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治理
  3. 内容

试析水土保持发展的目标及建议

【摘 要】水土保持是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既合理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在维护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眼下,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正在积极推进,加快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我国政府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宏观决策依据,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水土保持;目标;建议 
  1 目前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规划体系及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建国至今我国没有进行过全国性的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水土保持规划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形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对一批重点工程规划和水土保持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了,然而在国家层面上没有统揽全局的战略性的规划,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没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对水土保持发展的指导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尤其是全国亟待制定水土保持规划,以便有效指导水土保持规划。 
  1.2 部分地区编制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不切实际 
  在规划与建设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首先要集中治理,量力而行,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其次,规划的规模过大或摊子铺得过大,向国家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是其着眼点;再次,规划的实施缺乏持久性,一个领导一种打算,一届政府一个战略,保障边疆实施的政策制约缺乏。一些现有的生态环境建设技术和水土保持措施,因直接的经济利益在短期内无法获取而使农民难以接受。政府就应该一方面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农民经济和利益提高,另外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意识的宣传教育,把长远经济效益与近期利益统一在一起。 
  1.3 宏观管理办度不够,水土保持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政府对有关水保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发实施了很多,然而因宣传不够等原因,经常发生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因水土保持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技术性,涉及面有极为广泛,碰到较多问题,常常导致对水土流失的途径、条件、后果及防治手段等有不同的认识看法,带给水土保持执法工作一定难度;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顺、各种手段综而不合,也是存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政出多门,管理体制不顺,各项治理方法脱节,搞林业的对沟道工程不关注,搞工程的对坡面植被建设不重视,使治理的综合效益大大降低。 
  2 实现水土保持发展的目标 
  2.1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治理开发不同生态类型区,应按照其生物气候特征、经济社会状况、地貌类型等条件,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例如在风沙交错的沙土区,具有较高的土壤沙粒含量,风蚀严重,结构性差,易沙化,梯田埂高的情况下容易垮埂,在该区应同等对待梯田建设与水土保持耕作法;而对于相对较轻的水土流失的其它地区和高塬沟壑区,利用基本农田建设,在保障粮食自给有余或自给的条件下,进一步覆被林草。另外因地制宜要积极发挥市场、技术、资源、经济等区域比较优势,对本地优势农产品积极发展,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农业主导产品。 
  2.2 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在一起 
  通过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建立社会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使生存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提升全社会成员的素质,使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与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得以满足。生态建设之中以水土保持为核心,积极开展富民增收,把植被恢复作为突破口,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推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加就业,以开发代替产业,对人力资源大力开发,积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调整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 
  我国农业生产日益突出其结构性矛盾,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无法满足。退耕还草还林并不仅仅由粮食决定,在无钱有粮的条件下实施全面退耕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国家除了以粮代赈实施资金和粮食投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之外,还应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考虑国际,面向全国,产足本地。既要对农产品市场的现实需要予以适应,又要对未来的、潜在的市场需求趋势进行研究和预测,使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多层次、优质化、多样化和动态发展的需求获得满. 
  3 实现水土保持发展的建议 
  3.1 综合治理与水土保持要协调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基础性研究方面,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等地区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发生过程、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初步掌握了我国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规律、方式、类型、面积等,在综合分析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前提上,初步建立了小流域侵蚀产沙预报和不同地区的坡面模型。在研究应用的过程中,实验推广了以改变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和小地形为主的各种耕作方法:开展以增加地面覆盖、恢复植被为中心的种草造林技术,以拦蓄泥沙、减少径流为重点的水保工程手段。随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水土保持工作正发生积极的转变,由防御性治理向开发性转变,并慢慢向产业化迈进。小流域在水土流失控制的条件下,与地方优势相结合积极开展不同种类的项目进行建设与研究,不断深入发展这些项目也将促进水土保持产业化的节奏,使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得到有效的推动。 
  3.2 生态优先,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退耕还草还林是对生态环境恶化扭转的重点,然而怎样具体实施却值得研究。我们认为,对于陡坡地25°以上的,并非退耕后不再种粮就完事了,而是要重视退耕后对水土保持林灌草的生态用地进行积极营造,就是在一定阶段内不再通过任何方式进行采伐和收获。所以,对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对其补偿力度进一步加大。前一阶段限内在四荒拍卖中,部分地方翻耕牧荒坡地改种药材、经济林果,甚至种粮食,实际上是变天然植被为生产用地,对其后果应充分考虑。至于利用坡地25°以下退耕后的问题,则应按照实际情况分别处置,生态保护为主的原则应同样遵循。对于特别困难、地少人多的少数地方,为保证保护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移民搬迁工程的办法则应考虑采取,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高峰.加快水土保持科技发展 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J].水利天地,2008(01). 
  [2]王隆丽.谈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3]王利花.从水土保持概念浅析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问题[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2).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试析水土保持发展的目标及建议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zhili/146923915327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