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规划设计
  3. 内容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浅析

 论文导读: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为城市湿地公园。如何在规划设计的源头,从规划设计理念、功能布局的技术角度,把住城市湿地公园城市生态恢复保护的使命,笔者试图从湛江市滨湖公园(西岸局部)规划设计项目中探索寻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以生态景观恢复为出发点,从竖向、植物、生态建筑等方面,因地制宜,融汇进地域特色文化,为整个滨湖的生态恢复和保护作出实践。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城市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为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和城市生态恢复保护的重要手段,城市湿地公园受到了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的热捧,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热潮,推动了城市湿地的建设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改善城市生态的希望。但由于建设的盲目性和管理法规监管缺位,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和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使城市湿地公园遗失了生态恢复和保护的本位。如何在规划设计的源头,从规划设计理念、功能布局的技术角度,把住城市湿地公园城市生态恢复保护的使命,笔者试图从湛江市滨湖公园(西岸局部)规划设计项目中探索寻求。

  1项目概况

  滨湖公园位于湛江城市中心区的北部,海田区的东侧。论文格式。本次规划范围属于滨湖公园用地内的一部分,在公园西岸的西南角。规划用地的南面为军民大道,西面为海湾路,北面为东盛路。用地南北长2080米,东西宽40--160米,规划用地面积18.14公顷,呈狭长带状形态。滨湖是围海造湖形成的,而本次用地范围内的现状地形地貌除了防浪堤、浅滩外,大部分为鱼塘,属于人工湿地地形。但由于鱼塘这类人工湿地缺少植被、生态系统单一,所以自我更新能力很差。

  湛江市滨湖公园是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六区五心四廊三带”这一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中的“五心”结构之一,其性质定为市级公园[2]。

  2 规划布局

  规划对现状人工湿地的地形进行改造,通过局部缩小水面、局部提升水底标高、推填缓坡等方式,将原有的单一湿地形式改造成湖泊、池塘、沼泽等形式的湿地。遵循生态性、艺术性、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将滨湖岸线空间与防浪堤内外水体有机融合,充分体现自然特性、创造充满生态情趣的湖滨环境。而根据不同的亲水界面、环境特征,反映不同绿化群落特色,突出自身的不同个性,滨湖公园可以划分为临湖游赏区、生态休闲区、飞鸟休栖区和生态培育区等4大景观区。

  2.1临湖游赏区

  结合海湾路的规划走向,在海湾路东侧吹填部分滨湖水面形成高底错落的公园陆地,沿濒湖岸线布置“浮舟戏波”、“松风杉影”和“落日晚钓”3个主要的景观节点,构筑宜人的游赏园路、配置特色的绿化植被,创造充满休憩情趣的湖滨环境。

  “浮舟戏波”景观节点主要是为了方便游人泛舟湖面,从水上欣赏公园陆地景观,结合吹填出来的濒湖岸线,设置了大台阶形式的码头和宽敞的平台,方便引导、疏散人流。

  “松风杉影”是在滨湖主园路的西侧倚坡种植马尾松、东侧临水种植水杉、落羽杉等,在园路两旁形成高大葱郁的树林,让游人享受到阳光下凉风袭袭、光影流动的悠闲空间。

  “落日晚钓”是在岸边设置一个出挑在水面的栈桥,主要供钓鱼爱好者享受午后、傍晚临水垂钓的乐趣,丰富游人的亲水体验。

  2.2生态休闲区

  规划现有堤坝、鱼塘进行整合、改造,扩大部分水面形成4个较大的湖泊,保留其中最大面积的一个水面作为观水亲水空间,在其北侧布置“水车叠映”,其余3个水面分别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绿化植物形成不同的景观节点:“水碧菱荷”和“水庭暗香”。论文格式。

  “水车叠映”主要是模仿农家农耕所使用过的灌溉设备,如水车、输水道等,了解到历史上曾经是农村重要生产生活方式的农耕取水方法,让游人亲身体验过去岁月里的生产、生活乐趣。

