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规划设计
  3. 内容

建立多管理模式的湿地公园思考

【摘要】目前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开始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湿地保护系统的重要方式,湿地公园是一种新兴的公园,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生态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但是湿地公园存在很多管理上的矛盾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对建立多管理模式的湿地公园进行讨论。 

【关键词】湿地公园;管理模式 
  1.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概念 
  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景观作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的公园, 达到一定规模和范围、展示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并起到一定的科普宣教的作用。另外湿地公园还存在着一定的文化美学的意味和价值,不仅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科学研究,还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成分,对于娱乐消遣行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 
  1.2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对于我国湿地文化的发展起到较大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湿地保护工作做出了要求。湿地公园的建立促进湿地资源发挥更多的效益,湿地公园是生态建设和城市湿地保护的核心,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消费方式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崇尚自然是人们的天性,他们希望能与自然亲密接触,湿地公园的建设能够满足人们这种需求,反璞归真是人们的主流取向,人们也更多的追求户外活动,因此建设湿地公园具有重要意义。已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人口稀少,一般城市和周边的湿地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呈现出一种“非有效保护”状态,容易受到破坏,所以说建设城市湿地公园能够促进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这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通过湿地来调节水资源、净化空间,缓解并解决城市发展中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优势,环境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休闲娱乐等优势,建设城市生态景观系统,实现湿地公园建设的主要目标。城市湿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因此只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开发,才能够实现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2.湿地公园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起步晚、经验不足,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的积极性很高涨。总体而言,湿地公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严重的人工化现象的出现,让湿地公园功能分区不科学,难以突出湿地生态保育的宗旨。在湿地公园的规划上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的功能分区;过多的娱乐名目和人工建筑;生态环保的教育理念不够凸显,核心区受到人为较大的干扰,没有相对的封闭性保护;湿地公园内容重复、布局重叠,没有较强的区域特色;缺乏严谨科学的湿地监测评估体系,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管理评价体系、缺乏相关的监测体系指标,对于土壤质量与结构的土壤指标,水量、水质等水生态指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指标,水禽等湿地保护类群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监测,缺乏严谨的科学计算和评估,这样就很难充分地保证旅游资源的质量,对于湿地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产生极大影响。 
  管理单一体现为湿地公园的主管部门是省旅游局或林业局等省级部门,他们主管监督等工作,实行层级性的管理。省级将管理工作交给县级旅游局或县林业局,这些部门的工作内容很多,管理全县的绿化、美化,全县的林业监测、保护,森林公园的监管等,这就很难将城市湿地公园管理进行到位,产生管理宽泛、不细致的局面。这样力不从心的管理,必将对湿地公园的发展不利。加上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涉及生态学、旅游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管理学、风景园林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专业和管理理念的结合,所以说这些管理工作还是很不到位,一旦出现问题也很难解决。此外湿地公园建设的资金与运营等财务管理也是很大的难题,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湿地公园得以更好地发展。 
  3.建立多管理模式湿地公园 
  3.1政府管理 
  政府管理主要是属于政府投资,建设有生态价值的湿地,无论是公园扩建、管理费用开销、员工工资等内容都被列入政府财政拨款的范畴。必须要明确湿地公园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特征就是要有水,而目前的湿地水循环衰退、甚至消失,这就在根本上确立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因此,专门立法并不是保护湿地的关键所在,而是必须要明确指导思想,确立湿地生态系统整体的观念和思想,不断地完善、调整相关湿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湿地管理的核心就是水资源的管理,对于土地和生物的管理都要以此展开,只有如此才能够为湿地管理的统一管理奠定坚实的法律依据,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管理,依法授权林业部门为湿地管理的单一权力和责任主体,将隶属于其他部门的湿地管理权统一划归林业部门。监督主体是环保部门,核心管理的机构是林业部门、环保部门等,这二者必须要展开有效的合作与制衡,廉洁、高效地完成管理任务。创新管理机制是最关键是的内容,只有建立科学严谨的管制体制和程序,才能够明确湿地建设的具体项目,对这些项目进行指挥和协调。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制度,监督机制、生态补偿制度、公益权诉讼和责任追究制度等配套制度。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保护湿地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非保护区的湿地。 
  3.2 湿地公园游客行为管理 
  游客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保护旅游地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需,为之提供最优质的享受和保护,实现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力配合和发展。旅游管理部门要正确地运用科技、行政、经济、教育、法律等手段来组织和管理游客,以游客为中心,根据他们在湿地公园内的具体活动,并与湿地水陆交接的环境特征充分结合起来,对游客的行为加以引导和规范,减少甚至排除游客对于旅游地的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 
  3.3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湿地公园的管理对湿地公园管理具有及其重大的意义,必须要正确地处理好湿地公园与当地居民的关系,由于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来说,他们尚未达到免费管理的程度,没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他们只有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才去参与这样的管理活动,然而在短时间内发放较多的管理资金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要想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对居民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不断保护湿地,净化人类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要不断地进行筹资和融资,借助企业、政府和个人三方面的力量来融资,不断扩大资金的来源,这样能够提高湿地公园的经济利益,实现湿地的产业化发展,使之形成一定规模的经济产业,比如种植业和养殖业就是很好的例子,湿地天然的、安全的生态环境罪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用这些收入为湿地公园的维护提高费用支持,同时能够给当地人带来经济收入。 
  小结: 
  湿地公园是天然的自然、旅游资源,动植物种类繁多。由于存在许多珍贵物种,湿地公园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加上管理部门也很多、管理资金严重缺乏、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管理人员不专业等问题的出现,都给湿地公园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分析多管理模式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说为湿地公园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敬磊,鞠美庭.城市湿地管理与恢复.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3(1) 
  [2]丽娟,张曼胤.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评估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5) 
  [3]崔丽娟.北京翠湖湿地公园的管理评估.林业科学,2011,47(5)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立多管理模式的湿地公园思考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ghsj/150293655633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