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规划设计
  3. 内容

现代城市规划的探讨

 现代城市规划的探讨

     摘要:从“与时俱进”、“极具创意”、“生态文明”、“城市更新”、“城市设计”等5个方面,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以后城市规划工作的研究及发展方向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城市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城市越来越向着多层次、多系统、多功能、高度复合的综合体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演进。城市规划的视野日益扩大,观念也越来越丰富和提升,关注焦点也正在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以求得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如何遵循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思想去面对如此复杂的变化,是摆在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面前的重压课题。

  一、城市规划与“与时俱进”的观念

  我国的城市规划于1950年代初才成为比较系统的专门科学进行研究和实践,当时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经济体系,城市规划被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延伸和具体化,其内容和作用比较单纯,目标也比较明确。改革开放后,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投资主体多元化,土地有偿使用,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分离,房地产市场兴起,这些社会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促使城市规划工作者要不断地实践和向外学习,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发生着作用,在宏观层面上,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对城市发展实行调控和管理的依据及手段,这一重要的政府职能得到加强。国家政府部门通过城市规划对各利益主体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实行调控,以保证社会公共设施的实施。同时在微观层面上,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又必须面对开发商,面向投资主体的需求,使其在符合市场规划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显密切。进入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人类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的发展期,预计2025年,全球将有超过一半的人类居住在城市地区。1993年联合国东京会议称“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全球化时代对区域和城市产生怎样的变化?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如何应对“新的城市世纪”将产生各种问题,城市规划将更体现为另外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一个极具创意的思维,一项富有远见的决策,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也将遵循科学发展观,以“与时俱进”的观念得到发展。

  二、城市规划与“极具创意”的思维

  城市规划有其本身的基本理论平台和思维方式,但它绝不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字模式和几何方法去机械思维,也不是可以用某种公式化的东西去对待所面临的一切城市问题,城市规划需要科学的、发展的、极具创意的思维,特别21世纪现代的城市化是天、地、人的融合发展,要以人和自然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对话,创意的思维尤其显得重要。

  首先,城市规划是一项建议未来方向、预设发展目标和引导城市发展各项活动的工作,它是一种综合协调的过程,也是规划师进行理性思维的过程。整个过程建立在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资源合理配置、城市空间优化处理,从而达到提高城市综合效益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的思维转变过去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和单纯注意物质环境、空间布局而忽视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做法。

  其次,城市规划的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超前意识和前瞻性。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相互交织,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长期地、系统地、专业地研究国内外城市发展动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变化;城市历史文化的演绎、传承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城市高速度、高强度、高密度发展状态与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过程与趋势等,这是一项需要长期深入调查,长期积累,科学分析的工作,并需要专人专项进行,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具有超前意识的、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的意见,成为政府决策的科学依据。

  三、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的观念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师所共同关注和公认的问题,但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之关系如何?1996年6月的联合国人居环境大会制定的人居环境议程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融合,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内去改变生产和消费形式、发展政策和生态格局。减少环境压力,促进有效的持续自然资源利用(水、土、气、生、林、能)。为所有居民、特别是贫困和弱小群组提供健康、安全、殷实的生活环境,减少人居环境的生态痕迹,使其与自然和文化遗产相和谐,同时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所构成。其中“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才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时间和经济的投入,城市的持续发展都与其未来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经济”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满足所有居民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健康、安全、殷实的生活是发展的目的,因此,“社会”的持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树立了社会发展的生态伦理学价值观,成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理念。城市规划要在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要素[1],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城市空间与环境,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实现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促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体区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类活动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城市综合效益的提高。

  城市规划除了对人们需求增长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安排外还应对不合理的需求进行合理控制,因此必须根据效益和公平兼顾的原则对资源配置和空间安排进行有效调控,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应深入研究和深刻领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变单纯物质性的城市规划为社会、经济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综合规划。使城市规划在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程中,起着指导作用。

  四、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的认识

  城市是在历史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也是要不断向前发展,总是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更新是城市整个过程中的一种新陈代谢作用,是一个发展—更新—发展的长期持久和永不间断的过程。城市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建了可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城镇、建筑、园林、古迹、文物、风土、人情、艺术等构成了各个城市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揭示了地方的历史,形成了地方意识,遗存了地方风情,她们是旧城的更新、新建筑的创新、新风貌的形成之源流。同时,旧城也在其演变过程中积累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矛盾和弊端,表现在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两大方面。物质性老化主要表现在人口密度、建筑残旧、基础设施短缺、环境变化等。功能性衰退主要表现在城市功能落后、产业结构陈旧、用地布局混杂,影响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效益的发挥。因此,旧城更新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使城市功能的更新。

