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规划设计
  3. 内容

浅谈城市居住区步行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浅谈城市居住区步行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摘要:步行空间因其开放性与共享性而成为居住区中最为大众化和全民性的场所,是衡量居住区生活、景观和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希望能够找到适合我国城市居住区步行空间规划设计的方式方法,从而减少汽车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方便居民的出行,增进他们的交往,力求给城市居民创造出一个安全便利、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居民是居住区的主人,也是对居住区规划最有发言权的“评论员”,居住区的步行空间规划应体现对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关爱。无论是人车分流还是人车共存,都不应该是针对整体而言的,它们的出现应该具体到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空间领域,不同使用人群,所以应该把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分配到能够发挥他们最大优点的地方去。

  关键词:步行空间,居住区规划,交往空间,街道 

  在世界范围内,步行是一种古老而广泛使用的交通方式。步行交通占地少、造价低,还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审美意识及加强社会交流的作用。尽管步行有许多益处,并且使用广泛,但实际上却被许多交通专家所忽视。本文将着重讨论城市居住区步行空间的规划与设计问题。

  一、城市居住区步行空间问题分析

  1、没有搞清居住区道路服务的主要对象

  居住区道路不同于交通干道,因为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吸引了大量的行人,它的设计应是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为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以机动车通行为第一位,步行者的安全却退为其次:道路交通问题引发的“人车之争”导致“人让车”的现象司空见惯,街道的“主体”变为机动车而并非数量众多的步行者。

  2、居住区道路空间比例严重失调

  由于传统的街道被拓宽,因此目前居住区道路的比例严重失调。宽阔的机动车道上车流密集,使得行人很难从街道的一边到达另一边,从而造成了街道商业的萧条,街道人气的冷淡。

  3、居住区机动车严重影响居民对步行道路的使用

  由于私家车数量的不断攀升,居住区停车场地与设施的缺乏,大部分汽车都停在了组团院落中,虽然这样方便了居民出行,但是大量占用了步行空间,使居民在组团院落中能够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小。再加上人车出入使用同一个出入口,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4、街道空间被商业服务设施占据

  有很多沿街的店铺把自己的招牌、广告牌、商业设施等都摆到步行道路上以招揽顾客;大多数餐饮店铺更是把生意做到了街上,开起了露天大排挡。

  5、步行的整体环境质量不佳

  如果考虑到愉悦性、建筑及美学兴趣等,人们则喜欢步行。然而,许多郊区的商业地带及市中心的许多街区因缺乏上述特点,很不适宜于步行。许多街区被现代化办公大楼及大型商厦围成高耸的玻璃及水泥幕墙,与人行道、停车场间没有直接的通路,因而迫使行人尽可能迅速地越过这些地带,而不是去体验步行的感受。

  二、居民行为特征与步行空间环境关系分析

  规划设计必须结合人的行为规律,如今已成为设计者的共识。本文列举下几种常见的居民行为,来探讨其与步行空间环境的关系。

  1、散步:散步是街道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活动类型,是大多数居民喜欢的最普通的休息方式。散步是为了在户外进行轻度的运动以达到减缓压力、保持身体健康的作用。居民对散步场所的选择一般有如下考虑:①环境优美,空气新鲜;②夏天要有遮荫树木,冬天要背风向阳;③以安静为主,但有时希望能看到些热闹的场面,因此散步路线应动静结合;④散步空间是一个连续的空间序列,应该重视宅间小路、组团道路和小区道路的步行空间设计,加强散步空间的连续性;⑤散步道路应该行走方便舒适,尽量避免或减少高差,有座椅等休息设施和停留回旋空间。

  2、休憩:在步行道路上停留坐下的人一般可分为两类:由于散步等活动体力问题而坐下来休息的;喜欢坐在路边一边聊天一边观看街道上的行人或发生的活动。第一种休憩活动对步行空间的要求很低,如果不能专门设置供外部空间使用的座椅,那临时的花坛护栏等也偶尔可以解决问题;第二种休憩活动相对要求高一些:一是需要一个可以久坐且舒适的空间环境,包括座椅的舒适度,周围绿化好坏等等;二是步行空间要有足够的人流或丰富的活动内容,避免坐在那里无事可看;三是此空间不应被周围的活动所干扰。

