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绿化
  3. 内容

浅谈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摘 要:经济的发展使得居住小区植物造景不再是以往简单的绿化模式,它已逐步走向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 

关键词:居住小区 植物造景 发展趋势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使用最多的户外空间,绿化不仅有改善和调节小气候的功能,还能美化环境,营造良好健康的社区氛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的植物造景也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区环境的审美需求,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已成了小区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一、植物造景的“人性化” 

  (一)小区植物造景不仅要可观、可望,更要可游、可达,满足人们游览、休憩、娱乐、健身的需要。有些茂密的植物群落只可远观,并不能置身其中,需布置些蜿蜒小路,体会移步换景,享受自然乐趣。有些小区里大面积的硬质广场,上面寸草不生,夏日的炎热让人们根本不愿去,相反落叶树阵广场既可以满足人们避开炎炎夏日,又可享受冬日阳光的聚集娱乐休闲的需求。 

  (二)植物空间的合理把握。植物分割绿化空间要考虑到居民在绿地活动中感受和需求,当人处在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当人在流动时,隐蔽的部分可以起到抑制实现的作用,通过植物空间分割可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尺度。 

  (三)植物的合理选择。小区内植物除了具有宜人的观赏功能,还应注意其安全性、舒适性,应适当选择落果少、少飞絮、无刺、无味、无毒、无污染物的植物,以保持居住区内的清洁卫生和居民安全。比如行道树的选择,可选择栾树、合欢、黄连木、银杏等这些观叶观花的落叶乔木。 

  (四)住区绿化配置要体现四季有景,变化丰富的季相。在种植设计中,可根据不同植物的花期、果期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搭配,形成植物四季的观花带、观果带、观叶带。如由玉兰、樱花、杜鹃等组成春季景观观花带;由荷花、槐树、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观花、观果带;由桂花、红枫、栾树、银杏等组成秋季景观观花、观叶带;由蜡梅、火棘 、枸骨、松柏等组成冬季景观观花、观果、观叶带。其次,在不同景观分区内要体现不同的区域植物景观特色,不能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所以,每个区域最好能体现不同的植物主题,做到步随景移。 

  (五)住区植物造景要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很多小区不论是在硬质景观的形式,还是在植物配置上都出现了几乎相同的景象,使得住区不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每个小区本身的特点。所以,要根据每个小区的特有文化及本身定位来选择植物,并进行植物配置的个性化设计。 

  此外,住区植物造景不应仅仅停留在为建筑增加绿色的点缀作用,而是应从植物景观与建筑的关系上去研究绿化与居住者的关系,尤其在通风、采光、防西晒及挡西北风的侵入等方面为居民创造更具科学性、更为人性化、富有舒适感的室外景观。 

  二、植物造景的“生态化” 

  (一)住区原地形地貌的利用,尽量减少土方工程,若需要营造微地形的空间,场地内原有的坡地可保留,植物可顺应坡地种植,形成丰富的植物空间景观层次。适地适树,不同空间的土壤成分不同所选植物就应适当选择,如建筑周围的土壤由于建筑施工经常有建筑垃圾等阻碍植物生长的环境,需采用耐贫瘠抗性强的树种。再次,建筑南北面受日光照射的不同,就应分别布置一些耐荫和喜阳的树种,如建筑南面可植紫薇、海棠、女贞、连翘等,北面可植金银木、洒金桃叶珊瑚、八角金盘等。具体到不同的小区进行植物造景时,应综合考虑小区绿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绿地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乡土、本土植物的合理运用。在体现植物的地域性和地方特的原则下,应对场地的本土植物有所适当保留和种植,在考虑小区内外环境特征、立地条件等因素下,可适当保留原场地的一些植物,特别是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和树林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并规划到绿地设计中,以节约建设资金,早日形成景观效果。另外还可选择一些观赏性强、病虫害少、适应性强的的本土植物予以种植,这样不仅节约经济能耗,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更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场地小环境的生态稳定性。 

  (三)恢复和重建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不仅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功能的前提条件。在植物配置中单一的植物结构往往会破坏自然状态下多种物种的平衡关系,所以在进行小区植物配置时,应依据种群之间相辅相生的关系,尽量丰富其物种,合理配置其均匀度,促进小环境内的生态平衡。小区内小动物的保护也利于构建生态平衡,水中的鱼,林中的鸟,地上的昆虫都是和谐生活的一部分。 

  (四)住区绿化要合理配置乔、灌、草以及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比例。常见的绿化模式有乔木加草坪,灌木加草坪及乔木、灌木加草坪。大面积的草坪种植不仅没有丰富的景观层次而且也给日后的绿维护化带来不便,经实验证明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模式在生态效益上明显高于其它绿化模式。其植物配置不仅拥有更丰富的植物物种,又可形成高、中、低变化的植物层次。 

  (五)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绿化面积。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可以在有限的土地空间里能增加单位绿化率,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常见的垂直绿化形式有附壁式、棚架式、附柱式。某些建筑墙面、假山石面可进行附壁式绿化,可选用扶芳藤、常春藤、爬山虎等常绿,多年生藤本植物。小区内的廊架、凉棚就可选择棚架式垂直绿化,可选择观花藤本紫藤、凌霄等,也可选择观果藤本葡萄等。住区的屋顶绿化可分为庭院式屋顶花园、花圃式屋顶绿化、综合式屋顶绿化,前两种为小区业主所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计,后者多为公共建筑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除了前面所述生态功能外,还有能使建筑保温隔热,冬暖夏凉,延长建筑使用期功能。 

  三、植物造景的“艺术化” 

  (一)植物造景要遵循形式美法则。首先,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比如,在做小区植物配置时,要有几种基调树,骨干树,再合理搭配其它树种。色彩上也要做到变化和统一,注意彩色叶树种的选用,以及果色、花色的搭配,都能很好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红枫、南天竺、红叶石楠、银杏、碧桃等。其次,节奏和韵律感,植物的布局要遵循一定规律,不能杂乱无章,可呈规整的几何图案形,可沿建筑或园路线条布局,也可随地形高低而起伏变化呈自然曲线形。 

  (二)空间意境的营造。“情景者,境界也”,是植物造景的最高追求,达到这一高度需要不仅要考虑小区本身的自然环境、建筑造型、功能特点、画面构图等方面因素,还要考虑植物的造型、色彩、味感、听觉等特性。“留得残荷听雨声”、“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都是充分利用植物各种特性来达到一定的意境。在小区植物营造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为居民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空间形态。 

  结语 

  小区植物造景是一门融合住区的地形地貌、植物选配和区域文化等因素的综合性艺术,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式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需用发展的眼光去面对和处理问题,营造回归自然的绿色景观。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谈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lvhua/1513166515347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