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治理
  3. 内容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水利景观 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生态县城

 

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全县土地面积2400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人口40万。县境内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灿烂的农耕文化、浓厚的理学精神、朴实的民俗风情、丰富的文物古迹和闪光的红色革命旧址,是湖南省七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理学发源圣地,华南避暑山城”。汝城建设水景观、发展水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气候、地理、水利条件,也是汝城独特魅力和发展动力所在。但由于规划建设滞后、保护力度不足、认识和观念偏差等原因,汝城在做好水文章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汝城县委、政府对此引起了高度重视,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湖南省汝城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中,明确提出汝城发展目标为“理学文化名城、山水生态城市”、“华南文化旅游胜地”。汝城要打造成为山水生态城市,做好水文章、宏扬水文化是必经之路。

一、充分认识汝城做好水文章的必要性

汝城县将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为“金属新材料、旅游文化、商贸物流”三大支柱产业,形成宜居、宜游、宜商的城市环境。但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文化发展与周边县市相比有明显的短板:生态环境由于近期矿业开采、自然灾害破坏,植被覆盖率比不上桂东县,森林公园开发比不上宜章县莽山;交通条件目前较差,今后与周边资兴、宜章、广东仁化县等相比也无明显优势;虽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藏在深闺无人识;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均居于全市后列等等,汝城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劣势明显。汝城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只能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灵气、活力和品质之源。河流与城市如同血脉与人体一样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如何对河流进行综合整治,赋予河流新的功能,使其成为城市的活力中心,是跨河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的一些水网城市因地制宜地借由河道形成城市的开放空间网络,将河流的作用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区域,进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品位,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如江浙一带的周庄、乌镇、南浔、云南的丽江、安徽的宏村等水网城镇均因河成街、傍水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呈现一派古朴、明静的幽雅,成为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观,将建筑特色、民族风情、水系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独具地方魅力,成为有名的旅游胜地。汝城是全省少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河网密布,古街、古屋、古桥古意盎然,街道空间尺度宜人,民族风情情趣盎然,建筑风格特色明显,与以上城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资源方面和周边县市相比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如果能够将这些特色优势有机整合,则汝城将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山水县城,将对发展旅游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汝城县做好水文章的资源优势

(一)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汝城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接壤处,四周低、中间高,是典型的山间盆地。全年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气候舒适期为196天,无霜期达274.5天,素有“小昆明”之称,是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森林覆盖率达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万亩,有动植物种类1万多种,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位于县城东南部的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以自然景观盛名江南,公园拥有8万多亩天然原始森林;园内众多瀑布,飞流如练,奇山异石目不暇接,丰富的负氧离子和保护完好的原始生态,是最具人居环境的天然氧吧和休闲去处。

(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汝城历史文化与水息息相关。汝城自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置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2007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核定,批准为湖南省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而成为全省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汝城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衡湘稽古录》钦定四库全书《湖广通志》记载公元前26世纪的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就是在汝城县城南耒水边的耒山发明了耒耜,由此将人类从渔猎生活带入了农耕文明;2009年11月,在汝城发现了原神农庙炎帝宫铸铁钟,《人民网》等国家、省、市媒体作了相关报道。汝城是理学思想的发源地。北宋年间,周敦颐在桂阳(今汝城)任县令,游汝城县城下游予乐湾河段时,观之俨然一幅天然太极图,豁然成思,写下《太极图说》,奠定了理学思想基础。同时,在汝作《拙赋》、《爱莲说》等名赋,成千古名篇其得意门生程灏在予乐湾故地重游,有感而赋《春日偶成》名列《千家诗》之首。汝城是香火龙的故乡。汝城香火龙起源于殷商时期,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自殷商以来,汝城先民就以舞龙的方式来表达祈风、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到了明代,汝城人民从生产劳动中获得灵感,发明创造了以稻草和龙香扎制成造型威武、气宇轩昂的“香火龙”。经过几百年的沿袭、继承和发展,舞香火龙已成为了一种造型精美、技艺精湛、形态逼真、表演优美、套路清晰、富有浪漫色彩的大型民间娱乐活动。2008年,汝城香火龙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城是文物古迹众多县。汝城县乡乡有古迹,处处有文物。县城沿河道两岸遍布文物古迹,现有文物古迹58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正在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3处,已纳入全国文物古迹普查范围的280多处。特别是保存较好的700多座古祠堂在全国十分罕见,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姚守拙先生到汝城调研时欣然题写了“古祠堂之乡”。

