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规划设计
  3. 内容

农业观光旅游村景观规划

  摘要:农业观光旅游村是观光旅游形式之一,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本文通过分析农业观光旅游村的规划元素和特点,最后总结农业观光旅游村规划设计原则。 

  关键词:农业观光;景观规划;设计原则1 观光农业概述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 ,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2乡村旅游概述 

  2.1 农业观光旅游村景观规划元素 

  2.1.1 建筑。农业观光旅游村的建筑规划一般主要是根据当地存在的建筑形式,突出当地建筑文化特色,展现不同地区的不同建筑形式,使农业观光旅游村具有标识性,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特色。每个区域的建筑都是根据区域的实际气候形成的,不同的建筑形式展现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建筑不仅仅有着地域性的不同。在同一区域,可根据建筑展现居住者的身份地位,同一区域的建筑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形式,展现不同的时代背景,见证历史的变迁、发展。 

  2.1.2 人文。农业观光旅游村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里,在地域性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变化中,积淀着独有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人文活动等。然而农业观光旅游村的发展应传承地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创造典型地域文化特色。社会的发展变迁都是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不同的历史见证着不同时期的人类发展,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人文体现,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人文活动。通过人文的展现,可以体现居住者当地的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活动,是旅游者了解观光旅游村的一个切入点。 

  2.1.3景观。农业观光旅游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是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的完整保留。在规划之初要最大化地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展现生态自然的生产生活旅游环境。在四季更替中展现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使之在不同的时间段展现不同的景观景象。景观设计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整个规划设计中有着起承转合的作用,使整个旅游路线有着丰富的变化,有标识、有转折、有衔接的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方式,展现不同的空间形式。不仅可以使整个设计在空间上有不同层次的变化,而且可以展现生机,使四季变化都有不同的景象展现。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景观植被,不同的地域通过景观表现也可展现具有地域性的不同景观。 

  3 农业观光旅游村景观规划原则 

  3.1 主题性原则 

  农业观光旅游村的种类繁多,农业观光旅游村主要分乡村自然观光旅游、乡村果实采摘农庄旅游、农家乐旅游、风俗民情旅游等。在规划设计之初应该对设计有所定位,确定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使整体的规划设计围绕设计主题进行。在不同的部分都对主题有所体现,整个设计都由同一主题贯穿始末。主题在定位上主要是围绕当地实际情况,在当地原有的基础上,保留性地进行规划设计,以保证农业观光旅游村的特色,促进旅游村的发展壮大。 

  3.2 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原则是突出表现地域特点,使之具有典型特色。在农业观光旅游村从最初的雏形到不断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丰富的变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地域性原则的表现主要包含地域性建筑形式、建筑样式;地域性植物配置、种植方法;地域性的风俗民情、生产生活;地域性自然资源、地域性农业资源、地域性人文资源等。地域性原则就是要突出地域特色,让它在一定的区域里具有本区域的特色,使它的存在在本区域里达到最好的呈现。地域性原则主要是以本区域居住者为依托,以人为本,达到自然生态和谐发展。使之具有明确的地域文化特色。 

  3.3 生态性原则 

  农业观光旅游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村落形成之初在选址上主要都是依山傍水,在比较平坦的土地上扎根发展。在自然的环境里一直延续着自然淳朴的生产生活方式,世代传承。然而居住者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将丰富的自然资源保留。丰富的山林,自然的水系,遍地的绿植,形成大面积的自然景观,随着四季显著变化产生多层次的景观表现,使自然的一切在气候的变化中顽强地展现强有力的生命力。 

  4 结语 

  村落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不断发展,受到经济、地域、民俗文化风情、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摸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在规划设计农业观光旅游村之初,就应该针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特点、民俗文化特点、居住者的生产生活特点,确定村落的发展主题,特别是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让村落留传下来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得到更好保护,使之展现着历史发展的痕迹。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 

  2 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农业观光旅游村景观规划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ghsj/152332182935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