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

矿山环境地质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是保证矿山企业可持续开发矿产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了矿山环境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开采参数,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的分析,证明了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在技术上可行,并能体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可持续发展
  
  1 工程概况
 
  陂头面铁矿矿区面积0.148 k㎡,开采深度:0~-30m标高,采矿许可证核定的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矿种为铁矿,生产规模为8万吨/年。1985年阳春县人民政府将矿山划归阳春矿冶开发总公司,1986年10月矿冶
开发总公司解体,同年11月由阳春县铁矿公司接收,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设计年开采量8万t。由于经济及开采不规范等原因,2008年12月停采,部分采坑已回填至地面标高,部分采区被水体覆盖。目前矿区内最深采
坑已达-30m标高,矿区内共消耗资源储量:铁矿石量2113.74 kt,伴生铜金属量4794.97 t。
 
  矿山经多年开采,对原有地貌破坏较大,现在矿区在开采范围内并形成了长约50m,高15m,坡角约70°的挖方边坡。边坡大部分表层岩石风化比较强烈,残积土厚度较大,土体较松散。由于切坡的规模不大,边坡主
要为第四系坡残积层,岩性为灰黄或浅红色砂质粘性土,局部为砾质粘性土。局部地段曾经引发过、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此外,原有矿山的建设和开采活动,已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还有矿山占用土地改变利用功能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的改变对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等。
 
  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因矿产开采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的综
合治理,全面恢复矿山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
 
  2 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陂头面铁矿位于阳春市境内,行政隶属岗美镇管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区的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日变幅大,暴雨多,强度大。该区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37.2℃,最低气温-1.8℃。年降雨量为1050.1~
3342.31mm,多年平均年降雨量2480mm,日最大降雨量338.1mm(1976年10月23日)。雨水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雨量83.28%。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最大风速16m/s(2006年4月14日),平均风速2.2m/s。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和泥盆系,其中石炭系岩性主要为含砾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砂质页岩所组成,部分经接触变质成为石英角岩或透辉钾长角岩。泥盆系岩性主要为灰岩,夹有粉砂岩及砂质页岩
薄层,尤其上部与帽子峰组接触附近夹层较多,经接触变质成为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或矽卡岩,其中砂页岩夹层则变质为角岩。矿区内的岩浆岩属于燕山二期花岗闪长岩,中粒半自形结构,块状构造。矿区断裂构造以成
矿后北北东向之逆断层为主,走向为北东10°,倾向南东,倾角约55°。断层为后期石英脉所充填,长1.4km以上,宽1~20m,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层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矿区地下水含水层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砂岩裂隙含水层、花岗岩裂隙含水层、大理岩类岩溶裂隙水、矽卡岩(或角岩)隔水层和风化破碎承压含水带。大
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主要来源,受地形和构造线控制,地下水迳流主要沿岩石裂隙及溶隙从西向东,由高地向谷地顺地形运动,在山脚及侵蚀基准面附近地形低洼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
 
  陂头面矿区主要分布的土壤主要为山坡地红壤。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季雨林、马尾松林、阔叶混交林以及丘陵常绿灌丛。主要植物类型有凹叶红豆、密花树、竹节树、变叶榕、桃金娘等。草本植物主要为芒箕、省藤、
黑莎草等,总体上矿区植被覆盖率较高。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
 
  (1)总体部署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的各项措施贯穿于采矿活动的全过程,是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监测措施合理结合的过程。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边开采边治理,分阶段逐步推进”等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与治理恢复工程总体部署为:
 
  ○1先破坏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监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2对地质灾害主要采取工程措施、配合生物措施进行治理,用监测措施进行预防;
 
  ○3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恢复,采取生物措施、配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4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采取土地复垦的方法进行恢复。
 
  (2)防治措施
 
  ○1露天采场边坡失稳:根据其边坡高度、边坡岩土物理性质特征以及稳定性等情况,加强监测和处理效果的检查,确保边坡的安全。
 
  ○2废石堆场:采用工程措施进行废石的转运,同时恢复植被,修复其地形地貌景观;对其下游区域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情况,主要采取监测措施进行监控。
 
  ○3各种运输道路形成的不稳定边坡,以工程措施进行防治;其地形地貌景观的恢复主要采取生物措施进行治理。
 
  4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既要统筹兼顾全面部署,又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集中有限资金,采取科学、经济、合理的方法,分轻、重、缓、急地逐步完成。最终达到地形、植被在视觉和环境上与周围的区域生态
融为一体。
 
  (1)边坡失稳防治工程
 
  区内不稳定边坡主要为露天开采形成的台阶边坡,由上部的土质边坡和下部少量的岩质边坡构成。上部土质边坡比较松散易垮,应以安全合理的坡率放坡、排水和生物措施等为主;下部岩质边坡的的结构较稳定,应以
排水、监测等措施为主。在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部分高陡边坡应采取降坡、清理危岩等措施;对于比较破碎的地段必须进行加固措施处理,根据边坡出现不稳定状态状况,其加固措施可选择采用浆砌块石护坡、格构锚杆
(索)、喷锚等措施。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
http://m.civilcn.com/yantu/ytlw/147253619428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