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规划设计
  3. 内容

浅谈生态园林与人居环境

 浅谈生态园林与人居环境

  摘要:当今社会,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使人居环境备受威胁。本文针对当今在人居环境营造的过程中与生态背道而驰的做法,提出生态园林的营造必须提高全民生态意识、遵循生态原理、物种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艺术与使用效益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阐述生态园林是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生态园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合宜的人居环境,一直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天人合一”是中国的宇宙观、文化总纲,亦是人居环境追求的最高境界。生态园林顺应这个要求而产生,它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精粹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造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的植物群落,使人类、动物、植物和谐统一的融合,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

  然而,眼下许多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绿化,打着“生态园林”的旗号,不惜大兴土木,挖山、毁林、填海,无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代价就是人类居住环境的持续恶化。

  一、近几年人居环境营造存在的误区

  1、大谈“生态”,实质是流于形式

  中国很多城市为了突出城市形象,“大树移植”风靡一时;为了前卫时尚,丢弃乡土树种大量引种洋花洋树;为了追求有“水生态”,不惜代价大搞人工水景。“生态”变成了迎合领导的“面子工程”,或是设计师为追求平面构图的漂亮而将各种造园元素的堆砌。大谈“生态”,实质是流于形式;大搞“生态”,却变成了生态破坏。

  2、注重小环境,忽略大环境

  生态园林是大环境的概念,个体定位应从整个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去全盘考虑。如果个体脱离了系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当前一些景观项目,为求大气求高标准,往往是“关起门来做文章”,内部搞得轰轰烈烈,却不考虑周边的环境协调。例如深圳某一公园,依山而建,远眺观海,本土文化气息浓厚,但整个公园却以西式风格为主,山顶建以一个体量庞大的西式“艺术塔”,与周边的环境极不协调,尤为唐突。

  3、设计先行,规划滞后

  国外的景观规划师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已介入,参与整体规划的工作,然后才有单个建筑的设计。自始至终,整个项目的策划到施工期间的配合,景观规划师都参与其中。规划先行,规划师可以大局的观念,运筹为幄,有利于对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而国内有相当一部份比例的居住环境的设计,是在建筑建好之后,再用景观填上去,走入了重设计轻规划的误区,导致不能合理利用原有的生态资源,甚至造成生态破坏,抬高成本,造成经济损失。

  4、崇洋而轻己,丢弃传统精粹

  在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兴趣日益浓厚之时,我们本土的设计者却不惜丢弃传统文化的精粹,对西方的园林顶礼膜拜,而且对西方园林的认识亦多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于是,“罗马柱”、“希腊神像”等外来元素冲斥于我们的园林之中,豪华会所往往是东南亚情调、澳洲风格等的“克隆”登场,走进高尚住宅区尤如进入了一座座意大利小镇、法国小镇。园林作品缺少想象力和艺术灵魂,尤其是缺少以本土文化为中心的人文关怀。

  5、“产品”模仿成群,原创“作品”少见

  现在的住宅小区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相似的手法、符号、形式充

  斥于园林之中。园林作品成了“拿来主义”,毫无“个性”可言。现在的景观设计师的设计任务通常都很繁重,且业主给予的设计时间往往很短,短得根本不容设计师去揣摩推敲,造成创作灵感的丢失。于是便在一堆的景观书籍上,或照搬或加以调整后,水景、假山、雕塑、小品轮番而上,然后“略施粉黛”,以刺激眼球的效果图蒙混业主。景观设计如同积木堆砌游戏,没有功能可言,更不要谈什么文化底蕴了。拈手即来的是一堆雷同“产品”的成批生产,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却罕见。

  二、生态园林的营造应注重以下的原则:

  1、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

  真正要做好生态,首当其冲要强化生态意识,这个层面应该是全民性的。号召全民共同参与生态建设,切实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对那些手握实权的领导,应该专门聘请专家为他们恶补“生态课程”,提高他们对生态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以便他们在施政时能够科学行事。而对于设计师的培养则要从高校教育改革开始,目前大部分高校所传授的只是一些技术化、表面的生存手段,怎么画图漂亮,怎么运用观赏植物、景观元素,却很少从生态的角度来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所以要从教育入手,系统培养设计者正确的生态观念。

