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水体生态环境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对其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城市河道普遍存在污染严重、淤泥堵塞、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危害市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并给外地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河道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河道生态治理的设计要点,并对河道生态治理的规划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河道;生态治理;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一、河道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
1.1 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河湖水系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河湖水系治理规划必须统筹考虑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要求,合理确定规划治理标准、原则、方法。通过全流域范围内的雨洪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水源调度补给、水质净化等工程、非工程措施,实现对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
1.2 坚持多功能协调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河湖水系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在治理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功能需求,不可片面强调防洪、排水等功能,忽略河湖水系的生态功能,也不可一味地强调生态维护,降低了城市的防洪、排水安全要求。
1.3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的,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认知自然的发展规律。在河湖水系的治理过程中,充分保护河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创造亲水空间、水陆过渡带等,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4 坚持规划留有余地的原则
河道治理规划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更新、完善的动态规划,科学的规划应充分留有余地,为未来的规划更新提供空间,以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二、河道生态治理的设计要点
2.1 河道平面形态设计
河道总体平面生态化设计时,要尽量宽窄结合并保持河道弯曲。从安全角度,弯曲的河道能缓冲洪峰控制洪水的流速,降低洪水对护岸的冲刷程度。从生态学角度,曲折的河道可以为鱼类提供繁殖的场所,洪峰到来时还可作为生物的避风港。
2.2 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河岸生态景观、主导功能等因素,以保证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现有河道护岸基本采用砼或砌石,切断了陆地与水体的联系,两栖动物无法上岸繁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陡坡断面也不利于岸边景观的布置,阻碍植物的生长。
在市郊区域,应尽量保证河道的天然性,在满足河道功能的同时尽量减少人工痕迹。选择河道断面时应首先保持天然断面,不能保证天然时依次选择复式、梯形、矩形断面。同时,应增加河道断面的多样性,在断面切换的河段水流速度会发生变化,使水中的含氧量增加。既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并可以产生自然生态景观带。
2.3 河道护岸设计
河道护岸多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只考虑到了安全性,但是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许多两栖动物、微生物、植物的生物链被打断,河水与地下水之间也被阻隔,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在河道护岸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并具备以下功能: 一定的结构强度、多种生物共生、自我修复功能、净化功能等。现在普遍推广的生态格网护岸、混凝土草坪护岸等多种生态护岸,均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地下水与河水自由沟通、造价较低、材料柔性化等共同点。
2.4 植物配置设计
河道生态系统的植物配置设计也至关重要,丰富的植物群落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改善河道两岸环境。植物根系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其抗侵蚀、抗冲刷能力;植物的枝叶可以起到截留雨水、抵消波浪、净化水质、天然氧吧的作用。研究表明:植物对能净化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其能滞留河水中89%的氮化物和80% 的磷化物。根据生长地点的不同,河道植物分为水生植物、护岸植物、河堤植物等多种。在植物选择时,要尽量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物种,不能选择情况不明的外来物种。
三、河道生态治理的规划要点
3.1 水质还清
水质是水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要获取稳定的健康的自然水环境,修复已退化的水生态系统,必须首先改善水质,对水质进行还清。
水质还清工程是一项艰难的过程,必须通过污染物源头控制及水体生物净化等多种方法,逐步控制减少污染,改善水质,从而最终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环境。污染物源头控制主要是加强排放控制,通过“ 消减源头、推进集中处理、强化河口生态工程”等措施,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统筹考虑,分期实施。根据郴州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年),到2015 年城市建设区污水管道覆盖率和处理率达到90% 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通过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污染河道和地下水源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在农村地区主要通过小型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分散处理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此外还通过湿地、河口生态工程等措施,对初期雨水、农业面源污染及处理厂退水等进一步净化处理,从而提高干流河道水质。
3.2 水源补给
“河湖水源不足,水环境恶化”是郴州城市河道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几条主要河道及支流均有泉水溢出补给,虽然流量较小,但水质清洁,鱼虾俱生。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河湖自然补给源减少。河道除输水河道及少数景观要求较高的风景观赏河道以外,其他河道平时基本无清洁水源补给,基本上成了污水河,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环境差,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城市面貌极不相称。
为了恢复河道的水生态环境,必须对河道进行清洁水源补给,以对河道基流污水进行稀释、扩散,提供或改善河道内及周边范围内生物生存条件,促进在河道流域范围内逐渐恢复或形成健康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是指为了维持河道水生态系统基本稳定健康并逐渐改善所需要的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其内容一般包括:保护水生生物生存的需水量、维持水体自净的需水量、水面蒸发量、维持河流水沙平衡、水盐平衡、水热平衡的需水量等。
3.3 河道蓝线规划
河道蓝线规划工作内容主要指河道两岸上口线以及河道外两侧绿化隔离带的确定,是河道治理工程规划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反映河湖水系平面位置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关系的一部分内容。在目前的城市河湖水系治理规划中,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用地的充分利用,加快洪水在城市建设区范围内的快速通过,工程师们往往会对现状蜿蜒曲折的自然河道进行顺直,甚至局部段进行改线,通过硬质护砌固定河床,防止河床演变。顺直后的直线型河道虽然满足的城市建设的防洪安全要求,但却忽视了河道的生态景观功能,对原来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河道生境变的单一,生物群落种类明显减少。因此,在河道蓝线规划具体编制过程中,必须保证河道的防洪排涝、生态景观、输水灌溉等基本功能,具体河道平面位置既要协调好与城市建设用地、道路、市政管线的关系,又要充分利用现状条件,维持河流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过渡裁弯取直、缩窄河道宽度等做法。
结束语
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要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模拟一个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为各类水生、陆生和两栖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同时,河道的生态化治理除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外,还必须有选择的放养水生动物及微生物,恢复生物的多样性,重建生物系统的生态链。
参考文献:
[1]赵世付.肥西县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方案设计[J].江淮水利科技,2009(01).
[2]赵锋.河道生态治理中的生态护坡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12(12).
[3]波.城市中小型湖泊河道生态治理的探讨[J].环境保护,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