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谈谈深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摘要】基坑监测是基坑及基础工程施工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工程中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主要从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基坑监测 沉降 位移 警戒值 
  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求保证基坑内正常作业安全,而且要防止基坑及坑外土体移动,保证基坑附近建筑物、道路、管线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深基坑施工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测试手段定人、定期对地层、支护结构以及周围重要建筑物进行变形、受力情况的监测,根据检测信息来调整和指导施工,以确保工程安全及质量。下面,我就从深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方面进行论述。 
  一、深基坑监测 
  深基坑监测是本工程施工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本基坑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一)明确基坑监测内容 
  基坑监测内容主要包括:①基坑的稳定性观测,其中包括基坑位移、沉降的观测;②基坑渗、漏水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③周围基坑邻近地面和马路裂隙的变化。 
  (二)制定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采取工程措施,来控制地表下沉,确保地面正常使用和交通安全。掌握与预测支护结构的动态,确保施工期间基坑的安全与稳定,降低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相应的开挖、支护参数,组织信息化施工。积累资料,对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类比依据。 
  2、工作依据 
  监测工作的主要依据为石家庄市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本工程基坑支护施工图的相关要求。 
  3、监测准备工作 
  (1)测量设备仪器准备 
  主要测量仪器:①北光J2精密经纬仪;②s6精密水准仪。 开工前,测量仪器必须进行白检,发现问题应及时校正;同时按 
  照仪器使用要求定期送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要细心保养,加强维护,并经常检查其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2)建立、完善监测小组 
  建立专业监测小组,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监测小组直接向项目经理负责,每两天向项目经理作一次书面报告,每周作一次总结汇报。遇特殊情况须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以便及时分析情况,研究解决方案、监测结果,并按期向监理、设计单位汇报。 
  (3)设定观测点 
  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及施工进行,所有观测点均现场选择,绘制平面图并加以编号,以便观察、记录。观测点应设在可靠、稳定且易长久保留的地方,并设置醒目标志,施工中教育施工人员采取切实措施,防止一切观察设备,观测桩点受到机械和人为的损坏。 
  (三)监测施工 
  1、基坑变形监测 
  根据监测要求,基坑顶埋设约4条测斜管,基坑顶测斜管应在开挖前埋设好。测斜管埋设前,埋管孔采用地质钻机成孔,深度应超过基坑底3.0m。成孔完毕,安放测斜管,管底应封口,以防止地下水流入。测斜管应露出地表30.0cm,管口要设雨罩,防止雨水流入管内,同时应设保护装置。埋设好后,用测斜仪测得一组沿深度范围内(每隔 1.5~2m为一个数据)的原始数据。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每次均在前次量测的相应深度测得一个数据,以作比较,通过数 
  据处理,从而得知边坡土体内部的位移变化。 
  2、地下水位监测 
  根据地质资料,选取有代表性的3点(距离基坑边2.0m内)布置地下水位监N:fL。水位监测孔采用100mm地质钻钻孔,钻孔深比搅拌桩深3m。内置50PVC灰管,管周围为100mm梅花型布置的5mm滤水孔,外包隔沙尼龙纱布。降水开始前,所有的抽水井、观测井,统一时间联测静止水位,统一编号、量测基准点。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一排观测井,从降水开始,水位观测按抽水试验观测要求进行,以复核、修正设计方案,并进行调整。 
  3、基坑外壁顶沉降观测 
  基准点:根据甲方提供的基准点作为该项目沉降观测的水准点,也是该工程主体沉降观测的永久性水准点。观测点的设置沿基坑周边在基坑外壁顶上每隔18m左右布置1个观测点,观测点有①l2膨胀螺丝固定夯实,设标志并编号,以便保护。 
  沉降观测方法 :在每次观测时尽量排除施工现场障碍物的影响,以减少测量误差,保证做到下列要求: 
  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测量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基准点采用定期三点联测,按二等水准的作业要求施测,根据三点之间高差相对的变化情况确定其是否稳定。基准点和观测点的测量分别采用往返测法、环线闭合法。按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要求进行施测,做到前后视距基本相等,视距长度≤15M,并控制前后视距差≤0.3,视距累计差≤1.5M。 
  4、基坑外壁顶水平位移观测 
  控制点与监测点的设置:沿基坑坡顶中心线(或与其平行)设置基准线,并将其引设至受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设置控制点并加以保护。 
  观测点的设置,考虑尽量反映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形特征,高基坑坡顶均匀布置,并考虑局部受力点位移值存在的差别。沿基坑准线方向间隔18m左右设置观测点。为便于监测,位移观测点与沉降观测点所布设位置要一致。 
  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水平位移观测用基准线法测定,设基准线和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用精密经纬仪测定。 
  测量仪器及精度要求:采用北光 J2精密经纬仪进行观测。观测等级按《工程测量规范》中的分级标准的三级变形观测要求施测,要求水平位移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6mm,并要求控制好仪器对中及照准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四)监测工作要求 
  1、由专职测量员每天对基坑及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和位移进行一次观测,并在每层工作面开挖前、后加密观测(每天 2~3次)。如发现位移、沉降量较大时还应加强观测;绘制沉降、位移曲线图,通过对各项观测数据来确定基坑的稳定情况; 
  2、现场数据要求准确真实,并符合精度要求,记录要清晰规范。监测日志里要对当时的施工情况和天气情况进行详细记述,所有监测的原始数据应在土方开挖前记录; 
  3、每次观测的结果应及时报设计、甲方及监理等有关单位。 
  二、信息化施工 
  基坑监测主要是变形监测,包括地面、边坡、坑底、土体支护结构、周围建筑物的沉降、水平位移观测,实行信息化施工。 
  (一)建立基坑变形控制警戒值 
  1、基坑最大水平位移控制警戒值为30mm或l2小时内位移超过5mm。 
  2、基坑支护及周围土体位移监测,控制标准在±30mm。 
  (二)监测反馈及信息化施工 
  1、当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的时态变化曲线、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构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从而预测结构和建筑物和安全状况。 
  2、当变形达到报警值或接近危险点时,分析原因,及时向设计单位及有关单位汇报,将新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整理后,以文字、图表的形式递交给设计方作参考,在向有关主管人员汇报后并征得设计同意后,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也应作相应的调整。 
  3、施工过程中收集相关资料,加强对场区土层观察,超前了解下部土质情况。如果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发生变化时,及时对支护设计进行调整。 
  4、采用宏观控制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的手段,跟踪调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处理并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应派人员轮值巡视基坑周边的变形情况,如发现细小裂缝,应及时安排人员用水泥浆修补,如发现裂缝较大或发展速度较快时,技术负责人应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向设计等单位反映,确定处理措施。 
  总之,只有严格按照以上程序和方法和要求去施工,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谈谈深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http://m.civilcn.com/yantu/ytlw/146984529427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