  2、坚持以生态原理为基础

  生态园林的营造应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技术,借鉴自然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建立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其生态性应是顺应组成群落的植物适应性和利用植物间的竞争、共生、循环及他感等作用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体现。从而提高植物群落自我维持、修复、更新和发展的能力,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维持和发展。

  3、物种的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构成丰富多变的园林景观所必需的。生态设计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构建多类型的复合生境,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采取多样性和多元化方式,构筑多功能和多用途的绿色空间,形成绿色生态网络,从而有助于增强群落的稳定性,同时满足人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例如深圳湾畔的红树林保护区,水、土和生物之间,植物、鸟类、昆虫、水生物和微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存共亡的有机体,同时也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体系的稳定。据专家估计,这里每年总的生态功能价值为23.7亿元,它是各种水鸟的栖息区和繁殖区,能够防风防浪、保护堤岸、净化环境,同时也成为深圳人观鸟赏景的时尚去处。

  4、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中国园林的造园法旨是“师法自然”,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生态园林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联合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时,首先要以植物学、生态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等为基础,对周边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景要素:例如立地环境、气候、水系、植物等作好调查。在此基础上,遵循生态原则,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要素以及自然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组成有机整体,体现景观多样性,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其次园林的营造不仅停留在人们对生存、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因而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建筑、小品、灯光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习惯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区绿地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满足人们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体现人和自然相协调的规划理念。

  5、生态、艺术、使用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人居环境的创建遵循生态、艺术、使用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是人对环境的综合需求。“生态效益”主要是从环境的净化出发,提高人居环境的素质,改善人体健康,满足人体生理和生存的需求。“艺术效益”就是运用造园技艺,创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富有意境的景观美,满足人体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使用效益”则着重于服务和改善人的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游憩功能上,满足人们休闲、交流的需要。三者不应片面去理解,应将三者有机结合。不仅要致力于建立生态健全、在景观和艺术上相互融洽与和谐的环境,同时也是应具有文化审美价值满足功能要求的环境。例如深圳莲花山公园的规划因地制宜,不仅有大量的生态景观,如大面积的疏林草地,大片种植深圳市花簕杜鹃,而且有可供游乐的风筝广场,可供瞻养的伟人邓小平纪念全身人像作为公园的标识。山脚南侧为关山月美术馆,这里经常举办各种高水平的美术展览,给游客们提供了艺术欣赏的机会。莲花山公园将生态、景观艺术、文化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最受当地居民欢迎的休闲场所之一,起到了很好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

  6、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的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讲求“师法自然”,以创造意境为园林的核心。生态园林在外观上完全具有传统园林的美感,内涵上具有传统园林无法比拟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生态园林作为人居环境发展的方向,应该继承和吸收传统园林的精粹,结合现代工艺和手法,根据现代人行为模式和欣赏水平,在园林的内涵和思想方面下功夫,创造出人、自然、建筑彼此和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人居环境。对于西方园林,坚决不提倡“拿来主义”,但并不等于全盘否定。相反,我们应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与容量,积极促进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作为景观设计师应有深层次的知识沉淀与创作激情灵感的迸发,谨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断开阔思路,勇于创新,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之路。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重大战略。生态园林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做好城市绿地总体规划的科学论证,以预见城市发展的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的预测和评价,关键是城市的绿地数量和布局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否有前瞻性以及园林绿化建设的水平与质量如何。生态园林坚持以生态原理为基础,构建合理的生态链,进一步增强生态园林的综合功能。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为源头的管理,改善种植结构,尽量选用乡土树种,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利用绿地凋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降低绿地建设和维护费用。

  生态园林作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生态园林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势必会遇到挑战和困难,我们必须敢于开拓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不断寻找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缪坤.2002.中山人居发现.人居,33:64-73

  2、杨赉丽.200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几个问题探讨.广东省风景园林,3:18-20

  3、孟兆贞.2004.人居环境中的园林.广东省风景园林,5:33-39

  4、朱建宁.2004.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广东省风景园林,5:15-18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谈生态园林与人居环境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ghsj/149551119630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