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城市“得水而兴,弃水而废”,.以武汉市汉正街临江大道的防洪堤岸为例,研究驳岸样式即重力式挡墙驳岸.斜式硂网驳岸.台阶式驳岸.自然式驳岸,找出适合本区域的形式,以及做到正真意义上的返璞归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生态式驳岸;重力式驳岸;防洪堤;沿江景观;平衡性原理
前言
沿河景观的平衡性,保持生态的平衡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开发,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景观而不是私家花园,现代景观的趋势渐渐往原生态,最小限度的开发,使之与自然相融合,做到真正的生态景观。
研究区域是位于武汉市汉正街临江大道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口,该区域伴随这武汉方方面面的发展见证武汉的历史。
1.目前的现状
形式感的单调缺乏亲水功能,无法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露天场所,该区域几乎没有绿化率,在砖混结构的城市中缺乏绿色生命的气息。
1.1生态的破坏
在这种形式堤岸下会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造成破坏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过多的人工修筑工程占据了原有生物的栖息地和一定的水域空间对原有生物链的破坏,鱼类等生物的减少,水质的污染,同时也会对土质造成危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就像奥姆斯特德原则所提到的保护自然景观,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加以强调(因地制宜,尊重现状),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规则式(自然式规则),尽量利用当地的植物,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眼前的问题。
1.2绿化指数低
在重力式的驳岸上几乎没有绿化系统,城市中的河道几乎是市民仅存的亲水区域,如果在防洪堤上一直是这种结构单一的现状,那这所城市也无绿化可谈,同时也使得土地资源的浪费。
1.3经济指数高
后期维护费用高,同时该区域长期缺乏维护,人为破坏严重造成基础设施的损坏和水体的污染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指标。
1.4文化淡漠
该区域是武汉码头文化的滋生地之一如果保持现状只会使之这种珍贵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在人们的脑海中渐渐淡忘。
2.针对临江大道河道驳岸与防洪堤坝的整改建议
根据临江大道河道驳岸的现状跟限制因素进行可行性的探索设计。
2.1生态驳岸防洪堤坝相结合
二者兼顾对现有的防洪堤坝进一步完善,对损坏的地方进行修补,在防洪堤以下的无规划的浅滩上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驳岸体系,种植一定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同时也能改善周围的温度,湿度,以及环境,通过亲水步道和平台来联通防洪堤以上与以下的生态驳岸的联系,在一个喧闹的大都市里制造一片宁静自然的区域带的同时也起到改善生态平衡的作用,此种方式的优点是费用少,尽量利用本土资源,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后期维护下,在涨水期被淹没的植物也不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植物配置上四季分明,让每一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景观施工带来的一些了材料原料的污染,这种方式跟低碳环保节能。
2.2运用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与人工生态驳岸相结合在当今已经出现很多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去参考与借鉴,例如目前的波士顿海港、日本神户港口、英国的索福特码头都是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水较为成功的案例,这些地方都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水系特点因地制宜,自然生动,富于变化,河道上和岸边都有比较完善的市民亲水休闲设施,同时城市防洪排水体系标准较高,亲水设施与较高的防洪排水体系有机的结合,具有较强的水位控制能力,良好的水质体系与周边景观、建筑、道路、桥梁融为一体,形成了城市景观,野生生物信任组织(the.wildlife.trusts)首席执行官斯莱苏妮.郝尔本在英国的约克郡potteric.carr的人造湿地和可持续性排水系统(SUDS)中得到了一系列结论,得出人工湿地是目前世界上最廉价的低投资,低能耗,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得到全球的广泛认知,可以净化水质,蓄水,调节周围气温,抵御洪水,保护堤坝的作用,首先对周围河道上的船舶进行整体管理,在进行湿地建设大道最好效果。
2.3景观节点的改善
该设计区域存在很多现有的景观节点,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导致荒废,我们应当变废为宝,重新利用景观节点从大的区域着手最终目的是为了体现出该区域的整个景观特色,使之具有连续性,整体性同时也具有独立性,划分出尺度宜人的不同的景观节点,对于细节的把握地面铺装,植物的配置,景观元素的利用,当地水景的充分利用,大小尺度的把握。按照预先的思路每个景观节点有着自我的历史脉络,形成递进式的发展,符合最初的设计构思达到主次分明.对滨河空间的整治增加该区域的绿化率,对原有地形的利用,降低能耗,才能达到生态驳岸的要求。
2.4对于防洪堤坝以上空间进行景观改造
该区域大面积地区属于废弃和临时仓库,还在堤坝下方种植菜园,严重影响堤坝的形象与此同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众多不合理因素,所以对于该区域也进行了景观规划,与堤坝一下的生态驳岸交相辉映,加强景观联系性,组成不同的景观节点,使之串联起来达到整体景观的和谐,同时也让防洪堤充满生机,使整个区域不管是视觉还是生态上都达到平衡。
2.5经典案例的对比分析
2010上海世博会的后滩公园,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与研究院主持设计的,与汉正街临江大道的防洪堤岸有很多相似点。
诸多因素都与武汉汉正街临江大道存在很多联系性,都面临着如何满足防洪要求,设计亲水,且生态的滨江公共空间,如何突出城市滨江公共绿地的功能,如何方便交通已经带来经济的转化,如何在这样的狭长空间内设计满足多种功能的公共空间,是设计面临的诸多挑战。
俞孔坚提出湿地净化系统与生态景观为基底,保留一定的江滩湿地改造原有水泥硬化工程的防洪堤而成为生态型的江滨潮间带湿地,同时根据狭长的场地条件,设计了一个人工内河湿地系统,包含多种功能1.形成了一个富有生命的水质净化系统。2.构建生态化防洪体系。3.创造丰富的溪谷景观。4.乡土景观。作为后工业时代生态文明的展望和实验得到很大的成就,公园倡导低碳景观概念,强调公园在建设和后期维护过程中的低成本和可持续概念,它巧妙地解决了防洪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具有自然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也很适合于汉正街临江大道的河道堤岸,在诸多比较之下是值得我们去参考与借鉴的,同时该案例获得了2010年ASLA综合设计类杰出奖,得到了权威的认证。
3.呼吁倡导
做到我们最初提出的口号“码头文化,返璞归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对于该区域的关注,早期美国哈佛大学对该区域提出众多规划意见值得参考,同时我们研究的生态驳岸与防洪堤坝的联系应用,也较符合当下反规划的原则,提倡真正的景观,真正的生态,从根本上解决该区域面临的种种问题,人工湿地的运用较符合当地的实情,提高防洪能力,建立生态驳岸充分运用浅滩,参考渐进式的发展方式,我们最终的美好蓝图是为武汉市民造福。(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毅.欧阳健友.河道驳岸的生态改造探析——以巴马城区内河景观改造.http://wenku.baidu.com
[2]董根法.江南城市河道驳岸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9
[3]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8-24.
[4]俞孔坚.城市景观培训为生命系统——2010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建筑学.报.[J.,2010(7),30-35.
[5]俞孔坚.广州岐江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