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规划设计
  3. 内容

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探讨

摘要:从当前的公园设计、建设理念来看,“湿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生态系统,它更是符合现代人群对自然审美需求的一种景观类型。换而言之,湿地不仅仅能够带给我们有形的、生态性的利益,也能带给我们无形的、精神层面的审美满足感。本文基于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角度,主要对植物配置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性研究。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原则;措施当前,全球已经有一部分国家在湿地公园、湿地景观的研究在实践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日本、美国以及其他的一些欧洲国家。总之当前对于湿地景观的研究已经掀起了一股国际性的热潮,不论是旅游、环境还是态学等学科,都对湿地景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日本在整个亚洲国家当中,对于湿地生态景观的开发与保护做得最为出色。而我国作为全亚洲湿地面积最广、湿地种类最多的国家,也有着非常良好的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前景。而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工作当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便是植物配置,因为它不仅关系着湿地公园的观赏性,更关系着湿地公园的生态性。 
  1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分析 
  1.1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当遵循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植物配置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考虑到各种植物的生态科学规律,根据各种植物的竞争、共生、循环、植物他感、植物种群生态学,来对不同植物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保证所有植物的健康生长,并在湿地公园系统当中发挥出积极的生态作用。 
  1.2 多样性原则 
  从生态学的角度上来讲,只有多样的种类,才能够保证群落的稳定。这对于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来讲,也同样适用。只有遵循多样性原则,保证湿地公园植物的种类数量,才能够使湿地植物能够协调、稳定的生长。 
  1.3 整体性原则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了解湿地所处地带的地形条件、地貌特征、自然景观等,研究和借鉴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进行科学建设。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湿地公园的关系,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公园与自然有机融合。 
  1.4 观赏性原则 
  植物配置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生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把握群落植物的整体配置效果。要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最后,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还应当坚持长远可持续发展性原则,以最终适合人的生存发展为目的。 
  2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措施探讨 
  2.1 基于平面构图与立面构图的湿地植物配置 
  在考虑平面构图与立面构图的时候,应当对两者之间的协调性、统一性予以重点考量,要突出具有审美感的节奏变化。不论是平面上还是立面上的植物起伏、开合、疏密,都要尽可能体现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观赏功能。湿地公园与普通的园林不同,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陆地与水面两个部分,所以在进行构图性的植物搭配的时候,要做到因地而异。从对水景的观赏性角度来进行考虑的话,水道两旁植物的配置与布置应当起伏弯曲,以存托出水景的动态自然变化,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而水上的植物配置,则需要重点考虑疏密配合与变化,体现出水面景观的幽闭性或开敞性。而在处理滨水陆地植物配置的时候,可以采用种类不同的植物群块,进行镶嵌式的配置,可连续可间断,以表现出湿地滨水景观的变化性与序列行。 
  再说立面构图,湿地公园的立面构图主要应当体现出景观的节奏感、韵律感。不同植物的存活年限与生长速度各不相同,如果能够根据这些属性对植物进行规律性的配置,便能够使植物群林冠线呈现出动态的造型变化,给观赏者一种有节奏的韵律感。在突出立面变化的时候,主要有两种途径可以选择:第一种是沿着水岸线展开植物配置工作,使水岸植物构成起伏多变、虚实相间的绿面。第二种是根据水域到陆面的过渡,来进行植物配置工作,岸上种植滨水乔灌木,浅水地带利用耐水的乔木、灌木和挺水植物组景,深水地带以片植浮叶植物为主,开闭结合、错落有致。 
  以杭州的西溪湿地公园来说,其景观特点以幽深曲折为主,这与西湖的水面景观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在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中,为能够使景观变化丰富、多彩,其水岸采用多种的水生植物群落,这些植物群落在成花期以及颜色等属性上都各有不同,所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观赏者都能够感受到湿地公园的自然之美。西溪湿地所配置的主要植物群落有:睡莲、再力花、千屈菜为一群落,美人蕉、花叶芦竹、水葱、千屈菜为一群落,美人蕉、黄菖蒲、慈菇为一群落,蒲苇、芦苇、黄菖蒲为一群落。另外,在西溪湿地公园的滨水景观上,主要采用了水松、池杉、水杉、墨西哥落羽杉以及湿地松等植物,来凸显水岸线的自然、优美的轮廓。 
  2.2 基于立体构图的湿地植物配置 
  光从平面和立面上来考虑植物配置还是不够的,提高立体植物配置构图的质量,才能带给观赏者更佳的审美感受。从植物的群落结构上来看,在垂直方向的植物搭配上,应当突出组合性与层次性,比如通过多层林冠栽植等配置方法,来体现出植物景观的错落感,在水平方向的植物搭配上,则主要应当采用混交林和纯林相互交替的方法进行植物配置。通过混交林的植物配置,能够起到较高的生态作用,收获生态效益,且观赏性也会更高,比如矮慈菇、粗脉苔草以及水莎草等混交,可以使观赏者感受到湿地公园空间与植物的多样性,而通过纯林植物配置,又能带给观赏者一种简洁的景观效果。 
  2.3 基于生态系统考虑的湿地植物配置 
  在湿地植物的配置过程当中,除了需要考虑到构图、造景之外,湿地公园系统的生态性,是更加需要得到重视的。湿地系统本身的生态生产力非常高,而且植物还是其中的主要“劳动力”,植物在整个湿地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植物就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大特征,通过植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整个湿地系统的生态性。所以,不论是在进行立面构图、平面构图还是立体构图的时候,都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在配置植物的时候使整个湿地系统的生态性可以保持在稳定的平衡状态。 
  比如,在水平结构上,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到土壤、水深以及周围的一切环境因素。在美国的著名红树林沼泽生态系统中,它的植物配物配置采用高地植物带、过渡带、海榄雌树带、红树林带,由陆地向水中过度,其中红树林带的位置是最低的,在潮线的下部。在垂直结构上,则需要实现乔、灌、草三则协调结合,同时还需要在层间植物上下功夫,尽可能使其丰富起来,比如在真实的大自然中,乔木的树干上通常都还附生有一些其他的植物,比如鱼藤、金沙等,这是植物多样性、和谐性、生态性的最自然表现,所以在实际的植物配置中,也应当做到这一点。比如,在湛江绿塘河湿地公园中,其植物配置便因地制宜的划分成了多种植物区,比如邱林、陆地、水生、沼泽湿地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植物配置的生态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叶晖.探讨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造景设计[J].现代园艺,2012(14) 
  2刘碧云.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10(1)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探讨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ghsj/150293488033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