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城市设计探讨
关键词:景观生态,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1.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思想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1.1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的定义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
城市景观是景观一般性分类中的一种,它以其特有的景观构成和景观功能区别于其他景观类型(如农业景观、自然景观)。在构成上,城市景观大致由三类景观要素构成,即人工景观单元,如道路、建筑物;半自然景观单元,如公共绿地、农田、果园;人为干扰下的自然景观单元,如河流、水库、自然保护区。在功能上,城市景观以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的场所为主,并由此成为对环境生态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根源。
1.2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中的景观依据其空间结构特征,可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类。城市斑块主要包括城市公园、都市绿地等。城市廊道以交通线路构成的网络为主,河流、沟渠、林带等廊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具有显著影响。
城市景观规划首先应满足功能需求,为人们提供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各种类型的本底、廊道、斑块组成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共同构成城市功能区。所以,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就是让城市规划与园林山水相结合,保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创造一个宜人、和谐的良好生活环境和优美的城市景观。
2. 生态城市设计理念及原则
在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失衡的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必须依靠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恶化问题。
生态景观是一种思想观念,即将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成果运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营造。
2.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人类拥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人类只有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和提高生存与生活环境。
2.2因地制宜,保护本土性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现状和资料条件,设计相应的生境类型。设计形式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设计选择合适的具有地方性的植物,使植物都能适应环境,各得其所,各自能够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充分发挥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并为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提供合适的生态环境。
2.3保护与节约自然成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对它们的使用也是有限度的。
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能量,生态设计强调首先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其次,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置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地带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再次,对于废弃的土地、原有的材料重新利用,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最后,对于资源的利用采用循环再生的利用方式,例如恢复湿地、对城市废地的改造再利用。
2.4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
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丰富多样性。
生态设计应在三个层面上进行:
(1)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动植物种群。
(2)保护各种类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
(3)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及自然的干扰,包括自然火灾过程、旱雨季的交替规律及洪水的季节性泛滥。
2.5崇尚自然,显露自然
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忙碌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人们重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纵览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范例,无论是寺观园林、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造园者都遵循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仿效自然的主导思想。顺天然之理、应自然之规,用现代语言,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符合自然秩序,吸收天然精华,造园顺理成章。
3. 生态学原则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被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始于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鉴于当时城市无序蔓延,城市环境变劣这一状况,霍华德强调城市应组团式发展,利用大面积绿色空间降低城市密度,改善城市环境。
“山水城市”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先生在1990年提出的,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法,看似通俗而背景深刻、内涵丰富。它蕴含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今日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学等,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思潮。
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使景观生态学真正与规划设计融为一体,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
3.1溶解公园,建设城市绿色斑块
“溶解公园”的规划思想主张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适当融入其他城市功能,淡化公园的边界,开放公园的空间场地,在功能布局、游戏组织、空间形态上实现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开放性一体规划。这种规划模式丰富了城市公园的功能、空间、形态,在开敞式改造中,还将加强公园绿地系统,与硬质铺地生态衔接。公园的开敞式改造之后,公园不再是孤独的色块,而是以生态化和开放的绿地形态渗透到城市之中。
3.2建立城市绿色廊道
城市绿色廊道最突出的表现是城市道路及城市河道。
绿道最早源于霍华德的绿带概念,从词义上讲是将城市和乡村紧密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循环系统的通道。随着各国和地区的专家对“绿道”的不断深入研究,绿道的含义得到了拓展和延伸,由于地理环境、文化经济等差异、绿道又可称为生态网络、环境廊道等。首先,绿道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过程,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其次,绿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人们提供了自行车骑行,跑步等健身场所。第三,绿道还可以引入旅游资源,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绿色河流廊道,是廊道中最自然的元素,城市河道的功能有调节气候、净化水源、提供水流、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城市河流面临的严重问题。恢复生态绿色河道的方法有:(1)清理垃圾,截断污染源。(2)科学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净化水质,稳定生态系统生物链,提高恢复速度及生态效果。(3)投放水生动物。(4)富集微生物。(5)河道两边进行护岸绿化。(6)恢复生态河岸线,以自然形态为基础。
3.3保护及恢复生态湿地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维系着水、生命、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湿地是介于水体和陆地之间的生态交错区,这种交错作用产生了其特殊的生态系统功能。城市湿地的生态恢复要通过尊重湿地原始生态的典型景观营造,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湿地功能。保护城市湿地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系统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和条件,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生态城市的目标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能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我们应在设计实践中充分理解和尊重自然原则,结合实际生态发展模式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平衡和互利共生。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学》西蒙兹著.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园林规划设计》(上)胡长龙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俞孔坚李迪华吉庆平著.中国园林,2001.6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城市景观生态问题的探讨》宁艳杰.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