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规划的概念,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要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景观设计实践中,提倡自然生态,节约资源并创造出满足人的需要的生态居住小区。
关键词: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自然;资源;精神
居民生活场所的建设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基本生存活动,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的约束下改造客观世界。理想的人居环境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其中大家对于“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过前者。总之,人居环境是大环境的一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环境的优劣,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一、生态居住小区定位和目标
生态化居住小区景观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住区概念的上,要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除了强调自然生态,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实现环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二、目前生态居住小区设计存在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生态居住小区,有很多解释和说法,大家对生态概念认识还很模糊。居住小区生态环境一般是指居住区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由植被、河道、道路和建筑等构成。因为部分开发商的片面认识,当下很多居住小区为了迎合大众对生态的需求,一味地建绿地,一味地种大树名树,盲目追求绿地率,然而,生态并不是单单指绿化。部分居住小区因欠缺对水循环和更新问题的考虑,再加上日常能耗和维护费用成本较高,小区内的水体景观久而久之,经常出现池中无水、水质恶化、水中无鱼等尴尬局面,影响整个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而且在植物配植前期缺乏对小区户外景观动态的、长远的、发展的考虑,伴随着花草树木的不断成长,会导致比例失调、空间拥挤等一些潜在问题的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居住小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小区内道路流线不合理、建筑间距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等违反居住小区设计规范的设计以及居住区周边对居住区造成的声光污染更是对居民造成了生活上的障碍。
三、尊重并提升原场地的自然环境状况
原场地的自然环境状况主要指地形、植被等的情况。
景观设计要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系统,因为破坏后再重建生态系统要困难得多。在景观设计上重生态性,尽可能尊重自然原环境而不盲目的建造人工景观,保障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可以节省建设费用、体现经济原则,同时也是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融合的重要前提。
尊重原场地的地形,要注意水土的保持,不要做过分的开挖堆叠,污染土质和水质的设计。例如:小区道路和驳岸的设计过渡要自然。道路景观应该与小区内部的生态支持系统联合起来形成具有特殊景观的生态廊道,当与水脉相融合丰富居住小区道路景观的内容。生态驳岸把驳岸上的植被和水域中的植被连成一体,在排水上尽量让绿地中的地表径流通过侧渗进入水域,可为各种水生动物提供栖息繁衍的自然生境,利用水生植物使水体可以“自净化”,形成水路共生的自然生态系统,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体、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在植被方面要尊重现有的植物,对植物配植选择上应该以也以乡土植物为主,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配植植物时要模拟自然的结构形式,形成稳定的、抗性强的植物群落。稳定的植物群落要合理搭配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活地被层等四个基本层,注重生物的多样性。
四、节约资源
例如:居住小区水资源的利用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循环利用”等方式。雨水收集可以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专用容器等汇集的天然雨水,经收集一输水一净水一储存等渠道积蓄并净化的雨水,为绿地浇灌、营造水景、清洁道路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中水循环利用是小区中最常见的中水的处理方式。“中水”指处理过的污水能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满足部分使用要求的水。常见做法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农田灌溉、园林绿化汽车清洗,消防,工业用水等。
再例如:居住小区废弃物处置与垃圾源头分捡。根据2001年5月27日建设部最新通过的《绿色生态住宅住宅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关于此方面的要求,居住小区内的垃圾采取分类收集的办法,将垃圾分为三类:第一类,有毒有害垃圾(废电池、日光灯管等);第二类,厨房有机垃圾等可降解垃圾(剩饭、菜叶等);第三类,其它难降解垃圾(塑料、金属、木、石等)。有了分类标准,就可以分类处理。第二类垃圾由设置在厨房洗池中的粉碎器粉碎后直接由下水管道排走,这部分污水可以与粪便污水一起进入沼气净化池进行处理。住宅区内的绿地落叶叶等垃圾采用厌氧堆肥的方法进行处理,腐熟的肥料作为盆栽花卉植物用腐殖土及花草培养肥料。
五、居住小区精神生态环境的营造
(一)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小区环境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居住小区内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均好性”成为住宅景观设计准则。打破小区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小区的绿化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二)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应用
户外活动为人们轻松自然地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要搞好居住小区户外景观设计,要有亲切感、归属感而不感到陌生的生活空间先要从分析居民的行为心理因素入手。领域感、私密感、归属感、空间距离感,都是影响居民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的环境景观设计要以此为出发点。
(三)场所功能的强化
使居民与环境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在起步区规划中重点处理住宅与绿化,中心绿化与配套商业设施的结合,水面与中心绿化的结合,中心绿化与主要城市道路绿化的结合,使居民的居住、休闲、购物、邻里交往建立起便捷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居住系统。为加强小区的归属感,增强小区可识别性同样也很重要。结合绿化或水面布置中高层住宅,使高层住宅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和通风条件,在现今高层住宅不好销售的状况下,提高了高层住宅的卖点。成组布置的高层住宅成为各小区的景观标志区,多层住宅围绕中高层住宅周围布置,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多层住宅围绕组团绿地成组团布置,通过对住宅端头的退层处理、前后的错落,形成不同风格的多层组团。不同形式的住宅掩映在绿树、碧水之间,形成舒适、优美、良好归属感的居住环境。
六、结语
专业人员,而其设计决定了各种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措施能否得到实施。对于生态设计的具体措施、方法、形式和标准,不同学科、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或许会多种多样,但需要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生态认识,把尊重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稳定、协调和平衡当作最终目的,脚踏实地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可以获得巨大的进步。创造舒适的生态居住环境的研究和探索才刚刚开始,围绕这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的跟进。时至今日,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成果也相对成熟,设计人员对小区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很多理论都已经被付诸于实践,受理论指导和影响,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更加贴近人心,贴近自然。
【参考文献】
[1]鞠小颖,《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研究》,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杨洋,《基于生态原则的居住小区户外景观设计研究》,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周文娟,《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生态景观的营造》,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