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习把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和实习区的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该课程,并获得更丰富的地质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观察,认真和描述一些野外的地质现象,掌握这些地质现象与过程建筑的关系,开阔视野,丰富和提高想象力,充实课本知识内容。
二.实习要求
  1.实习过程中,不但要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而且要作记录和描述,方便时画地质现象素描图。
  2.对于地质构造和侵入岩等,要用地质罗盘量测有关数据,如岩层产状,断层面产状,侵入体延伸方向等。
    3.对于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同的岩石和矿物,应在其新鲜面上观其特征,对比分析,结合它们在野外的分布和组合规律,一并掌握,牢记在心。
    4.实习结束,必须写实习报告,对实习期间的收获认识和体会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论述。
  三.时间、地点
  2008年10月13日2008年10月20日,我们在长清周边地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
四.实习内容
(一)地层的认识
    通过对各地区的区域地层系统的对比和分析,已建立起包括整个地质时代所有地层在内的、完整的、世界性的标准地层表及相应的地质年代表。它的内容包括各个地质年代的单位的名称、代号和同位素年龄值,以及世界和我国主要的构造运动的时间段落和名称等。
  确定和了解地层的时代,在工程地质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同一时代形成的岩层常具有共同的工程特性。同时,分析地质构造时,必须首先查明地层的时代关系。
  山东省的地层,除缺失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下石炭纪和三叠纪地层外,其余地层从太古界到第四纪均有出露。本次实习主要观察了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地层,而尤以寒武纪为主。
  在张夏馒头山观察了寒武纪。寒武纪距今有5-6亿年,属于海相沉积。该地层一般含有三叶虫化石,为标准化石。山东的寒武纪分布广泛,由南向北分布在枣庄-苍山-滕州一带,泗水-平邑-费县一带,蒙阴-新泰-莱芜一带,淄博-济南-张夏-肥城-东平一带,露头良好。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
    毛庄组和馒头组为早寒武世。馒头组:杂色页岩和石灰岩,上部有鲜红色而易碎的页岩与毛庄组分界,在张夏馒头山一带有煌斑岩侵入体,厚58米(不算煌斑岩侵入体),层序如下:1、黄灰色页岩,厚两米。2、蓝灰色薄层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厚四米。3、灰黄色及灰色钙质页岩,厚13米。4、杂色页岩,厚8米。5、蓝灰色及灰黄色薄层石灰岩,厚5米。6、紫色及绿色页岩,厚4米。7、蓝灰色薄层石灰岩,厚2米。8、绿色钙质页岩加石灰岩透镜体,厚3米。9、灰黄色及灰色泥质灰岩,厚4米。10、鲜红色易碎页岩,厚13米。毛庄组:紫色及紫灰色云母页岩为主,加鲕状石灰岩层及石灰岩透镜体。厚约52米。层序如下:1、暗紫灰色云母页岩,夹石灰也透镜体,顶部及底部均有鲕状石灰岩一层,化石丰富,厚29米。2、紫灰色云母页岩夹石灰岩结核及透镜体,厚4米。3、紫灰色易碎页岩,厚8米4、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8米。5、灰色石灰岩,厚0.2米。6、灰色鲕状石灰岩0.3厚米。中寒武世有张夏组和徐庄组。张夏组:灰黑色薄层灰岩,鲕状灰岩,致密块状灰岩互层,含海绿石。分布广泛,但各地不尽相同。徐庄组:紫红色页岩与石灰岩互层,底部为具交错层理的鲕状石灰岩及竹叶状的石灰岩,厚约50米。共分9层。晚寒武世包括凤山组和长山组。凤山组:蓝灰色薄层状石灰岩夹黄、绿色页岩及少量竹叶状石灰岩。厚约114米,共分8层。长山组:上部为灰白色后层,薄层石灰岩,夹少量竹叶状石灰岩;下部为绿色页岩夹结核状石灰岩,板状页岩及竹叶状石灰岩;底部为竹叶状石灰岩及红褐色、朱黄色坚硬石灰岩,含海绿石。厚约52米,共分8层。
(二)地质构造
一)褶曲
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成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包括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其中构造运动又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褶曲属于水平运动。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两种:一是背斜,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呈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互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褶曲的组成部分叫做褶皱要素。为了正确描述和研究褶皱,必须弄清褶皱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褶皱要素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等。1.核部 :组成褶皱中心部分的岩石叫核部,有时也称轴部。它的范围是相对的,一般只把位于褶皱内的某一地层定为核。2.翼部 :是褶皱核部两侧的岩石。当背斜与向斜相连时,翼是公用的。3.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上各个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枢纽。4.轴面: 轴面是连接褶皱各层枢纽构成的面,它是一个抽象的面。5.转折端: 转折端是连接两翼的部分,或从一翼向另一翼过度的弯曲部分。按照褶皱轴面和两翼的产状以及两者的关系褶皱的分类(1)直立褶皱。(2)倾斜褶皱。(3)倒转褶皱。(4)平卧褶皱。(5)翻转褶皱。按照枢纽的产状分类:(1)水平褶皱。(2)倾伏褶皱。按照这周的平面形态分类:(1)线状褶皱。(2)短轴褶皱。(3)穹隆与构造盆地。
苏庄背斜为一倾斜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角不相等。背斜核部张裂隙发育,岩层破碎,沿轴线向两边延伸,可见一系列的水井分布。在这里必须用罗盘测量两翼的岩层产状。
    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是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本次实习,我们通过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复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具体体方法如下:
a)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的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 180°。
b)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测倾向时,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即S边)与层面贴紧,放平,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北针所指的读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c)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角:测倾角时,将罗盘竖起,以其长边贴紧层面,并与走向线相垂直,用中指拨动罗盘,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倾角的变化界于0-90°之间。
