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小城镇的概念及小城镇园林景观的特殊性。分析了小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绿化投入、绿化设计、绿化指标、植物选择、地方特色等方面论述了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园林;绿化;小城市;生态
1 引言
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小城镇已经逐步摆脱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乡村景观),实现向城市景观的过渡,但同时又保留了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在景观尺度上比城市景观更为亲切宜人,使其景观的吸引力往往更应高于城市景观或乡村景观。
近年来,在中国各方面迅速发展大环境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小城镇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繁荣。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冲击下,有相当一部分城镇,未能认清自身的价值和优势,片面追求现代化、工业化,盲目拆建,使原本各具形态的小城镇逐步走向“千镇一貌”的境地。结果导致小城镇的生态廊道断裂,森林草原被高楼烟囱取代,城镇中污水垃圾随处可见,环境严重破坏,城镇文化脉络被切断,城镇中到处流露出凌乱的景象,造成了小城镇人居环境和文化的落后。
2 小城镇园林景观的特殊性
由于小城镇与乡村腹地联系密切,因此在景观构成上更多的倾向于城市和乡村的某些特征,与乡村及城市园林景观相比,小城镇园林景观有其特殊性。
(1)景观构成上,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小城镇与外界交流的情况不像大城市那样频繁,且与乡村联系较为密切,景观更接近乡村的自然环境,更多的是自然产生。因此在景观构成上,小城镇更多的强调以自然性为主,景观内容源于原有的基质展开,景观的美学意义相对较为强烈,而大城市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频繁,景观更多的突出显示在其物质性方而,景观的功能性更高于审美价值。
(2)景观尺度上,大城市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相对紧张,城市建筑密度较大,建筑高度较高,因此若要在密集的垂直空间中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其景观尺度就要求较大。在小城镇中,建筑高度一般在30m以下,空间较为开阔,在考虑一定的比例关系下,景观空间的尺度也要求较小,景观的营造上更要求亲切宜人。
(3)景观内涵上,由于小城镇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从而使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景观就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一旦把握住地方文化景观的实质,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就可以从中寻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最佳结合点,进而领会小城镇的精神理念。
3 小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建设思想模式盲目复制大城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片面求大、求宽、求洋、求高、求快,导致城镇建设杂乱无章、整齐单调,缺乏有个性的城市形态与生活精神,无法形成小城镇的独特个性优势。
(2)规划观念照搬大城市,在功能区的划分、交通布局方面参照大城市的机动车交通模式,使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城镇很快浓缩了各种源自于机动车的环境公害,如公路干线穿城而过,造成严重的噪声和尾气污染,同时给城镇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3)环抱城镇的乡村景观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价值被忽视,城镇建设割裂城乡之间在景观,居民活动空间方面的联系,使得居民和外来者失去对小城镇关键性生活价值追求的体验。
(4)自然山水的价值被忽略,城镇周围任意开山取石、自然河道任意裁弯取直,河流水面堤岸随意固化,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湿地被夷平或者填平,联接城乡之间的一些天然绿色通道被人为开发不当而破坏,失去了作为永久生物栖息地和城市中残遗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和价值。
(5)本地生物被遗忘,当地乡村和自然山水中的动物种类数量减少。动物活动形成的流动的和活的景观的丧失,其直接原因是可以作为生物生活和迁飞的栖息地如大树、林带、野地和水体(池塘、溪流)和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本地植被被破坏,以及在小城镇建设中大量使用外来观赏植物、人工草坪等,这些外来的植物种群缺乏与当地动物之间的生物关系,而人为的管理活动如除草、施肥、剪草、喷药等都在破坏当地动物的生存条件。
4 小城镇园林绿化对策
4.1 加大投入力度,转变绿化思路
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审批,合理界定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物种,坚持适地适树,多品种搭配。城市绿化要转变曾经一度“以草坪为主、乔灌花为辅”的模式,走“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的路子。既可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们提供大量可进入的休闲空间,又可节省大批的管护费用。
4.2 合理设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小城镇绿化设计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城镇居民休息、游览的要求。小城镇具有不同于大、中城市的一些特点,规模小,居民居住分散,可供开辟为大型公共绿地的地段有限。因此小城镇园林景观用地布局宜均匀分布,突出重点。同时原则上还应根据不同区域范围内的人口密度来配置相应数量、面积的公共绿地。在城镇居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带,可考虑公园绿地,以满足全体居民需要。但公共绿地的性质、位置、面积大小等应根据城镇发展规划,综合考虑,以避免给将来城镇发展规划的完善改造工作造成困难。
