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治理
  3. 内容

河道整治建筑物的类型与建筑结构之间的联系

【摘 要】为了配合经济发展,浙江温岭市将河道整治建筑作为系统工程,先后实施了疏浚与综合整治,河道整治建筑也有了明显改观。本文对针对浙江水利温岭市河道整治建筑物的类型与其结构进行归类分析,提出了城市河道护岸设计中应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优先生态的原则,进而对生态护岸与生物群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整治河流生态的方法,为今后城市生态护岸的构建与河流的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整治;类型;结构 
  温岭地处浙东南沿海,陆域三面环海,现有河道总长度1700余公里。由于其地形特点,夏季经常受台风影响,温岭市各地平均降雨量高达96mm,主要涵闸曾多次全部开闸排涝。在雨季来临之时,为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接下来本文着重对河道整治建筑的类型以及结构进行探讨,方便相关城市参考学习。 
  1 河道整治建筑的类型 
  河道整治建筑物也称河工建筑物,是具有改善和稳定河势,调整水流功能的水工建筑物。常用的河道整治建筑有护岸、丁坝、锁坝、顺坝等,其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包括混凝土、石头、金属等。河道修筑时也可选用河工材料制成的成品,例如柳石枕、混凝土块、梢捆等。河道整治建筑物沿岸布设,作为防护性工程,它不仅防止堤岸崩塌,抑制河流横向变形,还可以导引水流,改善其流态,进而治理河道。河道整治建筑的种类按材料可以分为轻型建筑物和重型建筑物;按其与所流经河道的关系可分为环流建筑物、实体建筑物、淹没建筑物、非淹没建筑物以及透水建筑物。环流建筑物又称导流装置,是水中建设的导流透水建筑物,其原理为通过机械设施使水流按所需方向激起环流,进而控制泥沙运动方向,以达到引水和防沙的目的。实体建筑物和透水建筑物在具体结构上的差异很大。实体建筑物的导流能力强,水流透不过坝体,因此多应用于重型永久性工程。透水建筑物允许水流穿越,导流能力小,因其建筑物前冲刷坑浅,所以有缓流落淤的作用。温岭的河道整治因当地河道呈水网布置、整治形式较为简单,主要的形式是对河道进行护岸。 
  护岸是河道整治建筑物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在水陆交界的两边,直至河水消失的地带为河岸带,其通常包括廊道、缓冲带和护岸三部分。护岸用抗冲材料直接铺在河岸坡面即可,可将其布置为长距离的连续式,也可布置在矶头之间或者丁坝之间以防止顺流或回流。 
  温岭市区的河道整治建筑物中,护岸工程处于首要位置。护岸对维护河岸带生态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岸工程在城市河道建设中不但对堤防与岸线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控制河势的变化,进而扩大河道泄洪能力,美化两岸的自然景观。浓密的植被廊道可以有效控制地基的溶解物质,进而保证水体质量,减少各种溶解物污染,为河岸生物链正常的循环提供保障,便于物种的生存。河岸植被廊道还能维持水温和含氧量,进而为某些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保障;河岸植被覆盖不但可以抵御洪水来袭,还可以为水生食物链提供有机质,为鱼类等水生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等。 
  随着城市建筑的发展,灰色的渠道化河岸与周围的景致极不协调,与人们回归自然的观念极不相符,渠道化结构对采取了封闭的形式的河道坡面,自净能力较差,水生动物因此无法生存,各种植物难以生长,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遭到了破坏,河道也失去了平衡生态的作用. 
