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相关
  3. 内容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填空以及判断 

1、霍华德规划每个城市居民的公共绿地面积要超过35平米 2、最早见于史册的园林形式为周文王的“灵囿”(囿为四周有墙垣想围合的一块较大的地方,供狩猎活动,开凿池沼做养殖灌溉之用,筑高台供祭祀之需,园林的雏形) 
3、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的主流 4、计成  《园冶》 
5、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宫苑、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6、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①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主根)②欧洲园林体系(文艺复兴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英国风景园林)③西亚园林体系(以伊斯兰教为主) 7、凡尔赛宫苑设计师:勒诺特       8、极简主义的代表:彼得·沃克     
9、结构主义的代表作:拉·维莱特公园(把公园解析成为点、线、面分离的体系)  
1、每人有10~15平米的树林地或者25~30㎡的草地面积就能够供给所需要的氧气并吸收掉二氧化碳 
2、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越强的植物,一般吸收二氧化硫的量也越多。阔叶树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一般比针叶树要强  
1、1843年动用税收建造了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奥姆斯特德) 2、美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于1858年在曼哈顿诞生  1880年“公园运动” 3、1880年美国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 设计了波士顿公园体系 4、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思想 
5、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业规划之一,总体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该层次的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绿地在总体规划层次上的统筹安排。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的深入和细化。(是对城市各类绿地及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 
6、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分为五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G1:公园绿地、综合绿地、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7、城市绿地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 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G1÷城市人口数量    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人口(G1、G2、G3、G4)    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化面积之和÷城市用地面积    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用地面积 9、服务半径   居住区公园:500~800    小区游园:300~500 10、带状公园的宽度一般不小于8米 
11、在历史保护区、旧城改建区,街旁绿地面积要求不小于1000平米,绿地占地比例不小于65% 12、防护绿地的种类: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带、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带 13、道路绿地:包括道路绿带、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 14、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15、古树:树龄在100年以上    名木:有重大意义 
1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基础资料   
1、乔木:具有体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支点高、寿命长的特点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多成丛生状态或基部分枝 2、植物生长的最佳温度:0~29℃ 3、对植包括:对称种植、非对称种植 
4、孤植:最适距离(最佳观察)为树高的四倍左右   
1、廊:空廊、水廊、半廊、复廊、双层廊、曲廊P135 
2、建筑与水面配合方式:凌跨水上、紧临水边、建筑与水面之间设置平台过度 3、园路的作用:组织交通、引导游览、组织空间、构成园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 4、园路类型:主要园路(最宽不能超过6米)、次要园路(2~4米)、游憩小路(小于2米) 5、园林的观景游憩需求使游览性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6、园路面积不应过大,控制在总面积的10%~12% 7、雕塑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 8、洞门和景窗:用来进行引景和框景 
9、景窗作用:连续布置可以对单调的墙面进行装饰点缀,使之产生有节奏的韵律感   
1、人的行为按社会特征分为:必要性行为、自主性行为(也称为选择性行为,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考虑最多的)、社会性行为  
1、人正常视距为25厘米,空间视距上限为450~500米。    视域超过60°,所见的景物开始模糊不清,30°之内所见景物较清楚。    最适视距在垂直视角30°,水平视角为45°的范围内    碑身及周围环境景物能同时观察,27°时主要能观察碑的整个体形,45°时只能观察碑的局部和细节 2、分景:处理因功能作用和艺术效果的不同,可分为障景与隔景 
3、障景:凡是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均为障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隔景:根据一定构景意图,借助分隔空间的多种物质技术手段,将景园分割成不同的功能以及观赏区,使之景观各具特色而避免相互间的视线和人流的过多干扰。 
   分为实隔、虚隔、虚实隔。虚实之隔主要以视线能否通透为度,虚者视线通透,空间隔而未断,能相互联系。    漏窗洞缺、空廊花架、可透视线的隔断、稀疏的树木为 ---虚隔    水上设提桥,墙上开漏窗-----虚实隔 4、漏景:由框景发展而来 
5、主景是重点是核心,是空间构图的中心,能体现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主题,富有艺术上的感染力,是观赏视线集中的焦点。 
6、轴线必须是一种连接两点或多点的现状单元,是一种构图的连接要素。轴线是一种强有力的风景要素,能抑制与中和其他风景特征的趋势。一条轴线通过任何景物空间都是有影响的。 
   一条轴线在他的影响范围内,对景观要素的影响有时是否定的有时是肯定的。 
   轴线可以是一条或者几条,每条轴线应有两个端点。有力的轴线应有强有力的终点。轴线可以弯曲或者迥转,但不能有分歧,冲突与混乱。 
1、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城市公园,是由美国景观规划师: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的纽约中央公园。 2、确定公园游人容量以游览旺季的周末为标准,这是公园发挥作用的主要时间。C=AAm米 