  “水碧菱荷”主要是在2个整合后的湖泊及其周围种植挺水类的湿地植物,主要是水陆两栖的挺水类花卉,再配合种植些以浮水类的植物。这些植物或在岸边与岩石相配;或立在水塘中,伸手可及;或聚在路旁,让人爱抚把玩。通过这些绿色植物和水面的相互映托,从而形成构筑成景点的意境。

  “水庭暗香”主要是在湖泊里种植沉水类、漂浮类的湿地植物,这些植物在水面或水底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观赏效果,吸引游人的注意力,再配以成群的鱼类,更加强景观环境的趣味性。

  2.3飞鸟休栖区

  在远离海湾路、最接近滨湖水面的一侧,通过局部改造地形,利用水面为分割,形成一个全封闭的绿化小岛,营造一个适合鸟类栖息觅食的环境,从而营造一个“欧鹭栖归”的环境,使人和鸟类和谐地共存在同一个公园中。小岛的东侧设计一个小码头,供公园管理人员日常上岛维护。

  2.4生态培育区

  将原有的鱼塘,通过局部提升水底标高,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没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形成水位较浅的沼泽湿地,种植各类水生植物,使水景廊道有尽量大的绿化覆盖率,提高郁闭度,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湿地培育环境。另外,为了模拟自然生态的物种结构,规划建议有意识引进“消费者”形成食物链:选择能吸引“初级消费者”(食草、果类的动物,例如鸟类、鱼类等)的植物种类,形成森林群落的亚乔木层、灌木层等,为“还原者”(细菌、真菌、微生物,原生动物等)创造生存环境,使它们的分解作用得以进行,以形成完整的食物链。从而逐步完善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生命力。

  在沼泽了设置栈桥(局部加设遮荫挡雨的联廊),蜿蜒穿梭在湿地之间,供游人进入到沼泽的内部,亲身经历野趣盎然的湿地,形成“栈桥探幽”的景观空间。

  在靠近滨湖水面一侧的堤岸上营造缓坡疏林草地,种植以柳树为主,形成疏密相间、不同郁闭度的水岸风景林,形成“柳堤花明”的景观环境。

   3 生态景观设计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以生态景观恢复为出发点,从竖向、植物、生态建筑等方面,因地制宜,融汇进地域特色文化,为整个滨湖的生态恢复和保护作出实践。

  竖向上考虑减少填湖工程土方量,结合现有地形,利用现有防浪堤,保持外侧原有浅滩,通过局部人工增加种植湿地植物;改造内侧现有鱼塘成的湖泊、沼泽,水位线均高于滨湖水位,形成常年有水的湿地环境;增加水线以上的土质缓坡,种植湿地植物。

  绵延2公里的驳岸处理,是本项目的一大难点。论文格式。从生态景观考虑,提出了生态驳岸处理方法:对于坡度缓的浅滩(防浪堤外侧岸线),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堤岸的目的。种植柳树、水杨、构树以及芦苇、葛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对于较陡的坡岸(防浪堤内侧),不仅种植植被,还要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没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植物景观规划旨在重塑和恢复滨湖生态景观,将改造自然转变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延续和恢复滨湖自然生态景观,恢复其生态服务功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体现滨湖公园的总体特色,突出湿地景观框架,保护和弘扬自然生态优势,实现滨湖生态机能的恢复回归,植物品种选择以湛江乡土树种为主,因地制宜植物造景,从场地捕捉设计灵感,注意植物的形、叶、花、果的特性变化,注重植物景观的透、藏、露,注重植物景观的借景、障景、对景,做到有景可望,有径可寻,有境可感,贯彻自然生态理念,营造植物群落景观,重塑和恢复滨湖生态景观。

  4结语

  湿地在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回归,形成城市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加强了城市生态恢复的步伐,形成绿色生态区域,是城市衰败区域得到恢复和再生,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鉴于我国现行城市绿地管理和监管现状,建议制定相关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规范,完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恢复保护范畴,强化对其生态系统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孙新旺. 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4).

[2]湛江市人民政府.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2-2020 ) [Z]. 2003.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浅析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ghsj/1491549123296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