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土地整理
  3. 内容

灌区供水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规划报告81p

  • 资料大小:140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3-03-07 16:02
  • 发布作者:嵬嵬鼠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灌区是河南省大型灌区之一,位于信阳市中南部,始建于1969年,由1条干渠、30条支渠、918条斗渠组成。设计灌溉面积31.12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26.86万亩,提灌面积4.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3万亩,受益范围为光山、潢川两县的10个乡镇、115个行政村,人口32.4万人。灌区地势南高北低,呈带状分布,属淮南丘岗区,灌区内沟河纵横,塘、堰蓄水,日照充足,土地肥沃,水源可靠,水质良好,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是信阳市主要产粮区之一。 灌区主要水源为泼河水库,另有区内塘、堰、坝蓄水补给,泼河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库,校核总库容为2.35亿m3,现状75%年份可供水量1.2亿m3,区间塘、堰、坝可供水量0.43亿m3,总可供水量为1.63亿m3。水质为Ⅱ类,符合灌区灌溉用水要求。 灌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年平均气温在15.3℃,年降水量为1251mm,日照时数1980.1小时,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灌区农作物发育和生长的需要。 灌区自1973年部分开灌至2007年底,累计引水灌溉总量为15.59亿m3,累计灌溉面积515.5万亩,粮食增产量约10.2亿kg,灌区的兴建,为区内工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人民生活得到相应改善。 灌区交通发展迅速,国道312线、沪陕高速公路、宁西铁路横跨灌区,国道106线、大广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纵贯灌区全境,省道、县乡道路、乡村道路布局有序,十分便利;灌区通讯发展迅速,各乡镇、村均安装有线电话等通讯设施,移动通讯接收站遍布各乡村;灌区电力供应为地方城乡联网,较有保障。总之,灌区内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齐备,对灌区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泼河灌区兴建于1969年,1973年部分开灌,1983年全部建成开灌。泼河灌区管理处是灌区的专管机构,隶属于信阳市泼河水库管理局。光山、潢川二县水利局下设灌区管理站,业务上受灌区管理处指导,从而形成一支专业管理队伍。整个灌区管理单位共有职工298人,其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2人,两县灌区管理单位分别设有工程灌溉股、财务股、综合办公室、水政保卫股,并下设9个管理段。 由于泼河灌区兴建期间资金短缺,通常是边设计,边施工,三材供应十分紧张,干支渠工程标准也低,施工质量不高,遗留问题较多。一是填方段由于土壤质量和施工质量差,渗透十分严重,在开灌的33年中,每年灌溉期间,都有塌方、决口事故发生,灌区全线80%填方段均出现沿基渗漏;二是深挖方段多为风化砂石和高岭土,经常出现滑坡,淤塞渠道,中断灌溉。本灌区自建成以来,末级渠系工程就不配套,田间工程缺失,据测算,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8。目前泼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24.3万亩,实灌面积仅19万亩,灌溉面积的衰减, 严重制约了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灌区供水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规划报告81p
http://m.civilcn.com/shuili/tudi/136264332243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