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规划设计
  3. 内容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摘 要:随着新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传统民居建筑在功能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个性特色的农村景观也在遭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产生了破坏作用。因而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创造宜人的具有新农村空间特色的环境景观。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 

  中国的传统民居,都是受着气候、地域、文化、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环境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建筑在功能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传统民居与现代人的生活之间表现出许多矛盾。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的生产、生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更新及发展势在必行。对新农村建筑景观的设计需要注重农村特点,既要继承传统建筑的优秀遗产,又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 

  1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建设现状 

  1.1 生产与服务性差 

  园林景观是建筑、山水、植物、诗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兼具观赏、游憩、环境保护及生产使用功能。 新农村特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乡村园林对使用功能有其特殊要求:一方面要满足农业生产基本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要满足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但目前许多村庄规划在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公共服务设施落实不到位。 有的新农村建成后,农民连打谷晒谷场所都没有,也没有适合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1.2 景观的乡土特征不够突出 

  规划者对乡村生活方式、乡村历史、民俗文化了解不够,不能充分挖掘新农村景观的特色,在设计上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时尚或照搬城市园林景观模式,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导致景观的乡土价值流失或乡土特征不够鲜明。 

  1.3 景观时效性差 

  自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后,各地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一批村容整洁风景怡人的现代新农村景观。 但没过多久,村容村景就大不如前,景观时效性差。分析其原因,一是后续资金投入少,缺乏必要的景观维持和保护费用;二是村民缺乏景观意识,对自己所处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价值不清楚,更谈不上维护;三是景观系统自身的生态功能不健全,系统的自净能力不能恢复和补偿景观损耗。 

  2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规划不可能完全照搬原有的建筑村落模式,也不可能照搬与农村景观不相融合的城市建筑形式与环境景观,具有乡土特色的外部环境以及丰富的空间场所才是村落最为重要的特征。从规划学和现代景观学的角度出发,构建新农村环境景观体系,改善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的保护农村乡土特色,建设集休闲旅游和生产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筑景观任重而道远。新农村景观建设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必须在美学、生态学、植物学、建筑学、材料学、气象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 

  2.1 强化景观规划理念 

  将景观设计规划理念纳入新农村建筑规划中,需要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发挥当地的地域个性,即地域所具有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产业、气候条件、土地条件、村民思维方式和建筑样式,设计既要扎根于地域风土,即当地气候、地质、地形、植被等,又要传承地域历史和文化。 

  2.2 改造乡村民居景观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于现有乡村民居中有历史价值、名人价值、艺术价值的古旧民居,要尽量予以保护、修缮,有的可对内部进行一定程度的现代功能完善,便于现有居住者的生活改善;对于村民自建不符合本地传统民居风貌的砖混建筑,应进行传统风貌改造;对于统一新建的新村,应具有乡土特色,尽量避免现代样式、城市样式;对于无景观价值、无法改造的新旧建筑应予以拆除。 

  2.3 加强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修复 

  乡村传统文化景观大都没有得到政府文物部门的保护,但对于乡村景观和村民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注意保护、修复。对于曾经塑造了村民记忆而又已被拆毁的重要传统文化景观,可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进行重建。如一些村庄里的牌坊、戏台、庙堂等。要深入挖掘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及民俗文化的精髓,继承传统建筑所特有的造型及构造手法,实现现代乡村建筑的文化复兴。 

  2.4 注重公共空间景观建设 

  传统的乡村一般都有公共空间,比如祠堂、戏台、水塘边、集市场地、村口大树下等等,它们是村民集体活动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些公共空间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景观建设中体现乡村文化内涵的重要方面。在景观建设中,要注意赋予这些历史传统场所与空间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形式和功能,满足现代乡村居民生活与休闲娱乐的需要。对现有公共空间应进行建筑改造、四周绿化、座椅设置、灯光配置等景观功能完善,根据村民需求和村庄实际,进行新公共景观建设。 

  2.5 建筑景观“点”“线”“面”体系构建 

  “点”――民居庭院空间。庭院是中国传统空间体系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建筑组织群体空间的基本单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庭院是乡村建筑景观的主要部分,在设计中可从植物景观、水景观、设施景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 

  “线”――街道空间景观。街道空间要结合地貌、地形进行植物、水体、铺装、小品、宣传等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个性特色的街道空间景观。 

  “面”――广场空间景观。在广场设计中可结合农村独有的特性,采用一种质朴的设计手法,利用当地材料、传统符号、人文特色等,来展示地方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强调节点的实用性、观赏性、地方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2.6 新农村景观设计必须考虑景观的可持续性 

  针对乡村园林景观时效性差的原因,在规划设计时,规划人员必须综合考虑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因素,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在生态方面,遵循生态原理进行设计,建立和健全长期有效的生态机制,重新塑造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乡村环境,通过发挥系统的生态功能来保持景观价值。在经济方面,要考虑到经济合理性,尽量以绿化为主,适当减少水景、小品等工程景观设施,这样既能减少一次性建设费用,又能大大减免了建成后的使用和维修成本。同时还要重视发挥园林景观的生产功能,如开展农林复合经营,或者选用一些观赏价值高的果树作造景树,选择具药用或食用价值的观赏植物作地被,这样既能为村民创造经济效益,又能调动村民热爱和保护园林景观的积极性。这些措施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景观的同时,降低了村民的经济负担,使景观产品得以长效经营,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要因地制宜,认真根据各地地理风貌、 风俗人情、文化传统特点,大胆探索,精心谋划,营造出综合功能较强的现代乡村景观,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ghsj/150571543833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