3、综合公园:面积一般不少于10公顷,在假期和节目里,游人的容纳量约为服务范围居民人数的15%~20%              50万以上人口城市,全市性公园能容纳至少10%人同时游园 4、出入口:包括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专用出入口 一般主要出入口设置一个,次要出入口设置一个或者多个,专用出入口设置一到两个。 城市主要道路和有公共交通的地方,同时要使出入口有足够的人流集散用地,与园内道路联系方便,  城市居民方便快捷地到达公园内次要出入口辅助性的,主要为附近居民或城市次要干路的人流服务。专用入口根据公园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置,不供游人使用 5、功能分区:安静游览区(100平米每人)、文化娱乐区(30㎡每人)、儿童活动区(50㎡每人)、园务管理区、服务设施 
1、行道树种植方式有树池式、种植带式。 
   树池式:其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米,矩形树池短边应大于1.2米,长宽比在1:2左右    栽种于树池的几何中心,树干距车行道一侧边缘不得小于0.5米离道路的缘石不得小于1米 2、为便于行人穿越马路,分隔带需要适当分段,一般在城市道路中以75~100米为一段较为合适 
简答题: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 
1、效法自然的布局。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加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 2、诗情画意的构思。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化艺术有密切的关系。 
3、园中有园的手法。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长江园林划分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从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变的“园中院”和“院中园” 
4、建筑为主的组景。在各个景区均应有相应的建筑成为该景区的主景。 
5、因地制宜的处理。各个园均有其特色,或以山著称,以水得名,或以水取胜,以竹引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要求,确定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 
2、研究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相互关系,结合城市自然地貌,统筹安排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 3、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的总体关系。 4、统筹安排各类城市绿地,分别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发展指标。 5、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6、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护建设的措施。 7、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现状的统筹安排。 
8、制定分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规划的具体项目和重点项目,提出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 9、从政策、法规、行政、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措施。 10、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三、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四种 
1、块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块均匀地分布的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多用于旧城改建中 
2、带状绿地布局:多数是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带状绿地布局有利于改善和表现城市的环境艺术风貌。 
3、楔形绿地布局:利用从郊区伸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楔形绿地。楔形绿地布局有利于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的引入室内,能较好地改善城市通风条件,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 
4、混合式绿地布局:综合利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组成完整的体系。其优点是能够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就近地区气候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艺术面貌。 
四、规划布局的原则要求 
1、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生活、游憩需要,促进城市旅游发展。 2、指标先进 
3、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 
4、远近结合,合理引导城市绿化建设 5、分隔城市组团 
五、树种选择原则 
1、尊重自然规律,以地带性植物树种为主。可考虑选用一部分多年驯化的外来引进树种。 2、选择抗性强的树种。所谓抗性强是指对城市环境中工业设施、交通工具排出的“三废”,对酸、碱、旱、涝、砂性以及坚硬土壤、气候、病虫等不利因素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3、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 
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注意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更替衔接问题,分期分批逐步过渡。 
5、注意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注意乔、灌、藤、草本植物的综合利用,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季相变化丰富的城市人工植物群落。
六、规划文本内容 
1、总则  2、规划目标与指标 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6、树种规划  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8、古树名木保护  9、分期建设规划  10、规划实施措施 11、附录 
七、植物可构成空间形态分类 
1、开放空间。空间仅用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定因素。空间的主要界面放开无封闭感,人的视线没有任何遮挡。 
2、半开放空间。空间的一面或多面部分接受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通透。 
3、覆盖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木构成空间的顶平面,四面有树干限定空间的范围,视线通透。人的视线和行动不受限制。 
4、完全封闭空间。这种空间没有方向性,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空间形态十分鲜明。 5、垂直空间。选用高而细的植物能够成具有向上开敞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向心性。 
八、瞭望庇护原则 