4.3 开拓绿化空间,提高绿化水平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量,必须挖掘绿化空间。因此要搞好单位专用绿地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向立体绿化方向发展,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为抓手,提高城镇绿化率和绿化水平。
4.4 突出绿化指标,实现自然协调
园林绿化至少要突出绿量、自然化、多样性、乔灌为主等特点。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数量的主要指标。因此大绿量是形成城市绿化特色的第一要素,要编制和完善新区绿化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明确规定,对城市公园、街区公园、街头游园定位定量。城市绿化的自然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管养经费,也符合当前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
4.5 合理选择行道树,形成稳定的城市森林群落
行道树主要栽培在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因其栽植立地条件差,受烟尘及有害气体污染重,受行人碰撞损坏大,受建筑物庇荫、水泥路面辐射强,应选择“耐瘠抗逆、防污耐损、虫少病轻、强健长寿、易于整形、疏于管理”的树种。从景观效果角度讲,应该择“春华秋色、冬姿夏荫、干挺枝秀、花艳果美、冠整形优、景观持久”的树种。还要考虑栽植地点和环境,城区道路应多以树冠广袤、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选择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树种;通道及墓道等纪念场所行道树种的选择多以常绿针叶类为主。
4.6 体现地方特色
小城镇由于地理、自然、历史、文化诸因素,使之各具特色。园林景观系统的规划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固有特色,将风景资源、古迹遗址、古树名木、当地特色植物、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纳入园林景观用地系统规划中,开发潜在的风景资源,弘扬历史文化,保护文物遗迹,丰富园林景观的内容,寓历史文化于园林景观用地规划中,形成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5 结语
发展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避免人口过度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就业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如何在与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获取市场和人才是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关键。小城镇的园林绿化作为小城镇的一面镜子,也折射出这个小城镇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 李 征.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 鲁 敏,李英杰.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赵荣园.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黑河科技,2003(4):53~54.
[4] 王东义,刘 迪.植物配植与城市绿化[J].黑河科技,2003(2):12~14.
关键词:园林;绿化;小城市;生态
1 引言
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小城镇已经逐步摆脱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乡村景观),实现向城市景观的过渡,但同时又保留了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在景观尺度上比城市景观更为亲切宜人,使其景观的吸引力往往更应高于城市景观或乡村景观。
近年来,在中国各方面迅速发展大环境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小城镇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繁荣。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冲击下,有相当一部分城镇,未能认清自身的价值和优势,片面追求现代化、工业化,盲目拆建,使原本各具形态的小城镇逐步走向“千镇一貌”的境地。结果导致小城镇的生态廊道断裂,森林草原被高楼烟囱取代,城镇中污水垃圾随处可见,环境严重破坏,城镇文化脉络被切断,城镇中到处流露出凌乱的景象,造成了小城镇人居环境和文化的落后。
2 小城镇园林景观的特殊性
由于小城镇与乡村腹地联系密切,因此在景观构成上更多的倾向于城市和乡村的某些特征,与乡村及城市园林景观相比,小城镇园林景观有其特殊性。
(1)景观构成上,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小城镇与外界交流的情况不像大城市那样频繁,且与乡村联系较为密切,景观更接近乡村的自然环境,更多的是自然产生。因此在景观构成上,小城镇更多的强调以自然性为主,景观内容源于原有的基质展开,景观的美学意义相对较为强烈,而大城市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频繁,景观更多的突出显示在其物质性方而,景观的功能性更高于审美价值。
(2)景观尺度上,大城市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相对紧张,城市建筑密度较大,建筑高度较高,因此若要在密集的垂直空间中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其景观尺度就要求较大。在小城镇中,建筑高度一般在30m以下,空间较为开阔,在考虑一定的比例关系下,景观空间的尺度也要求较小,景观的营造上更要求亲切宜人。
(3)景观内涵上,由于小城镇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从而使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景观就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一旦把握住地方文化景观的实质,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就可以从中寻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最佳结合点,进而领会小城镇的精神理念。
3 小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建设思想模式盲目复制大城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片面求大、求宽、求洋、求高、求快,导致城镇建设杂乱无章、整齐单调,缺乏有个性的城市形态与生活精神,无法形成小城镇的独特个性优势。
