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相关
  3. 内容

扬州古典园林实习报告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两大代表,一是北方皇家园林,一是江南私家园林,二者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明代计成著作《园冶》中对造园艺术总结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即最大程度的用人工模仿自然,这也是古典园林的基本建造思想。江南私家园林因受封建社会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所以要在一个尺度很小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通常,为了达到此目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曲折自由的布局和“借景”。 

  关键词:空间、审美观、个园、叠石、竹子 
  对于江南私家园林,尤其是对扬州园林的印象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江南园林中最负盛名是苏州园林,拙政园等等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在苏州园林昌盛之前,江南园林的重心在于扬州,扬州明清时期建有两大园林:个园和何园,至今这两座园林在江南园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扬州园林,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就是一日之中亦景色互殊,甚至何园的人造月亮可以做到一步一景,至于雨雪阴晴中的景色更是变幻无穷。春赏桃花、夏观池荷、秋看红叶、冬品腊梅„„均是别具风韵的赏心乐事。这些借助不同时间流程而呈现的园林美景,唯有抓住“良辰”,方可获得无穷之美感。 
  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的北段,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的四大名园之一。个园建成于清朝的嘉庆年间,为大盐商黄英泰的居所。因袁枚诗“月照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园内有多种竹,园主人又特别爱竹,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故得名。个园的名字令人想起宋朝文学家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意。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
  竹是个园的灵魂,游个园,当然要观竹。走进个园,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一簇一簇的,拔地而起。这样开阔的一片竹林,在园林中并不多见。成片的竹林散发出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曲径通幽,是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竹影横斜,竹香清幽,筛光漏月,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佳处”在这里回归了字面的本来意义,显然是在提示人们:此处竹景最佳。 
  竹,迎风万仞;石,岿然不动。二者都体现了个园主人的真性情。竹使黄至筠心向往之,石是他的立身之本。他将两者兼收并蓄,学习石的沉稳奠基了当世的财产,歆羡竹的气节留下了后世的财富。 
  原来个园竹子品种不下百种,可惜昔人已殁,竹已不存,这份匠心独具已失了主人原有的气派。 
  如今个园的个性不在其竹,而在于其四季假山布局之巧。 “四季假山”的布局之奇,用石之奇,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可谓是独树一帜。在面积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竟然开辟了四个形态逼真的假山区,分别命以春、夏、秋、冬。整个园子以宜雨轩为中心,游人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可尽览四季秀景。“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 
  春:春山,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状似雨后春笋。
  夏:夏山位于园之东北抱山楼相接。夏山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透、漏、皱、丑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 
  秋: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到达东部秋景。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夕阳斜照,一片金黄,再加上植被采用枫树增添了不少秋色。 
  冬:园南用宣石碓起的冬山,宣石又称雪石,迎光闪闪发亮,背光耀耀放白。此地是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所以无论是近观或远看,都似覆盖着一层未消的残雪,隐隐散出逼人的寒光。冬山西墙开有两个圆形漏窗,可引隔墙春景入院。冬春二景截然分隔又巧妙连续,表达“冬去春来”之意。 
  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四季假山的风格尽管纷呈,但总体是娴静的、幽静的,寂静的;是蕴藉的,既不喧哗,又不骚动。 
  说到假山叠石的技巧和气势,不得不说扬州何园。何园坐落于扬州徐凝门大街,原名寄啸山庄,在清光绪年间,由何芷舠在双槐园旧址上改建而成。原名“寄啸”二字取意于陶渊明的诗句“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以表达园主人对晚清政府的不满,不愿与那些苟且偷生的人共处,却又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而寄情与园林山水一吐胸中块垒。今称之为何园,是根据主人的姓氏而简称为之。 
  何园占地面积14000m2 ,分为花园,住宅,祠堂及“片石山房”四部分。占地面积虽然很有限,但其中蕴含了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亭——水心亭;天下第一山——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天下第一窗——复道回廊上的天窗。 
