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相关
  3. 内容

植物配置中的几个误区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园林建筑所占比重较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园林的要求,已开始注重植物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所要求的生态环境。植物景观并 不像园林建筑小品那样四季如一,而是随着季节变化形成景观,且有较强的可塑性,表现不同风格,但就目前的植物配置来看,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注重观赏效果忽视生态效应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 小灌木拼成图案传入中国。一时间,大面积的草坪加上色块组成图案成为园林中的时尚,从南到北刮起了一阵草坪风。的确,绿葱葱的大面积草坪能给人宽阔和心旷 神怡的感觉,也能使园林洁净明朗。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草坪的管理费是一般乔灌木的3至5倍,而发挥的生态效益则只有同样面积乔灌草复合群落的1/4。另 外,小灌木组成的图案一年中的养护费也相当高,而其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乔木。从我国的绿地实际情况来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到7平方米,而新加坡则达到 人均公共绿地25平方米,几乎是我们的4倍。因此,这种过分追求观赏效果而忽视生态效应的做法不可取。 
 
误区二:注重眼前效果忽视长远景观 
 
当今园林设计中,为追求眼前绿化效 果,盲目地密植设计,在诸暨市的一个新居住区中1平方米种有冠幅30厘米的杜鹃36株;而在一条新建成的道路中间绿带中,每3米种有一棵地径7厘米至8厘 米的杜英。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这么多植物需要生长,能满足其生长条件吗?一棵冠幅30厘米的杜鹃种一年可以长到50厘米以上。在一些设计论证会上,笔者听到 一些设计者说,先密植,以后可以再移植,这不是一种人力的浪费吗?再加上在移植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会引起植株的死亡,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况且, 密植后的植株由于下半部分缺少阳光,生长不旺盛,移植出来以后,不能立即应用于其他地方,这样又会增加苗圃土地的压力。所以,合理的种植无论对植株的生 长,还是对植物资源的利用,都有积极作用。 
 
误区三:注重大树配置忽视植物习性 
 
园林绿化中许多设计者和一些领导也存在着误区,认为配置的大树越多,绿地的档次越高。从原来的胸径20厘米到现在50厘米以上,许多原来生长很 旺盛的大树,从森林里或农村的房前屋后移植来。为了保证成活,做了强修剪,这样极大地损害其原有的良好形态,而且大大减少绿量,生态效益因此也降低了。由 于树龄大,且受过伤,即使成活了,也是生长缓慢,形态不美,很难恢复往日的生机。城市绿化应体现具有生命美的生机盎然的景观,所以应栽植年轻且适应性和再 生能力都强的树,如胸径8厘米至10厘米的香樟,经过两三年形成冠幅1.5米的树冠,树形健美,遮阴效果好。植物都有其生态习性,有自己适合的生态环境,随意改变其生态环境,会影响其生长,同时对生态资源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误区四:配置树种单调植物群落不稳 
 
从现在的绿地植物配置来看,所使用的植物品种比较单调,常常采用如香樟、桂花、广玉兰、杜英、合欢、无患子、紫薇、紫荆、杜鹃、月季、红花檵木、茶花、茶梅、金叶女贞、 海桐、含笑、雪松及一些柏类等品种,而在一块绿地上所使用的品种更少,且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搭配不尽完善。这就造成了植物群落的不稳定,植物生长不 好,且病虫害增加。原来不曾在这些植物上见到的病虫害现在却开始泛滥,如原来葱兰中不曾见到有病虫,今年在葱兰中出现大批夜蛾,这是笔者从事园林工作十多 年来第一次见到,而它对葱兰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在自然界中,想要植物生长良好,必须有和谐的植物群落。 
 
植物造景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切忌单纯追求艺术效果,不顾植物习性,硬凑一个违反植物自然生长发育规律 的群落,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近年来许多园林绿地植物生长不好,病虫害较多,究其原因就是人工植物群落不稳定造成的。 
 
结语:植物是造园的主要素材,植物配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造园的成败,完善植物配置,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 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对于园林设计者来说,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对近期与远期、平面和立面、色彩与季相以及园林意 境要进行充分考虑。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各类植物,充分发挥它们与功能相结合的观赏特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求得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最大协调。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植物配置中的几个误区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ylxg/147131341128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