1、瞭望是指人渴望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一种行为。包括看与被看。人类行为认为“人看人”是人的天性,人们有窥探、观察的欲望,总是期待自己处于有利位置,然后眺望风景或他人的活动。除此之外,人还有被看的欲望.大多数人希望在人群中受到关注。 
2、庇护是指人处于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这是一种出于安全需要的潜意识行为。一般来说,在园林中,设置在有植物或构筑物作为背景的边界地带的休息点容易受到游人的青睐。 
3、在园林设计中,一方面要满足游人瞭望的需求,这是园林的基本功能之一;另一方面,游人在园林观赏中渴望得到庇护,因而在设计中必须为游人提供能庇护的空间。 
九、突出主景的手法 
    主景是重点,是核心,是空间构图中心,能体现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主题,富有艺术上的感染力,是观赏视线集中的焦点。 
   1.  主体升高     
   主景的主体升高,可产生仰视观赏的效果。并可以蓝天、远山为背景,使主体的造型轮廓突出鲜明,不受或少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2、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 
   一条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常有较强的表现力,一条轴线如无有力的端点,则感到这条轴线没有终结,轴线的交点则因轴线的相交而加强了该点的重要性,故常把主景布置在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上。风景视线的焦点,则是视线集中的地方,也有较强的表现力。    3、动势 
   一般四周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其周围景物往往具有向心的动势。这些动势线可集中到水面、广场、庭院中的焦点上,主景如布置在动势集中的焦点上能得到突出。    4.  空间构图的重心 
   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几何中心上,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上,也能将主景突出。 
十、道路绿化断面的布置形式和优缺点 
1. 一板二带式 
   当中是车行道,路旁人行道上栽种高大的行道树。特点是简单整齐、管理方便、用地经济。但为树冠所限,当车行道过宽时就会影响遮阴效果,同时也无法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驶混杂的问题。通常被用于车辆较少的街道或中小城市。 2. 两板三带式 
   绿化带在路中予以分隔,形成单向行驶的两股车道。这种布置中间有了分隔绿带,可以消除相向行驶的车流间的干扰,这既有利于视野的开阔,又可以避免夜晚行车时前灯的照射炫目。其下可以埋设各种管线,这对于方便铺设、检修都较有利。但与一板二带式绿化相同,此类布置依旧不能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争道的矛盾,因此主要用于机动车流较大、非机动车流量不大的地带。 3. 三板四带式用两条绿化分隔带将道路分成三块,中间作为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的慢车道,加上人行道上的绿化,呈现出三板四带式的形式。特点是道路的遮阴效果较为理想,在夏季行人和各种车辆的驾驶者都能感觉到凉爽和舒适,适用于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 4. 四板五带式在三板四带式的基础上,再用一条绿化带将快车道分为上下行,就成为四板五带式布置。它可避免相向行驶车辆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提高车速、保障安全,但道路占用的面积也随之增加,所以在用地较为紧张的城市中不宜采用。 
十一、行道树选择原则 
1.   树种的选择应先考虑他的适应性。当地的适生树种经历长时间的适应过程,产生了较强的耐受各种不利坏境的能力。抗病、抗虫害力强,成活率高,而且苗木来源较广,应当做首选树种。 
2.   作为行道树在种植之初希望生长快速,以期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浓荫匝地的效果。这之后则要求其更新周期长,以减少因树种衰老而带来的频繁更新工作。所以需要以及实际情况选择速生或缓生品种,或者综合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希望达到的效果予以合理种植。 
3.   考虑到景观效果,行道树需要主干挺直,树姿端正,形体优美,冠大荫浓。落叶树以春季萌芽宜早,秋天落叶应迟,叶色具有季相变化为佳。如果选择有花果的树种,那么应该具有花色艳丽、果实可爱的特点。 
4.   植物开花结果是自然的规律,作为行道树需要考虑花果有无造成污染的可能。即花果有无异味、飞粉或飞絮,是否会招惹蚊蝇等害虫,落花效果是不是有砸伤行人、污染衣物和路面,会不会造成行人滑到、车辆打滑等事故。 
5.   浅根树种容易为风刮倒,会对行人或车辆造成意外伤害,在易遭受强风袭击的城市不宜选用;而萌蘖力强、根系特别发达的树种,会因下部小枝易伤及行人或根系隆起破坏路面而不宜选用。此外还应避免在可能在行人接触的地方选择带刺的植物。 
6.   行道树下为人行及车行的通道,为保持其通畅,需要对树木进行修剪。为避免树木的枝叶影响道路上部的架空线路,也要经常整枝剪叶。所以选用作为行道树的树种需要具有较强的耐修剪性,修剪之后能快速愈合,不影响其生长。  
1. 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 
2.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特点? 
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4. 我国城市绿地布局的常用形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5. 城市树种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6. 园林设计中的瞭望庇护理论? 
7. 景观设计中个人空间的概念及特点?
8. 在景观设计中人对私密性的需求? 
9. 景观设计中“平地”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0. 植物构成的空间类型及特点?
11. 突出主景的方法一般有哪些?
12. 奥姆斯特德原则有哪些? 
13. 综合公园的位置选择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14. 城市道路绿化的断面布置形式及优缺点?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对各类附属绿地指标的规定
① 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② 城市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不低于15%;
③ 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m;
④ 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率不低于2%  
⑤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  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不低于20%;  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中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 设立不少于50m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疗养院、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 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绿化三维量(三维绿量、绿量):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 (单位:m3)
三、绿地基本指标和计算方法 
公园各功能分区的占地比例
13.png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ylxg/1467167097269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