  3、慢跑:慢跑也应算是最为简单和广泛的运动之一,除了残疾人之外,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居民都可以进行。慢跑的要求是:第一,周边环境最好能提供比较新鲜的空气,以利于锻炼者的健康;第二,路面平整以保护运动者不会受到意外的伤害;第三,需要避开机动车辆。

  4、玩耍:玩耍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9岁的儿童,玩耍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如溜旱冰、球类等等。儿童由于其生理与心理上的特点,对玩耍环境的要求相对苛刻:第一,活动范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最好在自家楼门口,家长从住宅内可以看到的范围内;第二,此空间不应与机动车道路直接相连,以免儿童因为不注意而跑到车行道上发生危险;第三,玩耍的场地要求平整,有一定的空间变化,以满足儿童躲藏攀爬的行为特点。

  5、交谈:交谈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沟通交流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彼此之间缔结密切关系的重要途径。短时间的交谈一般常为彼此问候,交谈无需持续很久,对步行空间并无太多要求。但如果是长时间的交谈,那么交流的场所就会显得十分重要了:首先要有一个可以坐下来的地方,没有人愿意长时间的站立交谈;其次要有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因为噪音会影响人们的听力和情绪;第三,长时间交谈有时是伴随着其他活动而发生的,如共同围观某一活动,共同照看在玩耍中的儿童等等。

  6、群体性活动:群体性活动是指要有多个人参加并完成的活动,如老年人的群体秧歌、各种街头舞会、儿童的嬉戏、树荫下的打牌下棋等等。这类活动具有很强的交流趋势,对步行空间活动的提升有很大益处。这类活动对场地也有一定要求:第一,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来进行活动,根据活动的内容和人数大小不定;第二,场地不能离居民住宅太近,以防扰民;第三,场地的周围应有可供休息的地方,用来休息与交谈。

  7、商业性活动:商业与诸多的步行空间的活动有着紧密地联系,它是散步、休息、观望等活动的重要潜在诱因。商业对于交易的双方而言是必要的日常工作或活动,而这种活动可以成为人群自发性活动聚集的引力。这就要求步行空间能够与各类商业部门相连接,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步行达到商场、超市、街边店铺等各类商业设施。

  三、居住区步行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1、步行道路与车行道路应有效分离

  居住区是人们休憩、游戏以及交往的空间,因此居住区内道路对于居民来说首先应该是安全的。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再好的居住区绿化,再好的道路景观,恐怕也没人去使用。因此,在居住区规划中应分析区域内人群的出行方式和居住模式,合理的组织流线,以适宜步行的尺度构筑社区,尽量实现人车分流,减少汽车对于居住环境的破坏。如不能完全分离,为保证居民在街道空间的活动质量,应对过境的机动车的数量、方向以及速度等方面进行控制。

  2、步行道路应能够把各类功能区域串联起来

  居民在选择步行到达某个目的地之前,往往会对路程的远近、有无潜在的交通危险、途中有无休息的地方,甚至是沿途的环境是否优美等因素加以考虑。人们都不愿绕弯道,如果可以看到目标,他们总是径直走向目标。而且如果目的地明确,时间紧张的话,人们也都会选择最近的路线,哪怕行走不是很方便的路面。因此居住区步行道路的规划设计应该尽可能将居住区各类绿地、居民住宅、公共建筑以及机动车交通接起来,并且路线安排也应与居民的出行规律一致,使之成为一个高效便捷的步行系统。

  3、步行空间商业活动的经营

  要想把人吸引到室外来,步行空间是否具有提供活动产生的引发物(触媒)相当重要。通过商业服务来吸引人们走出家门的步行空间规划设计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某些商业服务的扰民问题;二是商业服务的类别搭配及合理布局。

