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固体矿产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1、绪论
1.1 工作目的任务
说明上级请主管部门下达的普查项目任务书中规定的目的任务及其文号、内容、要求。
1.2 位置、交通
简要说明普查区位置、地理坐标、范围、面积、主要交通情况。(附位置交通图)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简要说明普查区的地形、地貌、水系、绝对及相对标高,覆盖程度、气候条件、人口、居民点等自然地理,以及工业、农业、矿产开发等经济概况。
1.4 以往工作评述
简要说明普查区以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重砂测量等各项工作情况,主要成果与结论意见。
1.5 本次工作情况
简要说明本次普查工作起迄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探明储量和预测资源量,投入的地质事业费及其经济效果)。
2、区域地质
本章所称区域的含义是指普查区所在的最低级构造单元或成矿单元的范围。
2.1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2.2 区域矿产地质特征
3、普查区地质
3.1 地层
说明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对比、分布、岩性、岩相、厚度、产状、接触关系以及控制矿体(层)的沉积因素。
3.2 构造
说明区内褶皱、断裂和破碎带构造的性质、特征、分布情况和对成矿的作用。
3.3 岩浆活动
说明区内岩浆活动情况,岩浆岩的种类、分布情况;岩体的形态、产状、相互关系及与矿床的成生联系。
3.4 变质作用
说明区内各种变质岩类及其变质作用和蚀变情况。
3.5 地貌、水文地质特征
说明地形地貌特征,含(隔)水层的层数、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
3.6 地球地理、地球化学异常
说明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找矿效果。
3.7 矿产分布
阐述矿产分布规律、探矿因素、找矿标志。
4、矿床及其工业评价
4.1 矿床特征
4.1.1 矿床(层)特征
说明矿体(层)的数量形态、产状和分布情况。
4.1.2 矿石质量
说明矿石的氧化、淋滤、富集情况;矿石品位,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矿物共生组合、粒度、嵌布特征、化学特征。
4.1.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说明矿石的选冶性能、工艺性能和机械性能。
4.1.4 矿床成因及其控矿因素
4.2 开采技术条件
4.2.1 水文地质
概述地表水、地下水的一般特征,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情况。
概述含水层特征、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及动态,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水质、水量等。
4.2.2 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概述矿体(层)及其顶底岩性、裂隙、节理发育程度,岩矿石破碎程度等工作地质因素以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4.3 资源量估算
4.3.1 估算资源量用的工业指标。
4.3.2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4.3.3 资源量估算主要参数的确定和矿体(层)的圈定原则。
4.3.4 资源量类别和块段的划分原则。
4.3.5 伴生、共生矿产的资源量估算方法。
4.3.6 资源量估算储量计算结果。
4.4 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根据该矿产资源在国家或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要求程度,本矿床探求的333和334资源量(煤则为122b+333类别)、矿石加工选冶试验资料、内(外)部建设条件,提出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意见,说明是否进行详查。
5、普查工作方法概述及质量评述
5.1 各种普查工作方法选用依据、布置原则及其有效性。
5.2 地形地质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填图方法及其质量情况。
5.3 采用的物探、化探工作质量情况及其地质效果。
5.4 各类探矿工程的质量情况及其地质效果。
5.5 各类试样的采取、加工、测试方法及其质量状况。
6、结论
6.1 普查区内工作程度、工作成果
6.2 普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6.3 今后地质工作意见、方案、建议

附图
1、区域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及综合柱状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探矿工程分布及必要的柱状图)
3、地质、物探、化探、重砂综合成果图
4、成矿预测图
5、采样平面图
6、资源量估算所需的矿体平面图、剖面图、投影图、水平断面图、中段地质图、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
7、参与资源量估算的和具有代表性的槽探、井探素描图和钻孔柱状图
8、矿区水文地质图及有关水文地质专门图件
9、其他附图
附表
1、地质、物探、化探、探矿工程测量成果表
2、各类异常及矿点、矿化点登记表
3、探矿工程质量一览表
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统计表
5、各类试样分析、测定、检查、计算表
6、资源量估算有关表格
7、其他附表


附件
1、专题研究报告
2、矿石选冶性能、工艺性能试验报告
3、未经复制的重要原始图、表清单
4、探矿权登记证书(复印件)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固体矿产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http://m.civilcn.com/yantu/ytlw/131305447014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