(三)有光辉的红色足迹。中共共产党第一面军旗升起地、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旧址、朱德与范石生谈判合作地湘南特别军事委员会旧址湘南起义策源地均位于汝城县津江上游,这些革命旧址目前保存完好。汝城县还是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主战场。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十大元帅就有八人在汝城战斗过。涌现了朱青勋、宋清贤、邓毅刚等420多名革命英烈,孕育了李涛、朱良才、宋裕和等开国将领和众多功臣。

(四)有优越的区域优势。汝城“内为衡宝门户,外抚赣粤咽喉”,位于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的中心,处在湖南、广东、江西三省通衢之地,厦蓉高速、湘深高速呈十字形在汝城交叉,106国道、324省道贯穿全境,南下广州、深圳,北上长沙,东至厦门,西到桂林均可朝发午至,可以同时接受“珠三角”和“闽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和带动,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打造避暑山城,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理想区域。

(五)有独特的水利资源。汝城境内峰峦叠嶂,河流纵横,瀑布众多,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有大小河流696条,总长1766.2公里,中型水库7座、小Ⅰ型水库16座、小Ⅱ型水库46座、山平塘7321口、重点引水工程9300余处。汝城是湘江、赣江、珠江三条水系的支流发源地,有湘江水系的沤江、浙江、滁水,赣江水系的上犹水,珠江水系的浈水等五条主要河流。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15.25亿立方米。已建小水电站159座,装机30kw,是湖南省小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县,位居中国小水电强县排行榜之五,被水利部赞誉全国小水电的一面旗帜。汝城县城水系发达,周边水利工程密布。浙水河沿城西倚边相伴,东泉水、寿江、长塘水、九塘江等四条河流穿城而过,河道沿线水域密布在上游还有丰富的地下泉水,流量大、水量稳定,是少有、独特的山城水系景观。县城周边有小一型水库座、小二型水库座,其中小一型水库均已经完成了除险加固,大坝进行了绿化、美化,成为县城周边美丽的风景。理学思想发源地的予乐湾位于县城下游,河势平缓,风景秀丽,水质清澈,是水利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体。尤其是温泉资源优越。全县境内已发现有6处地热温泉,其中被称为华南第一泉的热水温泉具有氡含量丰富、水温高、流量大、面积广、埋藏浅、水质好等特点,是湖南最大的天然温泉,也是华南地区四大热田之一,现已进行了初步开发,建成包括温泉文化园、福泉山庄、热水漂流,集住宿、餐饮、娱乐、温泉水疗、商务会议于一体的国家级AAAA级景区;距离县城不足10公里的罗泉温泉,泉水有含量丰富的硅、钠、钙、锂、硼等人体所需稀有元素,曾被湖南省女子体操队指定为优质饮用矿泉水。

三、科学规划,构建以“水”为核心的独特山水县城

做好汝城县城水文章要重点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汝城县没有大江大河,但溪流众多,泉眼遍布,县城四周水库、山塘密布,且均为高位塘库。水景建设应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方案。二是全面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只有具备了精神文化内涵的水景观才是独具特色、不可复制的,才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汝城之水孕育、滋润了汝城文化。汝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沿河两岸是历史文化最为丰富的场所,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成思于予乐湾河段、爱莲说中的莲花生长于荷塘、神农作耒于耒水边、文物古迹遍布于河两旁、红色文化产生、发展于津江两岸。必须对县城水系景观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既要注重河道景观的协调统一性,又要根据沿线不同的文化特点合理安排相应景观特色,尽可能将不同的文化组织、融合到不同的河道景观之中,避免城市河道建设中文化主题不突出、城市特色不鲜明问题。汝城县正在实施的城市防洪一期工作在这方面做了初步尝试。三是注重生态、统筹兼顾的原则。汝城县原来河道治理均以硬化措施为主,造成河道景观单一,水系渠化严重。河流失去了自清、景观功能。今后河道治理中要注重采用生态护坡方案,注意绿化、美化与治理同步实施,统筹兼顾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四是多措并举、部门联动的原则。城市水生态建设是县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设高品位的水景观,必须从城市发展定位、城市建筑外观、色彩、城市水系、道路规划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统筹安排。做好水文章,不仅是水利部门要做好河道治理、建设好河道景观,还需要规划部门规划好城市主色调,把好城市建筑外观、规划用地水系建设审查关,需要建设部门、城管部门等把好市政设施配套关,林业部门、园林部门把好树种、树形选择关等等。只有县委、政府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推进,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把关、共同努力,通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建设将汝城县建设成为特色明显、魅力独具的山水县城。