  4、近宅步行空间应有其私密性

  近宅步行空间是住宅外部公共空间中私密性最强的空间,它归属于某一个单元或某一栋住宅楼的居民所共有。同楼或同单元的居民常常在此处相遇,幼儿在这里玩耍,老人们也随着在此照看孩子,并和邻居聊些家常里短。这个空间不仅具有交通和邻里交往的作用,还具有识别与防卫功能。

  5、公共活动的步行空间应具备开放性

  许多居民到户外活动,并没有确定的目标,只是随意地走走看看,这时别人的活动很可能就会吸引他驻足观看,甚至加人其中,自发性活动就会变成社会性活动。

  6、游憩设施对步行空间十分重要

  (1)休息设施:对于步行者来说,休息设施尤为重要。如果有足够的座椅供休息、闲聊、观望人群,那么步行街上的行人会大大增加,逗留的时间也会更长。尤其是老年人,这样可以使他们的步行范围变得更为广泛。座椅应该按照一定的间距布置到各个开敞空间的路线中,这样可以支持人们的继续步行。

  (2)儿童游戏设施:除专门建设儿童公园、儿童游乐场外,在居住区步行空间中开辟儿童游戏角,添置必要的儿童游戏设施如沙坑、秋千、转椅、滑梯等,将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

  (3)老年人体育健身设施:老年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住宅及附近的公共环境中度过的,尤其在气候较适于户外活动的春、夏、秋三季,居住区步行空间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开放的活动空间、适宜的活动场地、广泛地社会参与而成为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首选场所。因此,一些简单的体育健身设施如单杠(高度宜低)、压腿杠、球网、教练台等,在设计中不容忽视。

  7、绿地内步行空间的设置位置应符合居民行人习惯

  抄近路是人之常情,设计者不应该抱怨居民因为抄近路而损坏了草坪或绿篱,而应该首先检查自己的设计是否为居民出行方便作出了周密的考虑。当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时,说明设计者的设计是失败的。因此设计初始就应该考虑居民的行走习惯,如已经在绿地终踩出了小路,那么就应该在这的地方增加小路。

  8、居住区步行空间的区域控制

  步行距离的确定首先应充分考虑到儿童和老年人的体力承受能力,因此生活性的通勤距离应控制在500m以内;其次应把住宅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距离,最好控制在400米以内,以减少居民上下班(学)的通勤时间;最后还应满足居民对步行空间的需求。如果居民每天散步的时间在40分钟到1个小时,距离应在1000m以上,步行距离太短,势必会增加居民在步行道路上往返的次数,造成心理与视觉的疲倦,从而降低了散步的质量。为了避免空间的浪费以及考虑到居住区的现实情况,步行道路应与绿地相结合或设计成环路等形式。但适当的步行距离有时也不仅是依据实际的路程来定,更重要的是感觉距离。

  四、综述

  步行空间因其开放性与共享性而成为居住区中最为大众化和全民性的场所,因此它是与居民出行、交往根本需求密切相关的。我国城市居住区范围内步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可供参考的结论性资料与统计数据还是比较匮乏的,而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国外的经验数据又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居住区,再加上调查的区域范围有限,因此所提出的建议有其局限性,不足以作为普遍使用的最终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集安全、便捷、健身、交往功能于一身的居住区步行道路的建设,必将成为今后营造居住区优质生活环境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惠劼张倩王芳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日」土木学会编,章俊华陆伟雷芸译,道路景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城市规划资料集,第七分册城市居住区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张俊芳北美大城市中心区步行街区的发展与规划,国外城市规划,1995(2):43-47

  [5]王梦林刘岚开敞空间中步行流线设计的细节研究,台声•新视角,2005(8):118-119

  [6]王华居住区中的“邻里交往”与“空间环境”分析,建筑知识,2004(3):46-48

  [7]孟雨岩著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博士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

  [8]孙科峰著街坊式城市住区模式研究[硕士论文],浙江大学,2004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谈城市居住区步行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ghsj/1495521669306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