  何园的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便是水心亭了。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它巧妙地运用了水面和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水心亭专供主人欣赏戏曲、歌舞和纳凉之用。电影《红楼梦》、《毕昇》,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等一百多部影视作品都曾把水心亭作为拍摄场景。 
  片石山房相传是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进入片石山房,能看见门厅内有滴泉,好似“雨注瀑布”,花园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观,盈盈池水,盎然成趣。片石山房随占地不大,却丘壑宛然,特别是水的处理恰到好处,渗透到廊、厅、亭、假山、清泉、涌趵、瀑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建筑虽多,却没有拥挤的感觉,而是收放有度,处处体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处理手法。如今,“人间孤本”已经成为何园的镇园之宝,它本非自然而追逼自然,出自人工却巧夺天工,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前来观摩瞻仰,领略石涛大师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山水情怀。 
  复道回廊是何园建筑的一个特色,它有机的分隔花园空间并串联全园。复道回廊分为上下两层,总长约1500m,它错综复杂的立体式交通模式和华美的建筑形式语言使其成为何园诸多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座,在江南园林中十分罕见,甚至博得了“天下第一”“中国立交桥的雏形”“江南园林的孤例”的美誉。 
  在复道回廊上随处可见传统园林中的构景艺术——框景,这些镶嵌在墙壁上的小窗户形态各异,有折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还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绕廊赏景,步移景异。采用景框的艺术,加深了园林的层次,也开阔了游客的视野,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精品。      
  游玩江南私家园林代表,可以充分感受到,倾注了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而创造的中国园林深处的那种审美情结和空间设计,值得我们去回味和探究。 
对于园林空间的设计,读过《园冶》后会发现:我们祖先造园时,不是先拿来一张平面图,而是先去实地踏勘,叫做“相地”。第二步仍不是在平面上做文章,而是在现实空间中发挥想象:何处可高?何处可低?何处可凭?何处可借?宜亭则亭,宜榭则榭,叫做“立基”。第三步还不是回家画平面图,而是在现场走来走去,观察着,思量着,如何步移景异,如何互为因借,如何起承转合,如何组织旷奥变化。厅堂、掇山、铺地、栽花、种树、题词、作赋等事项则贯穿其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思量到最后,才回家画一个平面图,称之为“地图”,计成还说:“式地图者鲜矣”。由此可见,古人始终是在一个三度空间中,以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身份筹谋策划一个园林,他决不会为了平面的构图而牺牲有人的舒适,他所构想的情和景犹如身临其境。 
  所以,从中可以学到中国园林的创作路线和方法讲究综合和实事求是。具体的操作表现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还有是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了,另外是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环境的理解和分析。 
  要操作园林空间和不同空间之间的的联系,需要先理解园林组成要素的意义。 
  园林的组成要素包括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和道路等,这些要素是营造园林的物质基础,其装饰作用在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要素对优秀的园林景观的品质都很重要,甚至成为园林景观的代表物,例如留园的冠云峰、个园的四季假山等等,并且可以影响人们对园林空间的感受。但是,由于园林组成要素的物质性,过多的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在研究和设计园林时往往忽视了园林的本质———空间,导致片面注重对园林组成要素的表现,过分追求设计图纸的美观,忽视人在园林空间中的活动要求。如大草坪、大广场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既没有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活动要求,同时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另外的问题是设计方案变得模式化,缺乏文化内涵。如现在新建的居住小区称为某某欧式花园,某某欧式风格,简单套用园林要素的形式,而不是充分考虑园林空间的安排,没有城市自身的特色,导致城市的面孔千篇一律,使人们毫无本土归属感。 
  园林是艺术,但它的本质是生活,是对生活的认识和生活方式的写照。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人们才能更加清晰的认识事物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方向。我认为园林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生活空间,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园林学习研究和设计过程中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空间。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扬州古典园林实习报告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ylxg/146647813526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