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工作总结
  3. 内容

某水电站施工技术总结报告

  • 资料大小:16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3-03-14 16:36
  • 发布作者:铜钱猫~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黄河尼那水电站是青海省境内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中型水电站。也是我局承建的第一座灯泡贯流式机组电站。电站于1996年9月份开始建设,后因资金问题于1999年停工。 2001年6月份复工,2001年3月18日二期河床截流成功,2003年5月份第一台机组发电。在本工程施工中,采取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从而保证了电站建设各结点工期的实现和施工质量的提高。 一、 一期砂砾石围堰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尼那水电站一期围堰全长646米,为砂砾石填筑围堰。围堰防渗采用了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喷射方式采用小摆角(60°~90°)轴向对称双向喷射。造孔采用了QDG-2冲击钻,600型地质钻机必装的潜孔钻、MG-50风动钻机等。风动钻机在钻进的同时跟进护壁套管,钻孔结束后在套管拔出前,将特制的PVC塑料管下入套管内,套管拔出后PVC塑料管稳定地留在孔内,使孔壁不坍塌,起到护壁作用,以保证高喷管顺利下入孔内进行高喷施工。尼那水电站一期围堰高喷防渗墙从1997年10月开工至1998年4月底完工,共计完成高喷孔561孔。平均单耗水泥748kg/m。通过一期开挖时的观察统计,围堰防渗墙漏水量为375m3/h。堰内边坡稳定、无管涌现象。墙体平均渗透系数为4.9×10-5~4.1×10-5cm/s,小于设计要求的5×10-5cm/s。 二、 粘土岩开挖保护技术 尼那水电站泄水闸基础座落于第三系上新统(N2)内陆盆地河湖相碎屑沉-红色岩系之上。N2红层性为粘土岩夹随机分布的砂砾石,砂岩夹层及透镜体,岩相变化大,岩体固结程度低。具有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差,软化系数小,遇水易膨胀、崩解,失水易干缩、开裂的特性。为了保证粘土岩开挖质量,在开挖前进行了粘土岩敞露物探声波测试试验。试验表明,3d以内同一位置的VP值下降幅度较小。鉴于此,在粘土岩开挖中大面开挖采用小梯段开挖方法,梯段高度3米。建基面预留1.5m保护层采用手风钻造孔,火花起爆爆破。紧靠建基面的30cm用人工撬挖方法挖除。为了缩短粘土岩敞露时间,在保护层开挖时,选择合适的开挖尺寸(一般为20m×17m),使暴露的保护层开挖在3天内完成,之后集中劳动力在8小时内挖。除0.3m的撬挖完成的建基面上及时用保温被,潮湿草袋进行了覆盖,并在8小时内浇筑砼垫层,对其进行保护。 三、 二期河床截流方案优化 在尼那水电站二期截流施工中,根据导流布置坝址处的黄河水文特性及我局多年的截流经验。我们对截流方案进行了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降低截流进占戗堤高程,以减少龙口合龙时的抛投强度。(2)变单向进占为双向进占,以提高龙口合龙时的抛投强度。(3)采用多个铅丝笼串进行推滚进占方法,减少了块石用量和石渣的流失量。 四、 采用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 尼那水电站为河床式电站,结构复杂,钢筋密集,钢筋接头多。Ф32以上钢筋采用绑条焊,存在劳动生产率低,柱子等部位绑条占据结构空间,增加砼下料及振捣难度等缺点。为此在尼那工程中,对Ф32以上钢筋采用滚压直螺连接的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施工费用。 五、 梁板合一预应力混凝土雁形板的应用 尼那水电站厂房屋盖采用了梁板合一预应力砼雁形板。该种屋盖具有节省材料,安装快,无需吊顶等特点。尼那水电站雁形板长20.5m,板宽3.0m,单块重量12t。41块雁形板共用了10天即全部安装完成。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某水电站施工技术总结报告
http://m.civilcn.com/shuili/slzj/136325017244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