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边坡与基坑工程
  3. 内容

基坑支护工程旋挖桩施工方案34p

  • 资料大小:51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11-18 15:33
  • 发布作者:水水货货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1.1 工程位置及设计概况 1.1.1 工程位置 南海区桂城千灯湖三期一标段工程,南区东南及西南车库的基坑支护,南至海七路、西至灯湖西路、东至千灯湖东路。 1.1.2 设计概况 旋挖桩设计部位主要是考虑固定基坑支护稳定,其设计主要 (1):灌注桩直径1000㎜,间距1100㎜,灌注桩嵌固深度为10m、12m、19m和21m,桩顶设1.1 m×1.0 m冠梁。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级水下商品砼,冠梁砼强度等级为C30级商品砼; (2):桩芯混凝土灌注高度应比设计桩顶高出500㎜,在冠梁施工前,将桩顶浮浆凿除干净; (3):桩位允许偏差5㎝,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主筋间距偏差不大于10㎜,箍筋间距偏差不大于20㎜,钢筋笼长度偏差不大于100㎜,钢筋笼直径偏差不大于10㎜,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0㎜。施工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 (4):钢筋保护层50㎜,桩身主筋连接可采用焊接或机械式套筒连接,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规定。 (5):冠梁施工前,桩顶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出露钢筋应平直,浇筑桩顶冠梁前,必须清理干净残渣、浮土和积水,应保证排桩与冠梁连接牢固,不得造成连接处产生薄弱面。 (6):支护桩采用跳挖施工,在相邻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相邻桩的成孔施工。 (7):桩顶设一道1100㎜×1000㎜冠梁,支护桩体主筋伸入冠梁长度35D(D为钢筋直径),冠梁施工时可分段浇筑,但不留施工缝(详支护结构平面及大样图)。 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2.1 工程地质 本工程地质情况:(1)人工填土主要由素填土组成,局部由杂填土组成,层厚0.6~9.8m,平均厚度2.32m。层顶标高0.1~0.55m。(2)淤泥、淤泥质土,层厚0.5~2.2m,平均层厚1.09m,层顶标高为-1.54~1.87m。(3)粉砂,层厚0.5~2.4m,平均层厚1.33m,层顶标高为-1.11~1.27m。(4)粘土、粉质粘土,层厚0.5~5.8m,平均层厚1.8m,层顶高程-3.88~4.32m。(5)淤泥、淤泥质土,层厚0.6~8.3m,平均层厚2.73m,层顶高程-3.96~2.98m。(6)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层厚0.9m~4.0m,平均层厚2.29m,层顶高程-8.06~0.06m。(7)淤泥、淤泥质土,层厚1.0~10.0m,平均层厚3.88m,层顶高程-8.07~-0.08m。(8)粉砂、细砂、局部淤质粉砂,层厚1.2~15.6m,平均层厚6.52m,层顶高程-11.64~2.06m。(9)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层厚0.7~7.2m,平均层厚3.52m,层顶高程-9.51~-3.92m。(10)淤泥、淤泥质土,层厚0.6~7.5m,平均层厚3.07m,层顶高程-15.14~-1.93m。(11)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层厚1.6~3.9m,平均层厚2.83m,层顶高程-10.6~-4.91m。(12)粉砂、细砂,层厚2.8~7.6m,平均层厚4.37m,层顶高程-10.11~-6.94m。(13)中砂、粗砂、局部圆砾,层厚0.8~8.4m,平均层厚2.76m,层顶高程-16.18~-0.69m。(14)粉质粘土,层厚1.7m,层顶高程-7.91m。(15)残积土,层厚0.7~11.7m,平均层厚4.4m,层顶高程-13.59~-3.7m。(16)全风化岩带,层厚0.8~9.1m,平均层厚2.73m,层顶高程-16.42~-5.95m。(17)强风化岩带,层厚0.5~10.4m,平均层厚3.01m,层顶高程-20.23~-2.45m。(18)中风化岩带,层厚0.9~27.4m,平均层厚7.05m,层顶高程-18.82~-2.98m。(19)微风化岩带,层厚2.4~9.5m,平均层厚5.88m,层顶高程-26.21~-10.77m。 1.2.2 水文地质 拟建场地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气候调节,气候盗温嗳、潮温、雨量充沛。勘察期间对各钻孔的地下水位进行了覌测,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为0.7/8.4m;终孔24小时后相对稳定水位、埋深为0.8/8.5m,即标高为2.72/2.69m。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填土层的上层滞水、砂层的孔隙承压水和赋存于基岩中的裂隙水。上位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水向下渗透及地下水迳流补给,排泄方式为蒸发和渗透。由于本场地第(8)层粉细砂土层发育,普遍存在,连续分布,且厚度较厚,因此,富水量较丰富。总体评价本场地地下水涌水量较丰富。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基坑支护工程旋挖桩施工方案34p
http://m.civilcn.com/yantu/bpjk/141629601072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