  2 河道整治建筑的建筑结构 
  我国传统护岸建筑中,在地形较陡的坡岸和冲蚀较严重的地段种植植被,还采用具有一定的强度石材来保护坡脚,从而提高了整个护岸的抗冲刷能力,能有效的抵御洪水来袭。坝桩以及石块间的缝隙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也成为了水生植物生长的空间。考虑到取材的简易程度,传统护岸建筑中采用沙土、薪木、石块等。薪木材料多用于河势多变之地的抢险救急之时。在传统河道的整治建筑中,有很多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的方面。我国古代的河工程中将护岸一水位为界限,分为以下和以上两部分,低水位以下采用混凝土和生态新型材料,薪木类则一般应用于水位以上部位,进而求得工程投资最小生态效益最大化。生态新型材料弥补了传统材料不能使用持久的缺点,但是其造价远远高于传统木料。因此,城市河道整治建筑的材料以及类型应该结合具体的工程需要和环境效益来选择。 
  传统的护坡工程侧重于工程的安全和人类单方面的需要,设计时对河流环境效应和生态补偿重视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河流的生态功能逐渐受到重视,河道护坡工程目标也由单一的安全逐步向生态型护坡转变。生态型护坡为岸边的生物创造栖息环境的一种工程防护措施,如鱼巢护坡、植被护坡、萤火虫护坡等。生态护坡一般是透水的、柔性的、多孔质的,既满足自然护坡的生态性和渗透性,又具有硬质护坡的稳定性和结构性,是研究热点。平原河流护坡工程侧重于抗冲刷、防洪、生态、亲水等,设计复杂;山区河流生态护坡工程一般着重于抗冲刷性和生态性,材料的来源比较丰富。 
  2.1 抛石护岸 
  抛石护岸一般用于河岸塌陷的地方。所选用的石块最好尺寸均匀,若大小不一,则先抛小块石头,后抛大块石头,作为外层掩护。结合河岸的实际情况,若抛石的高度超过最低水位,则改为铺石。其边坡比通常为1:1.6。洪水期内的沉淀物会将石块的缝隙填塞充盈,进而稳固抛石工程。如果河岸与整治线的距离非常远,则可以在整治线上抛石,高度与低水位持平,内外均用斜坡,用河沙或沙砾填充后,在填沙层上铺石护面。抛石的具体情况可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若河水很深,可分级抛石,然后层层叠高。每层抛石高度约2m,宽约60cm。 
  在今天的城市河道护岸工程中,抛石逐渐被混凝土取代。结合当今的河道护岸整治现状,抛石工程的劣势已经转化为优势。在渠道化河道整治的过程中,拆除的混凝土经简单处理就可以替代石块作为填石材料,既节省了工程费用,又减少了建筑垃圾。由于水泥材料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因此施行前应先通过检测,也可以选择不透水材料对其进行包裹。 
  2.2 沉梢、填梢护岸 
  沉梢、填梢护岸作为备选方案,在缺乏石料时,可以用树枝编制梢架,在其中填充碎石制成沉梢;或将树枝等编织成组,再编成排,其间填充碎石,层层叠压,制成填梢;以梢料编织成沉排,抛石沉入水中。如果填梢工不是直接靠岸,前方抛石,后方填沙,沉排于水下可以历久不朽。黄浦江曾经采用这种方法。 
  沉梢和填梢护岸值得推广借鉴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填料。正如上文所说,建筑拆除的混凝土护岸,直径较大的石块可作为抛石的原料,而碎石部分可用来做沉梢和填梢的填料。与此同时,经监测确认一些底泥也可以用来做沉梢和填梢的填料。 
  3 结束语 
  在城市河道整治建设中,生态护岸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水利工程。城市河道生态建设是水利工程学与园林学、城市规划学的充分结合,还涵盖了生态学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河道整治建筑涉及到水系调度、经济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从长计议,保持与社会发展相同步,以惠民为前提,做到河道整治建筑与各类有关规划同步实施,发挥规划统筹引领的优势作用,走科学发展之路。在现代城市河道整治中,多种河道整治建筑结构已被大力推广应用,本文罗列了浙江省温岭在防汛期间有关城市河道整治的主要结构,以便为河道整治建筑提供参考。在此希望技术人员借鉴其他领域的经验,开辟出河道整治的新结构。 
  参考文献: 
  [1]姜华,张晓旭.河道整治建筑物的维修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4). 
  [2]范红社.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J].山西水利,2005(4).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河道整治建筑物的类型与建筑结构之间的联系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zhili/146906156727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