2007年结束,进行了为期5年综合治理,于2007年11月通过了国家水利部和财政部的检查验收。该流域以果业开发为重点,以植树造林为突破口,带动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治理措施布局和治理技术路线上,一是重点念好“山字经”,即推行“山顶植树戴帽、山腰开阶种果、山脚建栏养猪、山窝挖塘养鱼”的立体开发模式,实施“猪—沼—果—渔”工程,这种开发模式既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好路子。二是实施“三子”工程,即推行山顶戴帽子、 山脚系带子、沟底穿靴子的沟坡兼治生态治理模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小流域生态保障体系。在山顶大力植树造林,建设水保防治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在流失区域的坡面上,结合开挖水平沟、水平台地等工程措施,乔灌草结合,营造水保林,恢复植被,建设第二道防线;在沟道内建设谷坊塘坝、拦沙坝等,建设第三道线,调节径流,保障小流域防治体系安全稳定,同时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
五年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8hm2,综合治理度达86.9%,其中开发经果林195hm2,营造水保林302hm2,种草25hm2,封禁治理566hm2,沟渠80km,塘坝3座,蓄水池64口,谷坊55座,拦沙坝4座,河堤整治1.2km,作业便道3km,沼气池40口。累计完成总工程量38.79万m3,投工10.24万个工日。
樟溪小流域经过五年的综合治理,达到了国家一级治理标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蓄水保土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分别就其近期和远期的综合治理效益进行分析估算。
1 近期治理效益
1.1 生态效益明显
1.1.1 基础效益
通过五年的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配置合理,工程与林草、治沟与治坡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建成了完整的水土流失防御体系;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1252.46hm2下降为现在的708.35hm2(详见表2),减少了43.4%,蓄水保土效益明显。据分析推算,全流域各类水保措施年可拦蓄径流306.5万 m3,拦蓄泥沙6.9万t,使全流域径流总量由治理前的2191.32万 m3下降到现在的1884.82万 m3,蓄水率为13.99%;全流域土壤流失量由治理前的9.76万t下降到现在的2.86 t,保土率为70.6%。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防治,使流域内涵养水源能力大大提高,年可增加水资源量306.5万m3,相当于修建了3座小(一)型水库,地下水位上升50-100cm。各项措施充分发挥了保水保土效益,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近年来,赣县数次受“圣帕”、“罗莎”等台风影响,暴雨频繁,很多乡镇出现山体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项目区由于经过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开挖数公里的的水平沟,营造大面积的水保林,以工程保生物,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真正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境内的山塘水库安然无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表2 樟溪小流域治理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
|
项目
|
轻度流失
|
中度流失
|
强度流失
|
极强度流失
|
合计
|
治理前
|
面积(hm2)
|
618.31
|
436.06
|
148.81
|
49.58
|
1252.76
|
占总面积
|
49.36
|
34.81
|
11.88
|
3.96
|
100.00
|
治理后
|
面积(hm2)
|
382.78
|
249.50
|
76.07
|
0.00
|
708.35
|
占总面积
|
54.04
|
35.22
|
10.74
|
0.00
|
100.00
|
增减
|
-235.53
|
-186.56
|
-72.74
|
-49.58
|
-544.41
|
1.1.2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流域治理后,林草和果树面积大增加,使原来的光秃秃的山坡变成了绿色屏障,自然生态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植物群落由过去单一的荆条、高羊茅、矮古草、湿地松和木荷发展演替成乔、灌、草、果树等20多种植物群落,植被覆盖度由以前的46.8%提高到了73%。40座沼气池的建设,以每座养8头猪计算,一年可节约柴草104t,可使18.4 hm2的森林植被不受破坏,并获得恢复。生态环境趋于正向演替,向良性循环发展,同时为野生动物创造了栖息繁衍的良好条件,山鸡、野猪、野牛到等野生动物重返故里。流域经过层层设防,科学系统管理,达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使地上地下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大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流域内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有经济林草面积423.4 hm2,占林草总面积的23.3%,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有良好的管理,没有发生过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等破坏事件,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都采取了水保措施,妥善处理了废土、弃石,基本上遏制了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