做好汝城县城市水文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城市风格突出小桥流水、古典雅韵特色。汝城县城无大江大河通过,但穿过县城的小河流达四条,其中水量较稳定的有三条,这在全国县城中均是少有的,也是汝城县城水系的最重要特征。汝城县城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山间盆地,县城虽然无法兴建大湖水面,但完全具备发展小桥流水景观的地理、水利条件。县城总规中已经明确兴建五处较大水域,其它大部分地块具备兴建小区水系联通项目、开发小桥流水水景的条件。在主河道治理中,可应用底轴钢坝等新设备、新技术进行分级蓄水,实现主河道水面合理衔接,并将主河流水源引入小区,营造小区溪流、人工水体。从而在整个县城形成泉水淙淙、清新宜人的古典雅韵景象。二是整合四周塘库、水域水量,营造全城喷泉水景特色。县城周边塘库总库容近千万立方米,位于四周高地,县城开发后有较多塘库灌溉效益丧失。如果不加以利用会成为防洪负担。可整合塘库水量,通过管道、小渠向县城供应景观、生态用水,并利用高程落差在县城造就遍布全城的喷泉、溪流、瀑布水景。三是融合文化内涵,打造主题水景。汝城河流具有非常典型的文化特征。县城河道传承着千年古城文明,红色文化主要集中于津江河段,香火龙、扛故事等民俗文化盛行于长塘水,农耕文化起源于县城上游耒水耒山河段,理学文化成思发源于县城下游的予乐湾,历史文化、文物古迹主要分布于老城区河段。可在满足城市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对各河段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适当地将文化内涵包含于水系景观元素中,从而实现让人们在畅游汝城河流风景的同时,享受与众不同的文化大餐。四是突出爱莲特色,打造理学名城。汝城县做为《爱莲说》的诞生地,群众具有养莲、爱莲的习惯,汝城县可以考虑可将莲花定为县花,在水域中大量发展莲花种植,并壮大相关产业,并可通过举办爱莲节活动等形式扩大城市知名度。做为理学文化的发源地,汝城可在景观建设中注重融入理学元素,并通过开发建设予乐湾河段,将之建设成为理学文化集中展现地。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达千年之久,远播东南亚许多国家,其影响甚至一直延续至现代。汝城可借势利用其影响力,着重打造好爱莲——理学文化两大名片,将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品位、发展文化旅游的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五是注意城市建筑风格、色彩协调,突出南方山水县城特色。在城市景观建设中,一定要注意城市建筑风格、主色彩的统一,水景观主色调也与城市建筑风格、色彩相协调。由于汝城县城属于小城镇,忌风格、色调过于杂乱,宜重点体现湘南民居风格,色彩宜以青色为主。六是注意资源整合,产生规模效应。汝城县除县城有非富的水文化可以挖掘外,还有非常独特的温泉资源,其中热水、罗泉已经进行了初步开发,应进一步结合地方的建筑、文化特色对温泉资源进行综合性、高品位、全方位的开发。温泉开发与县城生态水利风景打造将相辅相成,极大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

四、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1、加强顶层规划,做好县城景观规划和水系景观规划。应站在全县角度做好县城景观规划,明确县城整体形象特色、景观特色,确定建筑风格。在县城景观规划基础上,做好县城水系景观规划。

2、加强协调管理,形成共管合力。应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并自挂帅的领导机构,对全县景观建设进行统筹管理、协调、指导。各部门应形成联动机制,建立部门协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做到各负其责、分工合作。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水利景观 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生态县城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zhili/1367253560185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