  既然城市更新是城市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陈代谢作用,是为了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市综合效益的提高,所以城市更新决不是单纯地拆旧盖新楼,更不是对旧城进行无所顾忌的大肆开发,以最快的速度抹去旧区,创造所谓的新面貌。城市更新是调整、利用、保护、更新、完善等诸方面因素的有机组合。

  调整是城市更新的动力。它包括对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用的城市功能进行调整,对与城市功能转变不相适用的陈旧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进行调整。

  利用是城市更新的基础。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宝贵财富,这些各类建筑、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应充分地加以利用,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为了适用现代生活的需要,在利用这些设施时必然要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不合理适用的情况进行调整,对不适应现代生活要求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改造。

  保护是城市更新的灵魂。革命历史文物、遗址、优秀历史建筑、特有的城市整体格局、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等形成了各个城市独特的传统历史文化面貌,它们给了我们地方意识,揭示了地方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我们生活方式变化的见证。在城市更新时应加以认真的保护,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城市肌理得以延续。历史建筑的合理使用是保护的有效措施,从而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提倡的城市历史文化延续性,绝不是目前存在的“仿古拟洋”搞假古董,更不是那种“赶时髦”“流行装”式地商业概念炒作,而是继承传统,延续历史,开拓创新,从而创造出真正富有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

  更新是城市更新的主题。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空间的延续性和实践的阶段性的规律。对城市演变过程中积累遗留下来的年久残损破旧的建筑、不堪负担的市政设施、质量低劣的居住条件等矛盾与弊端进行综合改造,对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造成建筑损伤和环境变化进行综合整治,使城市通过更新改善整体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条件,从而使城市旧区重新激发活力与城市新区共同焕发光彩。因此更新决不是简单地“推倒重来”,像新区建设那样自由地生长,更不能把眼前的局部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对旧区大肆开发,破坏城市的历史空间、肌理和社会网络,追求高容积率,作为谋取利润的手段。

  城市功能的转变,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使原有的城市结构发生变化,城市交通、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城市环境日益变化,这些都需要通过城市更新加以改善。因此,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城市规划应针对“城市更新”,从认识、观念、目标、方法和政策措施方向作深入地研究,以促进城市更新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方法

  城市是个复杂的大系统,由多种城市要素组成,城市设计方法注重研究城市各要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整合。城市设计方法贯穿于城市规划各个阶段,各阶段的城市设计侧重面虽有不同,但都通过挖掘城市各要素之内在关联性,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整,达到相对平衡[2],从而保持和促进城市活力。面对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市设计更着眼于生态的领域,对过去强调空间和场所的城市设计应当更着重于它的综合面,着重于对城市形体环境进行综合性规划设计,用系统性的观念和方法对城市各类要素进行系统的安排和组织,使城市生活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统一。城市设计也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交流量最活跃、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如果说建筑设计主要解决建筑单体功能与三维空间形态的问题,城市设计主要解决以城市功能布局为中心的综合问题与二维的平面布局的问题,那么现代城市设计主要解决从二维、三维扩大到四维的空间形态与空间序列问题,以及以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综合问题。除了城市规划传统涉及的经济、用地、交通、建筑、公用设施等因素外,开始注重社会与文化、心理与生理的影响与作用在设计中的注入。因此,我们城市规划所研究的城市设计,其根本原则应该着重于强调历史、生态、潜在个性以及城市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尊重城市地方特征和原有生活肌理,以期获得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益。城市规划领域中所研究的城市设计应对建筑设计中局部地段的城市设计给予指导和控制,以形成城市的整体形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设计对城市建设从导向和约束的作用,向更为互动和协作的方向发展。在城市空间物质形态的设计中,一些利益集团、规划师、建筑师和政治家共同协调,采取一种平衡的城市设计,以体现政府和各利益集团在城市公共空间控制与争夺之间的某种协调。城市设计对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保持和延续城市肌理,重塑城市活力,为人们提供舒适的都市生活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我们的城市设计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对城市设计的方法问题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规定,较多地停留在结构形态、空间表现和设计原则方面的表述。因此,加强对城市设计进行系统研究和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极为迫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黄沈发,王敏,熊丽君.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海生态型城市建设实践与探讨[R].2008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论坛论文集,2008.

  [2]刘捷.城市形态的整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现代城市规划的探讨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ghsj/149189912029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