1.2 经济效益良好
经过综合治理,合理调整了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使土地的利用方向与土地的生产力及土地适宜性相协调,充分发挥了流域水土资源优势,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见表3)。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率达到了82%,土地产出增长率65%,商品率达到63%。
表3 樟溪小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
|
项目
|
农地
|
林地
|
果园
|
草地
|
荒山疏林
|
非生产用地
|
合计
|
治理前
|
面积(hm2)
|
371
|
1215
|
69
|
0
|
534
|
533
|
2722
|
占总面积
|
13.6
|
44.6
|
2.5
|
0.0
|
19.6
|
19.6
|
100
|
治理后
|
面积(hm2)
|
351
|
1494
|
264
|
25
|
55
|
533
|
2722
|
占总面积
|
12.9
|
54.9
|
9.7
|
0.9
|
2.0
|
19.6
|
100
|
增减
|
-20
|
279
|
195
|
25
|
-479
|
0
|
0
|
2007年底,全流域粮食总产由治理前的246万kg增加到310万kg,公顷产由治理前的0.66万kg提高到0.88万kg,人均产粮由治理前的333kg增加到417kg。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林业生产的经济林、水保林、用材林结构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产出效益比较明显,木材蓄积量达到6944m3,增收312.48万元,枝条、干草增量增加348.9 万m3,增收34.89万元,果品产量195万kg,增收390万元。全流域农村各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895万元提高到2007年1420万元,增加了525万元,农、林、牧、副、渔各业产值大大提高(详见表4)。人均产值由2002年的1211.6元提高到2007年的1910.9元,增长57.7%,人均纯收入高达2300元,比2002年增加了1106元,增长92.63%,高出周围区域增长率35.3%。
表4 樟溪小流域治理前后农村各业产值对比表
|
项目
|
农业
|
林业
|
果业
|
牧业
|
副业
|
渔业
|
合计
|
治理前
|
万元
|
309
|
173
|
95
|
192
|
95
|
31
|
895
|
占总产值
|
34.53
|
19.33
|
10.61
|
21.45
|
10.61
|
3.46
|
100
|
治理后
|
万元
|
435
|
215
|
305
|
255
|
145
|
65
|
1420
|
占总产值
|
30.63
|
15.14
|
21.48
|
17.96
|
10.21
|
4.58
|
100
|
增减
|
126
|
42
|
210
|
63
|
50
|
34
|
525
|
1.3 社会效益显著
在项目实施期间,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民培训,先后举办农民教员和水保技术培训各5期,培训农民500多人次,引进农作物、经济果木等优良品种20个,推广种植面积264 hm2,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开发“四荒”资源,涌现治理大户17户。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流域内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明显增强,掌握了许多有关生态环境、农业科学、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农民从事水保生态建设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控制了水土流失,而且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干部群众从水土保持中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启发,思想得到解放,观念得到更新。随着项目区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村风村容的变化,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已成为项目区干部群众心中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项目区内农户已解决了温饱,有的已向小康迈进,农民吃、住、穿、用、行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脑、摩托车、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砖混结构的苏杭式小康楼在项目区随处可见,道路硬化1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过去封闭、落后的白枧、上堡村,如今发展成为水土保持生态新庄园。
