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规划设计
  3. 内容

园林设计中如何营造心动的美景

摘 要:此文通过以陕西省西安市兴庆宫公园里的一个叫红军林的景区作为设计案例,从形式美、意境美的规律和法则来解析,并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要素和设计方法,总结出如何运用景观要素来营造令人心动的美景来。 
关键词:园林设计;营造;心动的美景;兴庆宫红军林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能陶冶人的心灵,给人以身心的愉悦感。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通过美的语言和行为去塑造能让人心动的美景供人们欣赏和愉悦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人们心目中什么是美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美的规律去建造令人心动的美景。 
  1 美的涵义以及表现的形式 
  1.1 美的涵义 
  什么是美(Beauty)呢?在《美学简明词典》上,美被解释为“用以对现实、社会生活、人们的活动、艺术中的最完美的现象下定义和给与肯定的评价”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在讲美学的篇章中,美又被解释为物质世界相互联系中和谐和完美的结果,看成是物质世界的属性和特征的结果,人把握这些属性和特征、评价它们,就会在其身上产生美感。黑格尔在他所著做的《美学》中解释美为美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 
  以上所复述的都是以书面语言、理论概念上来解释美的。那么,美最初还是来源于人自身最原始、最朴实的对外界客观事物的认识。我认为最普通、通俗的对美的认识有以下3点: 
  1.1.1 让人有视觉的愉悦感。也就是说这是最带有实用性、功能性的一点——能够满足人们对视觉上的生理、心理的审美需求。 
  1.1.2 能让人心动。也就是说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或景致,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使人瞩物思人或流连忘返,陶醉在这一场景之中。 
  1.1.3 一定要具有能够感染人的形象。 
  但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态,每个人对美的认识和见解都各有不同,都会有一些共同或相似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共性。美学家们把这些共性的见解和特征、规律总结为美的规律或叫美学原理,美就运用各种元素通过这些规律表现出来。 
  1.2 美的表现形式 
  把美的学问归纳起来并形成一门学科就叫美学。而美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学科出现却只有近2个半世纪的历史。240多年以前的1750年,普鲁士哈列大学的鲍姆嘉通教授以《埃斯特惕卡》的书名出版《美学》第一卷,他把“埃斯特惕卡”界定为感性认识的科学。鲍姆嘉通强调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除了以上鲍姆嘉通教授提出的美学理论以外,历史上对美学的说法还有黑格尔“艺术哲学说”、利普斯“移情说”、布洛“距离说”等。通过学习了很多关于美学的理论和不同美学家对美的诠释以后,我对美学及其原理有了新的认识,归纳为: 
  (1)美学——研究美的规律的科学,以美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美的存在、构成及发展规律的学科。 
  (2)美学原理——美的规律、构成,演绎出来的、受到社会大众认同的美的构成、形成的规则理论。 
  (3)美的表现形式。 
  美之所以能够呈现在人们心里,首先,它必须是具有美的客观的现实事物展现出来的;第二,必须是人这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意识的高级动物,看到或者发现后,才能认可、感悟这个现实事物是美的。第一是物质美的呈现,第二是精神美的反应。物质美可以具体指向的是形态美、形式美,精神美可以直接指向的是意境美、心灵美。意境美是难以用理论去规范它的,但可以用绘画、音乐、诗歌去渲染、描述,而形态美、形式美我们可以通过美的形式法则去总结、去对应,因为这些都是有一定共性、规律所在。所以,美是可以通过形式规律表现出来的,美的形式可归纳为: 
  ①单纯齐一: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应的因素,在法则中最简单的形式。 
  ②对称均衡:差异中保持一致。“对称”:指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对称还可以衬托中心。均衡较对称有变化,均衡在静中倾向于动。 
  ③调和对比:调和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把两个接近的东西相并列,异中求同;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 
  ④比例:是指一件事物的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蔡辛克——黄金比例分割:实际上是大约3:5的比例关系,主要有变化感、安定感)美的事物中包含比例关系是有条件的。因人们在美的创造活动中,都是按照事物的内在尺度来确定比例关系的。 
  ⑤节奏韵律: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构成节奏。主要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二是指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成节奏。 
