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当前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等,社会生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会诱发环境地质问题,其中,地质灾害对人们生产的影响是最大的,还可能对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列举了环境地质灾害的种类,并提出了-些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 些借鉴。
关键词:环境问题 地质灾害 社会生产 城市发展
1 环境地质的内涵
要想明确环境地质的内涵首先要先明确环境的含义,“环境”一次来源已久,并且国内外的专家与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认知,比如,我国的《环境科学大辞典》当中,对“环境”是这样描述的: “相对于中心事物来说的一种背景。”在环境科学中指出了人类的各项活动以及外部世界的所有都是环境,环境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了相互作用的关系下产生的自然要素的总体。在上述理论中,将人类作为了环境的主体,将能够对自然产生作用的要素总体称之为“环境”.
在《环境学导论》一书当中,对环境的理解为: 环境科学当中对环境的研究,将人类的活动与行为作为核心,并将人类作为了外部世界的主体,人类的生存、生产等相适应于环境,是各种物质条件结合的总称,并以此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两种。本文将“环境”内涵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地质环境,并提出了人类是环境当中的重要组成,是与环境共同发展的主体,并且,人类是在自然地质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地质就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形成影响的地质、地质问题及其相关变化信息的集合。
2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当前,随着资源开采程度的加深,人们面临的环境地质问题也逐渐增多,主要包括: 淡水资源短缺; 土地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地质灾害日渐频繁,引发了环境问题; 地球化学循环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地质问题逐渐增多。
上文已经提到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根本条件。同时,水资源也是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其中,每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淡水资源,淡水资源不仅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资源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2. 1 我国淡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 地区分布不均衡,东部多西部少。北方水资源占有率为全国的 18. 27%,而南方地区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2. 2% .为此,从水资源的分布上看,我国北方的水资源与南方的水资源分布比例为1∶ 5.此外,北方的年降水量比南方少,年平均的降水量为 300 毫米,最多为 700 毫米; 但南方地区的长江流域年降水量每年都在 1500 毫米以上,最高可以达到 200 毫米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南北方水资源相差较大。为此,北方经常发生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但南方因为年降水量多,再加上气候特征,会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2. 2 土地资源流失与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地资源流失与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土地资源流失是土壤的侵蚀。土壤侵蚀是在特定的自然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等更使土壤的侵蚀加剧了。比如,我国南方地区的岩溶山地区、红土地区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必须加大对其的整治力度。
3 地质灾害种类的论述
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地质灾害的种类有很多,笔者在这里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
广义的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 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狭义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这一类的地质灾害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一类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很大,而且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也十分大,它们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比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会造成交通系统瘫痪、人员和财产损失等。
4 环境地质灾害整治措施
4. 1 对于自然灾害,要做到提前预防和防治
很多自然灾害,比如像地震、火山等,因为破坏性极大,所以一定要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例如要投入大量经费,打造一套完整的预警预报监测系统,并聘请专业的学者专家,在预防防治工作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 2 对于由人为造成的灾害,要从人自身找问题
其实很多环境地质灾害,都是由人类自身造成的,比如像土地酸化或盐碱化是由于对于化学肥料的滥用,地面沉降则是对于地下水的过度取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泥石流等问题则是乱砍乱伐等原因造成的,还有水资源短缺则是浪费和污染造成的等等一系列人为灾害。
因此,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还是得从人类自身找原因。第一,需要对人们进行宣传教育,使其从自身做起,在生产生活工作能够尽量不要对环境造成危害,从而形成一个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坚持。对于用此方法无效的个人单位企业,则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约束甚至处罚,这里就需要立定各种法律法规。第二就是要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环境进行科学的治理,比如绿化来治理土地流失和荒漠化,退耕还林来保护耕地等。总而言之,要从人的身上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5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 1 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现状认识不清
鉴于我国没有构建出完善的地质灾害调查机制,并且投入的地质灾害调查经费较少,致使人们对地质灾害隐患的认识不够全面,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刚起步,水平较低。对灾害分布状况、灾害的危险程度、影响因素都缺少足够的认识,评价开展的非常不系统、不科学。从当前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上看,鉴于地质因素了解的不是非常清晰,不能构建出灾害预警机制,预警信息掌握不足,地方建设、工程布局缺少合理性、可靠性的依据。
5. 2 监测方法落后,监测网络构建不全面
全国除了部分区域外,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网络建设的步伐非常缓慢,并且原有的监测信息网络还经常出现损害。在平原地区因为缺少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不能及时对灾害的损失率做出分析,不能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更不能做出技术上的决策支持; 因为很多地区地质灾害预警缺少科学技术的支持,设备较为老化,不能做出真实、有效的预警,不能及时对灾害做出补救规划。
(1) 地质灾害监测与调查研究的水平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相差很多,在预警预报工作开展上起步较晚;( 2)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诱发因素调查上有一定优势,但在灾害的评价与分析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模拟预测技术上、风险评估、监测的新技术上有很大差距。我国初步启动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上,应急体系与反包经营权归属,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的各项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原始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主席令〔2009〕第 14 号)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 农业部第 33号) .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农业部第 4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