2、远期效益分析
2.1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W)
樟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分国家补助、地方配套、群众自筹三部分(见表5),其中国家补助581.88 万元,地方配套97.76万元,群众自筹454.8万元。
表5 樟溪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分析表
|
治理措施
|
单位
|
数量
|
单价(元)
|
总造价 (元)
|
国家补助
|
地方配套
|
群众自筹
|
合计
|
生物措施
|
水保林
|
hm2
|
302
|
866.81
|
260.04
|
4032.75
|
5159.6
|
1558199
|
经果林
|
hm2
|
195
|
2847.78
|
854.33
|
13248.99
|
16951.1
|
3305465
|
种草
|
hm2
|
25
|
300.14
|
90.04
|
1396.32
|
1786.5
|
44663
|
封禁治理
|
hm2
|
566
|
28.31
|
8.49
|
131.70
|
168.5
|
95371
|
小计
|
hm2
|
1088
|
|
|
|
|
5003697
|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
谷坊
|
座
|
55
|
467.95
|
140.38
|
2177.07
|
2785.4
|
153197
|
塘坝
|
座
|
3
|
6606.77
|
1982.03
|
30737.20
|
39326.0
|
117978
|
蓄水池
|
座
|
64
|
566.29
|
169.89
|
2634.62
|
3370.8
|
215731
|
沟渠
|
km
|
80
|
382.79
|
114.84
|
1780.87
|
2278.5
|
182280
|
拦沙坝
|
座
|
4
|
1540.32
|
462.1
|
7166.18
|
9168.6
|
36674
|
河堤 整治
|
km
|
1.2
|
2076.41
|
622.92
|
9660.27
|
12359.6
|
14832
|
作业 便道
|
km
|
3
|
1510.12
|
453.04
|
7025.64
|
8988.8
|
26966
|
沼气池
|
口
|
40
|
283.15
|
84.94
|
1317.31
|
1685.4
|
67416
|
小计
|
|
|
|
|
|
|
815075
|
治理措施合计
|
|
1088
|
|
|
|
|
5818772
|
2.2 年工程运行费(K)
为了保持水土保持工程能正常运行,对水保工程每年都要进行维修管理,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根据《水利经济计算规范》(SD139-85),暂按总投资的3%计算年运行费,则年运行费为
K=W×3%=581.88×3%=17.46(万元)
2.3 水土保持效益估算
樟溪小流域的经济效益计算是根据流域内2007年各项治理措施的实际增产增收计算的。各项水保措施正常发挥效益后,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24.89万元。
表6 樟溪小流域治理措施增产增收情况表
|
治理措施
|
单位
|
数量
|
枝叶、干草
|
果品
|
总产值(元)
|
产量(kg)
|
单价(元)
|
产值(元)
|
产量(kg)
|
单价(元)
|
产值(元)
|
水保林
|
hm2
|
302
|
7500
|
0.1
|
750
|
|
|
|
226500
|
经果林
|
hm2
|
195
|
|
|
|
10000
|
2
|
20000
|
3900000
|
种草
|
hm2
|
25
|
15000
|
0.1
|
1500
|
|
|
|
37500
|
封禁治理
|
hm2
|
566
|
1500
|
0.1
|
150
|
|
|
|
84900
|
合计
|
|
|
|
|
|
|
|
4248900
|
2.4 经济效益分析
樟溪小流域自2003年开始施工,2007年建成生效,由于水保效益周期长、见效慢,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1995),计算年限采取30a,年利率取6%,基准点取2008年年初值,则投资W为581.88 万元,年运行费K为17.46万元,年效益B为424.89万元,投资、运行费、效益流程及现值见表7:
从表7中计算得知,投资现值C0为695.25万元,总效益现值BO为5848.5万元,运行费现值K0为240.33万元。据此进行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2.4.1 总净效益(P)
P=BO-(K0+ C0)=5848.5-(240.33+695.25)=4912.92万元
2.4.2 年净效益P′
P′=P×[i(1+i)n/ i(1+i)n-1]
=4912.92×[0.06(1+0.06)5/(1+0.06)4]=312.46万元
2.4.3 效益费用比(RO)
RO = BO /(K0+ C0)=5848.5/(240.33+695.25)=6.25
2.4.4 投资回收年限T0
T0= K0/ P′=240.33/312.46=0.77
2.5 综合经济分析评价
从经济效益计算成果可以看出,樟溪小流域治理效益费用比为6.25(大于1),年净效益为312.46(大于0),投资回收年限为0.77(小于12a),均符合规范标准。
虽然以上对减少土壤侵蚀和增产的经济效益的计算都是粗略的,但分析结果表明樟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而且在生态环境、小气候等方面还有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加大投入力度,坚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无论从近期看还是从长远看都是非常划算的,可以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