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治理
  3. 内容

水土保持小流域开发治理问题初探

摘要: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干旱洪涝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损失,影响水资源使用效益,本文分析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小流域 水土保持 治理问题 
  0 引言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应力作用下, 
  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如今,我国许多省份水土流失情况日益严重,使当地的经济与工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严重地制约和影响。 
  1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 
  小流域通常是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限所形成的集水单元,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小流域的理论实践与技术创新不断研究,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由于每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水平等情况都不相同,因此对小流域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及治理目标都不能相同。近几十年来,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治理起来难度很大,因为水土流失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在农村中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如果不能有效治理,水土资源就不能有效地得到保护,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也不能得到有效发展。 
  从目前整体工作的成效来看,除了几个国家重点项目,大多数小流域的治理规划,都只依靠水利水保部门进行规划,但这项工程的建设涉及到了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等多种部门,它需要很长的治理时间,管护起来比较困难,各个部门如果不能互相协调,不能调动整体资金的投入,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 水土保持小流域的治理问题研究 
  2.1 提高对小流域治理的群众积极性。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农村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更是小流域治理工程的一项巨大工程,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关键是要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要靠政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 
  2.2 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各个区域要结合本地不同的经济状况来进行在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要结合区域的各种产业来开发,通过农业部门的指导,围绕各地的水果、药材、蔬菜及畜牧等特色产业进行市场分析、提供综合信息。在推进小流域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让小流域的有利资源转化成经济利益,让群众在配合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3 农田基本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保证农业高产、稳产,让农民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村山区生态的良性循环。让每家每户都能建好、种好和管理好自己的基本农田,建设基本农田,不仅能够解决农村的基本温饱问题,还是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的核心。 
  2.4 对小流域水土保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注重精品建设,建立生态经济型流域,提高水土保持的工程效益。要注重提高水土保持的工程质量和效益,降低治理成本,因而要因地制宜地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要根据生态农业的先天条件,加强种草的研究,做到草蓄同步,打破区域界线,建立完整的工程体系[3]。 
  2.5 增加对水土保持小区域资金的投入。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利国惠民的公益性事业,小流域的建设是涉及到林业、农业及国土资源等很多部门的项目,这些涉及到的部门要联合起来,把对水土保持的资金投入列到财政预算中来,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进行治理。要派专人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给予提供低利息小额贷款的支持,鼓励农民购买荒山、荒沟进行治理。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水土流失保持小流域治理最明显的成效就是经济效益,各地结合本地的地方特色,注重发挥区域优势,大胆发展,促进当地工业和农业的共同发展。 
  3.2 生态效益。自从实施了水土保持项目后,小流域的治理效果也日渐显现出来,水资源得到了保护,水污染程度也降到了最低水平,土地资源也得到了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改善,从而增加了土壤的渗透力,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许多以前的水土流失、飞沙走石的恶劣现象已经消失,坡耕地也实现了退耕还林还草,已经到处呈现出一片盎然生机的景象。 
  3.3 社会效益。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小流域的治理,对下河游道的河泥沙淤积的危害降低,减轻了洪水对流域两岸农田的破坏,从而调整了该地区土地结构和生产结构,促进了人口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发展。还可以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让当地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安排,让群众在生产劳动中得到素质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的道德风尚、保护环境意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4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4.1 根据图们流域现有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结合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借鉴以往小流域坡耕地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合理的治理方向和措施布局,突出了坡耕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特点。通过调查坡改梯工程、小型水利水保、林草植被建设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等多项措施,已达到调控和利用坡面径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4.2 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要结合其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以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例如,荒山荒坡挖水平沟拦截坡面径流蓄水拦沙,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坡面侵蚀沟进行沟头防护、削坡、沟岸修筑边埂植物带、沟底修筑谷坊、塘坝,固定沟床,拦蓄泥沙,营造固沟林、防护林等。 
  此外,应做好坡耕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监测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分布、面积与水土流失量的逐年变化及综合治理措施总体效益情况[2]。加大对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力度,对中度以上流失的项目区加大资金投入,突出治理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对坡耕地整治的认识。 
  5 小结 
  防止水土流失,为改良保良、保护与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做进一步的发展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通过人工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完美结合,真正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李乃联,张吉锁.治理流域搞突破,开发荒山求发展[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1,(3):40-43. 
  [2]王大郁.清溪小流域改土模式初探[J].长江水土保持,2010,(4):25-28. 
  [3]刘运河.水土保持[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水土保持小流域开发治理问题初探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zhili/146923870527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