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绍了公路沿线景观的特点,在分析自然、人文景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公路景观设计原理.进行景观规划性设计实践,讨论公路沿线的景观规划方法。
关键词:公路 景观规划 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97;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215-01
近几年,公路建设逐步成为我国基础建设的重点内容,但是公路沿线的景观规划设计才刚起步,将自然、人文、生态和景观因素进行系统整合的实践,还没有发展成统筹兼顾的完整规划技术体系。如果通过协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公路与环境、工程与美学的和谐发展,那这种将理论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实践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公路沿线的景观环境特点
1.1 公路沿线景观的自然环境特点
公路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先要考虑道路线形的“平、直、缓”,以达到“短距离、高速度、大流量”的目的,所以公路建设都是“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通常一条短的公路要跨越几个县城,少则是几千米的县、乡级公路,长则是连接几个省份的高速公路。
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较多的开挖,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原有土层结构,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也是乱挖乱堆,取表土致使岩石裸露,会造成水土流失,劈山开路形成的裸露边坡稳定性较差,易受雨水冲刷而形成沟壑,严重时会导致塌方、水系紊乱、森林减少;甚至有的地质景观和文物古迹也难逃厄运。
公路多穿越山林、农田,在公路营运期间行驶的车辆、沿公路兴建的工厂所排放的各种有害气体、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等等污染并影响着周围的天然植被、地形、水系等,破坏了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2 公路沿线的景观人文特点
公路的兴建不仅要带来物质文明,还要带来精神文明。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的美观造型,与周围自然环境充分结合,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大部分公路处在沿线景观内风景相对较好的区域,公路两侧有丰富的静态景观,城市、村镇居民景观、田野河渠、荷塘麦浪等的田园景观、各类高山平原、草地荒地,森林河流等地貌景观形成完整的连续线型,公路景观又是一种动态景观,在行驶的车窗内观赏,人们感受到景物快速闪动划过视线,远处的山体及天空却是静止不动,通过这种动、静线型流畅的交融,营造出良好的视觉形象,带来审美愉悦和良好感觉,因此,公路沿线的景观规划必须尽可能和原有的自然景观进行结合,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点和风貌特征的长廊。
2 公路沿线的景观规划设计及实施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公路景观设计追求的目标是更贴近自然更人性化,要求布线时把自然景观的视觉特征、地形地貌结合考虑,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使司乘人员在行车过程中的感到创造舒适安全,得到视觉享受的行驶环境。运用独特的通视效果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对公路线形进行的植被强化,维护好公路行车环境。在道路出现曲折时应安排一定的视觉要素(绿化、景点等),强化道路曲折性及协助驾驶员定位,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预告道路变化。对弯道半径小,行车视距不良的路段要局部改线,连续的曲线相连代替短直线曲线相连,路面的引导、隔离、防护设施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要求,其形态、尺寸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中央分隔带设计严格遵守防眩功能的要求,根据树种生长特性在居民点和交通路口等易发生交通事故地点植树,要选择不影响驾驶视线的低矮树种,注意颜色及树形的搭配,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景观色彩及造型的设计,都应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设计要求;注意位置的选择,尽量不用易引起驾驶员视线停滞和错觉的景观色彩、尺度以及变化频率。公路沿线的景观规划应以安全行驶为主,观赏为辅。
2.2 环境优先原则
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环境产生破坏和影响,景观建设是对公路环境的一种补偿。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生态理念,遵循生态规律在设计中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沿线已遭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尽量在原有的环境基础上进行规划。尽可能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规划中充分的利用植物造景,减少硬质景观的同时,还应在保护基础之上进行发展,利用原有地形合理布线,一些路段适当降低平面线形指标,选择填、挖方量小的线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大量边坡,通过对环境的修复,构建种类多、结构杂和功能多样的原有植被类型和群落,提高环境的自我维护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使公路沿线的景观建设满足现代化交通和出行对视觉景观的要求。
2.3 人文、生态、景观相融合原则
文化是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主题,公路沿线的景观规划是以自然地理特征为载体,地域文化为内涵,时代背景为特征的景观综合体,调查沿线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设计中充分保护并利用这些自然、人文资源,在公路沿线的景观规划中结合当地居民生产与生活的需求,兼顾心理与视觉要求,尊重民风、民俗,利用各种名胜古迹等人文资源,尊重地域生态环境特征,凸显地域乡土建筑材料及技术的特点,使用最普遍、常见的材料和技术,以继承和发展的态度把人文特色融入到景观建设中去,不仅实现了生态、景观、文化的融合,还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同时把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一展现,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特点,使道路沿线的景观呈现出风景画般的效果,
公路穿越地域多,景观只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公路沿线的景观要素整合不能与所经村镇的总体规划相冲突,不以侵占毁坏农田为代价,实现用地结构的整体平衡和农田保护。既要满足现代化农业的耕作需要,又要通过田园景观类型的规划,以沿线的地方优势作物为主景,强调成片状的农田起伏开合及草原、水域、山林景观组合运用。利用特定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使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协调。离开城镇公路所处区域多是以自然为主的野外环境,公路两侧带状绿化是景观环境再造、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基本措施,这部分绿化要形成规模才能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以达到浑然天成的景观效果。当公路在植被良好的林区通过时,设计及施工人员应尽量保持现有的自然风貌,将公路沿线景观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根据现有植被的种类,结构和生态系统,进行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达到“不破坏就是保护”的效果。创造现代科技与自然和谐的新景观。
3 结语
公路沿线的景观规划设计基于公路沿线景观的特点,采用的自然、人文、景观整合的实施原则,结合公路景观设计原理进行景观规划性的实践体现,为公路沿线的景观规划设计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