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规划设计
  3. 内容

城市公园与防灾公园的整合设计

摘要:防灾公园在平灾两种情况下具有两种不同的作用,灾时对紧急避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徐州淮塔改建为防灾公园的案例,对完善防灾公园的功能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从生态景观、应急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徐州的防灾公园改建进行规划设计。 

  1 前言 
  城市绿化能够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净化空气污染。除此之外,城市绿地还具有一个重要作用,即灾难突发时,成为大量人群的避难场所。 
  汶川大地震过程中,成都市的各大绿地都起到了容纳大量人群避灾的作用。当前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的9.0级强烈地震以及次生灾害――海啸之后造成众多当地居民失去家园、被迫转移至安置点,而其中重要的安置点就是城市绿地。
  本文将结合徐州淮塔改建为防灾公园的案例,对完善防灾公园的功能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对徐州的防灾公园建设提供经验。  
  2 防灾公园的作用与功能 
  所谓防灾公园,是严重灾害发生时,为了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建设的起避难疏散场所作用的城市公园或绿地。防灾公园不仅可以作各类避难疏散场所,还能自成防灾系统,发挥综合性的防灾作用;而且中心防灾公园可以用作抗灾救灾指挥中心、紧急救援中心、重伤员抢救与转运中心,在各类避难疏散场所中居重要地位。 
  城市防灾公园需要具备相应的防灾功能:一是能够提供避难疏散的场所;二是具备防火减灾功能,能够防止火灾发生和延缓火势蔓延;三是具备医疗救护功能,可及时设立救护站,救治伤病员;四是作为运输基地,起到运送重伤员、救灾物资和市民生活必需品的紧急调运作用;五是通讯联络功能,具备应急通讯系统,确保防灾公园与各单位间的通讯联络畅通无阻。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地公园的防灾改建规划时需平灾结合,以人为本,综合考虑心。 
  3 防灾公园改建的原则 
  防灾公园是城市绿地在灾难发生时的角色转换,所以在改建时应当充分考虑其休闲参观的原则,并增加防灾功能。改建原则包括: 
  一,尊重原有公园的功能分区,制定防灾区划规划,如防火林带,避难广场等。 
  二,保持原有景观风格,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补充。 
  三,考虑无障碍环境设计。 
  四,对公园的生态效益、观赏效益、科普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化。 
  五,结合城市防灾需求,进行城市绿地系统中防灾绿地的规划建设;以生态学中廊道的作用、结构与斑块的关系等现有理论为城市道路、滨河等线状发展提供科学的选择,以形成防灾通道;以生物多样性理论指导城市绿地中面上绿化的布局、数量、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种间关系,为其提供结构优化方法。 
  城市公园改建为防灾公园的整合设计 
  徐州地处地处郯庐地震带中段西侧,是该地震带中段三个潜在震源区之一。此外,徐州还处在长江中下游一――南黄海地震带的影响范围内。历史上多次受到周边地震的影响,自]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测区。 
  淮海淮塔占地77万m2(约1150亩)共设置大小花坛200多个,种植雪松、侧柏等各种珍贵树木10万余棵。园林是一个融现代史,革命斗争史和地方党史为一体的纪念地和园林风景区。淮塔园林自然景观赏心悦目,粗犷和秀丽溶于一炉,雄壮和典雅汇为一体,各大主建筑独自成景,构成了一个空间辽阔、规模宏大、独具特色、文明全国的纪念性园林风景区。这里是国家命名的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要将其改建成防灾公园,应根据以上原则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建设计。
  3.1生态景观 
  在保持原有严肃典雅风格的基础上,多设置软质空地及开敞式绿地,适当减少高大乔木及灌木数量,为搭设帐篷等避难空间设施提供方便。 
  利用防火树种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灾植被带一般设在公园四周,平时是绿地景观,公园外围发生火灾时起防火作用。  
  3.2应急设施配置 
  3.2.1入口形态 
  合理的入口必须使大量市民避灾出入、物资运输成为可能。灾时,公园入口作为众多避难者出入的通道,以及救灾物资、医疗设备的出入口,应当具有坚固,耐久,破损后易于修复,在灾时可以拆除护栏以便扩大人口的性能。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陵园具有三个入口,且规模相对较大,南北两个入口机动车可以顺利驶入,入口形态较好。只需要对其进行简单改建,在灾难发生时即能发挥作用。 
  3.2.2应急标识 
  作为防灾公园指示标牌是非常关键的引导工具。在灾难发生时,它可以引导避难人群迅速到达安全的地方,提高避难作用,并有利于灾后公园内的管理,组织好园内秩序。原有应急标识较为不足,应该增加标识的设计。(如图4所示) 
  3.2.3供水设施 
  水是避灾人群的生命线,要想成功避灾,供水系统必须保障。这次日本地震一经发生,很多超市的瓶装水一扫而空,如果其有一套完善的抗震贮水槽或井水装置,至少在核污染到来之前,可能就不会造成一瓶水难求的现象。在防灾公园的改建设计中要设置抗震贮水槽、水井、洒水装置等。水井可以作生活用水或其他用途。灾时关闭抗灾贮水槽出水口,槽内贮存的水量能够满足避难者的应急需求,即贮存避难者3天的饮用水。 
  3.2.4通讯照明系统 
  包括广播通讯系统和能源照明设施。 
  通畅的通讯系统在灾时可谓是至关重要的设施。启用灾时广播线路可以安抚灾民的心情,适时疏导人民的恐慌,避免人们应为不安而产生的混乱场面。易于灾时指挥人员的宏观调控。并且能为避难者提供避难行动与避难生活信息,让人们及时了解灾情及救灾情况。还可以确保灾区与非灾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以方便非灾区对其的及时救助。  
  灾难发生时,很多系统都会不同程度的面临瘫痪的危险,尤其是电力系统。一旦某个节点出现断裂或接触不良便极有可能给整个线路带来危险。对于防灾通讯照明系统的防灾设置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改造。一是进行备用线路的增设,另一个是结合新型能源设置电源转换器。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当普通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也以将广播照明系统切换到新型能源电源上。 
  3.2.5生态应急厕所 
  应急厕所的设计与应急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冲水系统往往不能正常使用,应当为避难者开启临时厕所。周全考虑无障碍系统,方便正常人和残疾人的使用。本园林现有厕所为冲水系统,应适当增建应急厕所。(如图5所示)   
  4 结束语   
  紧急避灾过程中,人员多,人群活动复杂,产生的生活垃圾更加多。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应当妥善指引处理好垃圾问题。并且做好环境保护各个方面的准备。 
  城市在规划发展进程中,应当不断地将普通公园改造成防灾公园,规划并新建新的防灾公园,完善城市综合减灾规划。尤其是类似徐州这种处在国家重点监测的地震危险区的城市,更加有必要完善城市本身的综合减灾系统,增建或改造越来越多的防灾公园。  
  参考文献: 
  [1]“5.12”地震后成都防灾公园改建设计探讨[J].河北林业,2009(6):37 
  [2]李柳林城市防灾公园抗震减灾功能浅析[J].河北林业,2007(6):37 
  [3]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52-263 
  [4]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3 
  [5]刘婧,张培,孙峻峰成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f社会科学舨),2007(3):54-56 
  [6]沈悦,齐藤庸平B本公共绿地防灾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7f 7):6-12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城市公园与防灾公园的整合设计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ghsj/150294086233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