d)注意事项:在野外测定产状要素,往往只要测量岩层和一切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并记录下来。记录的格式:岩层的产状为150°∠35°,前者表示倾向,后者表示岩层的倾角。由于走向和倾向相差90°,倾向加或减90°即为走向,上述岩层的走向是60°或240°两个数值。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不记录走向的原因。只有当岩层倾角近于直立时才记录走向。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必须在岩层露头上测量,不能在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分露头和滚石,主要是靠多观察和追索,并善于判断。另外,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另外,我们实习的最后一天回来时看的褶曲,它既有向斜又有背斜,构造很复杂。
    二)断层
    构成地壳的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发生变形,但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地壳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两类。断层是岩体破裂后,两侧岩块产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的构造可大可小,位移小的仅几厘米,大的错动距离可达数百公里,对岩体的稳定有显著影响。判断断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根据,任何线状或面状的地质体,如地层、岩脉、变岩质的相带、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褶皱的枢纽及早期形成的断层等,在平面或刨面上的突然中断、错开等现象。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分为下面三种。正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正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张应力及重力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下错动而成。一般规模不大,断层线比较平直,断层面倾角较陡,常大于45°。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的作用,使上盘沿断面向上错动而成。断层线的方向常和岩层走向或褶皱轴的方向近于一致,和压应力作用的方向垂直;按倾角大小可分为冲断层、逆掩断层及辗掩断层。平推断层:由于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其倾角很大,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比较平直。实际上,由于岩体的受力性质和所处的边界条件十分复杂,使断层构造非常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组合形态,常见的断层组合类型有:(1)阶梯状断层。这种断层是有许多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沿着同一方向成阶梯状下滑而形成的断层组合。因其形如下降 的台阶,故称阶梯状断层。(2)地堑和地垒。地堑和地垒是由两条和两条以上大致平行的正断层组合。如果两条断层之间共用的断盘相对下降,两侧的断盘相对上升,则该断层组合为地堑;反之,如果两条断层之间共用的断盘相对上升,两侧的断盘相对下降,则该断层组合称为地垒。地堑和地垒都可有正断层或逆断层组成。(3)叠瓦状构造。这种构造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逆断层组成,且倾向相同。一般是老岩层依次冲于新岩层之上,每个断层的上盘为相邻的另一断层的下盘,状如叠瓦,所以称为叠瓦状构造,它常同剧烈的褶皱伴生,说明曾经历了强烈的水平挤压作用。
我们在范庄看到的正是一种断层的组合,主要是正断层的组合——范庄地堑。我们在山底部看到的是奥陶纪的地层,由于发生断层,所以我们对看到早奥陶在中奥陶上面。
    三)不良地质现象 
不良的地质现象包括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活断层等。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观看了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不同滑坡体的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但它是一个典型的滑坡。 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滑坡床一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土体,简称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简称滑舌;
  滑坡台阶一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台阶;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的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形成的沟槽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滑坡裂缝一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位于滑坡体上(后)部多呈弧形展布者称拉张裂缝;位于滑体中部两侧,滑动体与不滑动体分界处者称剪切裂缝;剪切裂缝两侧又常伴有羽毛状排列的裂缝,称羽状裂缝;滑坡体前部因滑动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张裂缝,称鼓张裂缝;位于滑坡体中前部,尤其在滑舌部位呈放射状展布者,称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诸要素只有在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具有。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已稳定的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体常具有下列迹象:(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我们在灵岩寺以及卧虎山看到的就是滑坡。在卧虎山,我们可以看那里已经被人为的建了许多挡土墙,防止滑坡进一步扩大。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在实施工程之前没有进行地质勘测,造成严重的后果。
五、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学会了在实际环境中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仪,了解了地质作用的危害,懂得了如何避免它的破坏。实习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课堂内的专业理论和课堂外的真实情况,既锻练了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也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地质实习报告
http://m.civilcn.com/yantu/ytlw/131699945915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