(2)规划观念照搬大城市,在功能区的划分、交通布局方面参照大城市的机动车交通模式,使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城镇很快浓缩了各种源自于机动车的环境公害,如公路干线穿城而过,造成严重的噪声和尾气污染,同时给城镇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3)环抱城镇的乡村景观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价值被忽视,城镇建设割裂城乡之间在景观,居民活动空间方面的联系,使得居民和外来者失去对小城镇关键性生活价值追求的体验。
(4)自然山水的价值被忽略,城镇周围任意开山取石、自然河道任意裁弯取直,河流水面堤岸随意固化,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湿地被夷平或者填平,联接城乡之间的一些天然绿色通道被人为开发不当而破坏,失去了作为永久生物栖息地和城市中残遗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和价值。
(5)本地生物被遗忘,当地乡村和自然山水中的动物种类数量减少。动物活动形成的流动的和活的景观的丧失,其直接原因是可以作为生物生活和迁飞的栖息地如大树、林带、野地和水体(池塘、溪流)和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本地植被被破坏,以及在小城镇建设中大量使用外来观赏植物、人工草坪等,这些外来的植物种群缺乏与当地动物之间的生物关系,而人为的管理活动如除草、施肥、剪草、喷药等都在破坏当地动物的生存条件。
4 小城镇园林绿化对策
4.1 加大投入力度,转变绿化思路
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审批,合理界定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物种,坚持适地适树,多品种搭配。城市绿化要转变曾经一度“以草坪为主、乔灌花为辅”的模式,走“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的路子。既可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们提供大量可进入的休闲空间,又可节省大批的管护费用。
4.2 合理设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小城镇绿化设计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城镇居民休息、游览的要求。小城镇具有不同于大、中城市的一些特点,规模小,居民居住分散,可供开辟为大型公共绿地的地段有限。因此小城镇园林景观用地布局宜均匀分布,突出重点。同时原则上还应根据不同区域范围内的人口密度来配置相应数量、面积的公共绿地。在城镇居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带,可考虑公园绿地,以满足全体居民需要。但公共绿地的性质、位置、面积大小等应根据城镇发展规划,综合考虑,以避免给将来城镇发展规划的完善改造工作造成困难。
4.3 开拓绿化空间,提高绿化水平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量,必须挖掘绿化空间。因此要搞好单位专用绿地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向立体绿化方向发展,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为抓手,提高城镇绿化率和绿化水平。
4.4 突出绿化指标,实现自然协调
园林绿化至少要突出绿量、自然化、多样性、乔灌为主等特点。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数量的主要指标。因此大绿量是形成城市绿化特色的第一要素,要编制和完善新区绿化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明确规定,对城市公园、街区公园、街头游园定位定量。城市绿化的自然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管养经费,也符合当前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
4.5 合理选择行道树,形成稳定的城市森林群落
行道树主要栽培在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因其栽植立地条件差,受烟尘及有害气体污染重,受行人碰撞损坏大,受建筑物庇荫、水泥路面辐射强,应选择“耐瘠抗逆、防污耐损、虫少病轻、强健长寿、易于整形、疏于管理”的树种。从景观效果角度讲,应该择“春华秋色、冬姿夏荫、干挺枝秀、花艳果美、冠整形优、景观持久”的树种。还要考虑栽植地点和环境,城区道路应多以树冠广袤、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选择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树种;通道及墓道等纪念场所行道树种的选择多以常绿针叶类为主。
4.6 体现地方特色
小城镇由于地理、自然、历史、文化诸因素,使之各具特色。园林景观系统的规划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固有特色,将风景资源、古迹遗址、古树名木、当地特色植物、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纳入园林景观用地系统规划中,开发潜在的风景资源,弘扬历史文化,保护文物遗迹,丰富园林景观的内容,寓历史文化于园林景观用地规划中,形成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5 结语
发展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避免人口过度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就业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如何在与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获取市场和人才是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关键。小城镇的园林绿化作为小城镇的一面镜子,也折射出这个小城镇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 李 征.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 鲁 敏,李英杰.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赵荣园.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黑河科技,2003(4):53~54.
[4] 王东义,刘 迪.植物配植与城市绿化[J].黑河科技,2003(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