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开发区借鉴与研究
关键词:园区开发、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刚性控制、弹性指引
1背景
目前,潍坊市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在城市扩张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潍坊市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是潍坊市的主要产业基地之一;长松片区位于潍坊市区西北部,是城市一、二类工业用地扩张的主要承载地和城市开发建设的新区。因此,应妥善处理园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产业园区。
2生态园区认知
2.1生态园区的概念与特征
生态园区是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能将资源的加工链尽量延伸,既达到资源价值增值,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特征是产业集聚、工业共生、物质循环;低能耗、高质量、低排放、高效益。
2.2生态园区的建设意义
目前,在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的宏观发展战略背景下,构建生态型产业开发区,将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产品的区域竞争力;有助于带动相关环保技术产业发展;有助于建立入园企业的各种链接关系,促进园区产业升级;有助于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共生,引导和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园区发展平衡;有助于加快潍坊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2.3生态园区的建设要求
入园企业:企业内部,注重清洁生产,达到物质和能量循环;
企业之间:依据各企业原料、产品和副产品等方面的相似性和相关性,注重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的统一管理,搭建企业间的循环经济链网。
指标:主要为园区内的企业、废水重复使用率、环境管理、污染物排放、废物资源化等确定的具体发展指标。
产业链:
单链(产业内部循环形成产业链):园区形成1条主导产业循环链,由能源企业、供应企业和能源利用企业组成,其他副产品利用企业围绕主导企业布置,同时存在副产品和废物循环利用。
多链(产业之间循环形成产业链):园区形成多条主导产业循环链,主导产业链之间由共同的企业间接连接,形成网络结构。副产品利用企业之间也存在副产品和废物循环利用。
园区系统水资源平衡:
企业内部主要实施清洁生产的研究,通过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和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企业之间的废水集成可采用废水作为生产或以废原料形式供园区内其他企业使用;实施废水集中回用、废水级联使用和废水处理设施共享。
3成功案例借鉴(黄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黄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多产业的生态工业园区,其规划建设对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效应。
产业发展原则: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思路;选择低或无污染、低耗能、产出快的产业,技术成熟、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产业领域。
产业选择: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长沙地区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园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分别为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环保产业,为园区项目招商指明方向。
产业链:在确定优先发展的四类产业的基础上,构建附属企业,充分利用园区核心企业产生的副产物和废弃物进行再生产;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附属企业组成工业生态群落,群落间通过产品和能量、水的级联使用与远程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一些共同产品、水或能量关系,构成多种物质能量链接的生态链网络。
4生态产业开发区规划—以长松片区为例
规划对片区的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选择,是以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从城市和经济开发区整体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的角度,从片区生态园区建设的要求,加以分析选择。
4.1现状产业构成与环境概况
产业构成:潍坊市已形成了以纺织、机械、电子、化工和建材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片区内共有企业32家,已建18家,在建14家;现状产业主要以机械加工和纺织产业为主,约占工业用地的60%。其他包括造纸、化工、建材、木制品和食品加工产业。
环境概况:现状用地以农田、园地、林地和村庄为主,保持着良好的农田格局,小于河从片区西部穿过,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现状产业构成表
4.2产业定位
根据片区现状产业构成、上位规划的要求和生态产业园区对入园产业的要求,确定片区产业定位为:
主导产业:机械电子加工业、服装纺织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
培育和配套产业:利用园区主导产业或核心企业产生的副产物和废弃物进行再生产的企业,如新能源产业、节能材料、环保产业等(图4-1)。
4.3生态产业园区规划
4.3.1设置配套产业用地
配套产业园区可结合电子工业园区设置,用地实行弹性引导和动态调整,以适应招商引资的需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4.3.2优化产业用地布局
4.3.2.1刚性控制布局
结合片区现状用地、道路建设、产业发展和产业选择,规划采用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有机结合的方式,首先明确要求将有轻度污染的二类工业设置在片区北部,清源西街以北,将无污染的一类工业设置在清源西街以南,管理上进行刚性控制。
4.3.2.2弹性引导布局
产业园区布局引导:结合道路建设,以主干路和河流为界,弹性引导形成六个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包括机械加工区、电子和配套产业区、纺织服装加工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小型混合工业园区、仓储和物流企业集中区。
机械加工区:作为主导产业和突出发展的亮点产业,应积极引入大中型企业,形成规模化集聚效应。
电子和配套产业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工业;制定优惠政策、预留用地,积极引进新能源、节能和环保等新兴产业。
农副产品加工区:利用潍坊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形成品牌效应。
纺织服装加工区:加强产业升级改造,继续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工业。
小型混合工业园区:将部分工业用地细分,采取“筑巢引凤,对外出租”等多种方式,建设小型混合工业园区,一方面为小型企业和创业初期企业的发展提供条件,使园区用地多样化,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可将村庄改造的生活保障用地结合小型混合工业园区安排,通过出租厂房的运作模式,更好的因地制宜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仓储和物流企业集中区:设置主要面向工业园区服务的工业产品、原材料中转仓库和为其社会化服务的货运企业。
地块划分:
根据一般工业厂房的特点,单个厂房的建筑用地以150m*100m左右的标准地块最为适宜,即1.5—1.8公顷之间。以建筑密度35%—40%计,则基本单元的厂区面积为3.5公顷左右(50亩),基本单元具有可组合性和延展性。
长松片区现状东西向主干路道路间距在1200-1500米之间,考虑与相邻片区路网衔接,规划次干路道路间距应在600米左右,在主次干路之间设支路,则道路间距应在300米左右,这样,以300米为地块南北长度,以200-250米划分地块东西宽度,则可形成片区以6-7公顷为主的模数地块,并可以此模数地块为基础,拆分为3.5公顷左右的片区最小产业用地
单元或根据企业的需要,合并成3.5公顷倍数的不同大小用地
4.3.3绿化生态格局
强调内部生态结构与区域生态格局网络的衔接,结合片区现状自然条件和建设环境,规划构建绿色基质、生态廊道、斑块镶嵌的绿化生态格局。
绿色基质--外围生态农田;生态廊道--结合小于河、济青高速公路防护林带建设形成绿化生态廊道;斑块镶嵌--加强片区小游园、街头绿地建设,形成多处镶嵌于园区内的绿化斑块。
4.3.4绿色交通建设
交通工具在公共资源分配与公共管理中的排序是:行人、自行车、公交、小汽车。
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片区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在道路资源分配方面,优先考虑设置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形成舒适宜人的慢行交通系统。以公交优先的理念,加强公共交通规划建设,结合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布局,以500米为服务半径设置公交换乘点,为园区提供方便快捷的客运交通服务。
结语
对于生态产业区的规划建设,目前我们国家还处于探索和建设初期,长松片区要建设成为生态产业园区,决不仅仅是通过规划能够实现,还需政策的支持,需各方面的努力,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规划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2、史育龙,曹广忠,《潍坊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2月
3、罗宏,孟伟,冉圣宏,《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
4、彭斯震,《生态工业园规划与管理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