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绿化
  3. 内容

新农村绿化初探

 [摘 要]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总体目标。“村容整洁”就是要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搞好农村绿化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新农村 绿化 探讨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总体目标。“村容整洁”就是要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搞好农村绿化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根据笔者在实践中的经验,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绿化规划方案的科学制定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要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二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等制定一个总体规划方案,其中包含有绿化规划方案。绿化规划要积极追求为农业生产服务、兼顾居住、游憩、生态的发展需求,同时延续场地的历史信息。应全面保护乡村地区的自然风貌,提高乡村景观的视觉品质,促进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三者的统一。   

2 护田林的营造   

广阔的平原农区,历来有植树护田的习惯,应当建立以农田林网、四旁植树、林粮间作为内容,带、网、片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它不仅能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农牧业生产,增加木材、燃料、肥料、饲料来源,而且还能够提供一个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环境景观。   
2.1 设计原则   
护田林是在农田上营造的纵横交织的林网。林网主副带间的距离、形成的网格面积大小、林带宽度等的设计,应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二是以最小的营造规模发挥最大的防护效能。   
2.1.1网格大小。麦田的护田林为达到防治干热风、防止蒸发、提高空气相对湿度的作用,一般林网主带距300米、副带距600米,构成300亩的大网格。   
2.1.2林带宽度。一般主林带结合公路、河溪、干支渠等,要宽一些,可栽植乔木4-6行、灌木2-4行;副林带结合田间路、毛渠等,要窄一些,宜栽植乔木2-4行、灌木2行。   
2.1.3林带透风度。采用疏透型林带,树冠树干间通风孔隙为15-35%,通风量适中,护田增产效果好。   
2.1.4林带断面形状。以矩形断面林带的防护效果最好。   
2.2 树选择   
应选用高干、窄冠、深根、抗风力强,生长快、寿命长、病害的常绿与落叶乔灌木树种,如泡桐、臭椿、苦楝、榆、水杉、杨、柳类,白蜡、紫穗槐等。   

3 文明新村的绿化美化   

3.1 在新村与农田之间的村旁空地上,采用整齐林带式或自然林形式,种植以用材林为主的高大乔木,林边种植有经济价值的灌木。这样,既有经济价值,又具备调节温度及温度等的生态价值。   
3.2 村口作为新村的门户,在绿化时应注重突出醒目。宜选择乡土树种如国槐、银杏、松树等,作为“村树”,世代传承下去。在此空间多种槐花灌木及各种草花,给人以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3 新村中的道路整齐,应留出种植行道树的位置。行道树可以选择速生大乔木如毛白杨、槐、白蜡等,配置木槿、美人蕉、月季等花卉灌木。   
3.4 宅院绿化
现在农村以“独家小院”形式为主,根据主人喜好可多样化布置,种植树木花草、瓜果等植物,达到绿化、美化、实用化的结合。   
3.5 公共花园
它是供全体村民使用的开放型休憩绿地,在此可以开展各种文化、休闲、健身等文明活动,对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其组成主要有:   
3.5.1花草树木 绿化面积应占总面积的60-70%,应以树丛、树群、灌木花草为主要内容。   
3.5.2园路 分主路与支路,要布局合理,满足集散、疏导、交通作用,注重路面铺装、线型,使其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3.5.3场地 花园中设置若干活动场地,如入口处的集散场地、休息场地,小型球类、健身活动场地等。   
3.5.4园林建筑小品 可设置亭、花架、宣传廊、健身器材、园灯、坐凳、雕塑小品等。   

4 关注自然进程和户生态网络   

为维护地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要划定出一定的自然保护区或大片的森林区,提高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对荒山、荒坡进行全面绿化,以自然树木群落为师,尊重自然规律,形成植物组成,发挥稳定、最大的生态效益。   

5 延续历史特征   

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中,延续历史可以提高幸福感、稳定感和安全感。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日常生活环境,现在都是叠加在过去的基础上,规划未来就必然需要观察现在和过去。在乡村建设中,应注意强调保护现有的土地布局和形式,保护好历史遗迹,当然也包括古树、名木要、稳定的植被类型等,将现状融入到新的设计中去,从而使历史特征得到有效延续,而不是割断。   
当前,广大农村地区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乡村城镇化的冲击对乡村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的发展必将会破坏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破坏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最终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美好的田园风光也终将成为人们脑海中的美丽想象。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乡村建设要放在对土地有效的多重利用上,在提供广阔的农业生产空间、支撑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促进好文化和传统景观的保护,兼顾生态、生活、休闲游憩的需要,实现乡村地区的日益发展。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新农村绿化初探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lvhua/155860411536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