  ⑥多样统一: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 
  2 园林设计与美学原理的关系 
  园林设计中,若要营造让人心动的美景,除了园林设计中所运用的一些元素(如:植物、水、小品、地形等)外,我们还要通过美的原理、规律把所谓心动的美景设计、实施、并表现在人们的面前。 
  首先,达到美的第一步之前,我们要通过设计、构图,对地形、植物、交通、空间尺度上,达到对整体空间格局的控制,在这个基础之上,第二步再渗入美学的形式规律,使其观者有移步换景,在任何一处停下脚步去观赏眼前的景色,都可以构成一幅美景画面。景观要素和美的规律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建造出所谓心动的美景来。 
  3 案例分析(以兴庆宫红军林景区为例) 
  兴庆宫,唐长安城3大宫殿区之一。位于长安外廓东城春明门北侧隆庆坊。于开元二年(714年)7月,五王献宅为宫,九月起建造,新宫因坊为名,讳隆为兴,称兴庆宫。因在大明宫之南,又称南内,宫城东西宽1080m,南北长1250m,面积1.3km2。1958年在原兴庆宫的遗址上修建了一座文化娱乐与遗产保护于一体的西安市兴庆宫公园。   让笔者心动的、印象当中不可磨灭的一处景象是位于兴庆宫公园兴庆湖东边湖岸约178m长的红军林到进水桥的这一段林荫道的步行园路。为什么觉得是最心动的美景呢?为什么要把这一处场所区域作为营造心动的美景的优秀案例呢?笔者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解析: 
  3.1 从规划平面的空间序列来分析 
  林荫道的整个空间呈带状性,其曲折的道路设计,形成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空间序列形式。它利用了造园手法中疏密相间、开合有致、有收有放的布局手法。形成了空间流动时的节奏感。 
  3.2 从空间视域的节奏变化上分析 
  整个兴庆公园在整体的造园设计手法上,大量运用了中国古典的园林设计手法,尤其体现在对空间的对比上,对景、借景、藏与露、虚与实、蜿蜒曲折、移步换景的造园特点。我们把这种空间的变化形式归纳为两种空间;即流动空间和聚集空间。流动空间——在游客、观者走动时,这里的道路蜿蜒曲折,眼前的乔木和远处的构筑物给人以起到引导和暗示的作用;聚集空间——利用远处的构筑物或建筑形成借景,给美景增添虚与实、景物互相渗透,空间形成开与合的秩序变化,游客与游客之间形成看与被看的流动画面效果,更加增添了景色的趣味和变化的效果。 
  3.3 从构成景物的要素上来分析 
  3.3.1 建筑。远处的亭帽在林中的若隐若现,成为借景之物、点景之物,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3.3.2水景。水在几个要素中,起到柔化景致的效果,它与蜿蜒曲折的小径和驳岸线形成了相映成趣的和谐之美; 
  3.3.3 铺地。青色的横向铺石,形成景园朴实、自然的美感; 
  3.3.4地形。地形坡度的起伏,形成空间构图多样变化又富有节奏起伏的韵律感; 
  3.3.5植物。植物在这一块区域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设计者运用植物有层次的配植方式,形成了整个空间立面构图的层次感、韵律感和节奏感。并透过植物的植栽距离,形成空间景物的相互渗透关系。 
  3.4 从这一场所的整体景色色彩来分析 
  色彩的搭配也是构成景观美的原因之一,这一块的景象,通过我们的提取,大体有以下几个色块组合的,形成了北方园林中秋冬季比较静谧、沉稳的色调美感。由于植物给我们所带来的艳丽的色块和较高的饱和度,所以在道路铺装时,所配置的色调较为灰亮、淡雅。形成明暗对比、主次色调相互映衬的和谐视觉效果。 
  3.5 从它的空间尺度设计来分析 
  两旁较高的乔木、灌木(大约13~14m高的乔木,1.7~1m高的灌木)和中间小径(约1.7~2.7m,)形成了林荫道半私密的空间性质,使游客散步其中倍感到亲切和安全感。 
  3.6 从它的画面构图美来分析 
  从画面的整个比例关系上来看,是基本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原理,使整个构图张弛有度。 
  3.7 从它的意境之美的构建来分析 
  意境离不开人五官感知、心情和环境气候时间(日照、温度、季节、地理位置)的集合感受。这里日出东方时,能隐约看到日光慢慢照射着林荫小道所透出来的光亮,到了夕阳西下,在西边我们又能看到太阳快落山时,和湖中的倒影相映成趣,美不胜收,使人心动不已,难以忘怀。 
  4 小结 
  美景到底美不美,美在哪里,可能有些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通过这篇论文总结出美景到底美不美,是可以通过美的规律、设计上的手法程序来分析出它美在哪里,美景的形成过程,人们看到这样的美景为什么会心动的原因,如何通过运用园林要素营造心动的美景。 
  参考文献 
  1 [苏]奥夫相尼柯夫,拉祖姆内依主编,苏杭译.美学简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所,美国EDSA(亚洲).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03 
  3 芦原义信,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 刘军,任晓丽.普高艺术设计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创新系列教材:平面构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5 [美]诺曼K.布思 著,曹礼昆 曹德鲲 译.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6 彭一刚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园林设计中如何营造心动的美景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ghsj/147105738827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