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治理
  3. 内容

山区河道生态治理的探索

 摘 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素养、物质水平也在快速提升。在过去,人们主要关注的是物体是否实用,而今更多侧重于实用、美感这两个方面。可见:人们的审美趣味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同样,河道治理除了要保证工程的安全以外,同时也要重视工程的其他方面,如生态性和亲水性以及景观性等。如果山区河道被人为破坏,附近的居民、田地等将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对山区河道进行必要的生态治理,这是河道建设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山区河道;生态治理

1 绪论

山区河道,是指中小河流的河源、中上游等。大气水一般都会流经该河段,就好像水库可用于拦蓄水资源一样。然而,河道比降相对较大且河床含有较多的泥沙,导致水资源容易流失。由此可见,山区河道作为一种自然基本体系,负责提供主要的水资源。

我县的山区河道主要包括伊逊河与阴河,还包括小滦河等,在其沟口上段被山峰包围,沟谷相互交叉,自然村屯在山间谷地时隐时现,山区人民一般在河畔或谷地等区域耕种。山区河道是山区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也属于生产聚落的一部分。

不管是考虑山区人民目前的生活状况,还是分析山区现有的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都离不开山区河道治理这一环节。

2 山区河道生态治理措施

2.1 全面掌握河流特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山区河流由于水文条件极其复杂且包含不同的水力要素。通常,流域面积不是很大且流程比较短,因此汇流时间不会持续较长时间。由于河道的比降较大,一旦进入汛期,最容易引起洪灾,而枯水期只有很小的流量,甚至出现断流,不管是河岸还是河堤,都不能长期承受太大的水位压力。洪灾时的水流速度相当快,可产生一种强大的冲刷力,河流一旦发生洪灾,河槽将被推移质填满,如果再发生下一次洪灾,将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进行规划治理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上下游以及左右岸,包括整个流域进行认真考察,做好统筹规划工作。水土保持是流域治理比较理想的举措,退耕还林以及封山育林等措施也经常采用。为了避免河道含有过多的泥沙,可对地面径流进行拦截。当然,河道整治也很有必要,最常见的就是上堵下排,或者修建堤防。

2.2 平面布置问题

河道治理需进行平面布置,它决定了流域以及河流该如何规划,因此必须合理布局点、线、面。这里的点,是指重点治理河段的某一部位,由于河段不适靠近城镇就是耕地,而河道部分地段经过冲刷之后,容易出现垮塌现象,因此必须加以治理。线,是指在河道上下游,或者河道两侧,布置相应的堤线。适当调整河势或者流水方向,可发挥出河道的最大作用。由于堤防所占据的行洪断面比较大,水位很容易被抬高,因此不适合建丁坝。有些地段必须建丁坝的话,坝轴线、水流央角不能大于30°,这样可减小丁坝阻水,有效保护好耕地以及建筑物,以防挑流危害到对岸,而且还能提高堤坝的稳定性。当然。河道的转弯半径需控制好,最好形成一条抛物曲线,将上下游的提线衔接好,确保左右岸看上去十分协调。弯曲的河道类似于浅滩,缩窄河道的断面,可使流速增大,最好选择抽心束水归槽这种方法,防止推移质进入河槽当中。河流平面、挡水面以及断面,应保持协调。

2.3 科学设计河堤的结构和高度

山区河道应选择合适的堤身型式,结合当地的施工技术和实际的交通状况,确保堤身结构的合理、安全性。山区河流经常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河道中含有大量的卵石材料。分布于河道附近的许多岸坡灰岩,均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一般来说,最好选择重力式结构。该结构十分简便且施工难度较小,但工程量相当大,缺乏良好的水流条件。因此,可考虑仰卧、梯形这两种结构。不管是水流条件还是稳定性都比较好,可节省投入资金,工程量也不是很大,只是对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需建立一支强大的施工队伍。

河道堤防高度的确定,需考虑堤防的等级,结合相关设计标准,根据洪水的流量大小以及洪水位,由此确定堤防的高度。河堤高度极为关键,它关系到整条河道的安全。

2.4 堤身的结构剖式问题

山区河道的水流条件不是很好,再加上山区河流发生水土流失是常有的事,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堤身结构。选择堤身结构时,通常遵循的是因地制宜原则,既要考虑堤身的实用性,也要保证材料的价格适宜,最重要的就是堤身结构必须安全、可靠。河道内可看到大量的卵石材料,且河道两边含有许多岸坡灰岩,这就要求堤身结构应尽可能简便。最常见的堤身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仰卧式,另一种为梯形结构,这两种结构的稳定性都比较好。当然,有条件的话,可采用拉筋挡墙,这是目前最新的堤身结构。

2.5 基础处理问题

山区河流应高度重视堤防的修建,只有处理好了基础,才能避免堤防被冲毁,可见基础处理极为关键。有的堤防刚修建不久,经过一场洪水,堤脚便被掏空,堤身意外垮塌,不得不重新修堤。通常,最好将基础嵌入基岩内,河段如果出现较深的冲击层,基础应超过1.5米。有的河段基础存在排水问题,施工必须在水下进行,通过对堤脚趾做相应的加固措施,掏脚才能更加稳定。

2.6 生态河护岸在山区河道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河道恢复之后,可形成一个生态护岸,它具有泄洪补枯的作用,还可对水位进行调节,使生态系统变得丰富多彩,河岸两边的空气保持通畅,确保河流之间能及时水体交换。这样一来,河流地貌将变得多样化。河流本身也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与周边环境保持协调。该种护岸结构,有利于山区河道更好进行生态治理。

3 结语

山区河道想要实现治理目标,不管是规划设计还是实施过程中,均应结合山区河道的实际状况,分析河道过去是否发生过洪灾,什么原因导致洪灾的出现,洪灾造成何种程度的后果,需采取哪些保护措施等。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的地质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治理方案,从根本上将河道治理好。

参考文献:

[1]韩黎.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學,2010.

[2]方燕笨.浅谈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理念[J].湖南水利水电,2013(03).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山区河道生态治理的探索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zhili/164974545941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