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相关
  3. 内容

传统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摘要:苏州博物馆是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亲自设计的,是我国新时期探索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杰出典范。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宏观;微观;传统园林建筑;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拥有着辉煌灿烂的悠久历史,然而现代建筑却渐渐走向西方化,如何将传统的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恰当地表达运用?一直困扰着当代的园林建筑设计师。本文将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贝聿铭先生的作品,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解决这一难题。 
  1 宏观角度 
  1.1 建筑色彩 
  粉墙黛瓦是传统苏州民居的主要色调,素净、淡雅是它鲜明的特点。这一传统建筑色彩的形成是由于吴文化的长期孕育。因此,苏州博物馆也沿用了这种带有明显地域性的色彩:粉墙黛瓦的格局,加上经过简化的灰色边饰,带着浓厚的苏州韵味。 
  1.2 建筑形式 
  苏州古城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高度都是被严格限制的,这是为了保证苏州古民居不至于被淹没在城市高楼的丛林里。因此在设计苏州博物馆的过程中,贝聿铭先生遵循了“不高不大不突兀”的原则。将博物馆展厅大部分布置在地面一层以及地下一层,使建筑的总高度控制在16m以内,遵循了“不高”的设计原则。在平面的组织设计中,贝聿铭先生利用“庭院”进行空间的组织和围合,将展厅空间分散布置,从而保证了建筑群体“不大”的整体外观形象。为了真正做到“不突兀”,在总平面的布局上,贝聿铭先生进行建筑空间设计的加减法处理,使博物馆的平面完美地与苏州古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 
  1.3 庭院空间 
  贝聿铭先生在苏州博物馆设置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个小庭院。庭院的布置,使得庭院与博物馆主体建筑交相辉映,实现了室内外空间的融和。另外,贝聿铭先生不拘泥于传统园林惯用“曲径通幽”式的空间布局手法,而是采用直线形式。这样既满足了博物馆布局的连贯、流畅,又赋予了博物馆新的时代气息。 
  博物馆庭院以水景为主,利用八角形的平台和凉亭作为庭院的主要元素,采用折线形的石砌桥,配以少而精的绿化点缀。这些庭院的布置颇有姑苏韵味,但又不拘泥于传统苏州园林的表达方式,就如安藤忠雄先生所说的“我们对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的传承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精神”。 
  2 微观角度 
  在整个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细节的处理更是对彰显博物馆建筑的古典韵味功不可没。主要体现在: 
  2.1 屋顶 
  苏州博物馆的屋顶采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组合,这一元素无疑是对江南民居构架的抽象体现。材料上贝聿铭先生用黑色花岗石代替传统苏州民居的小青瓦,花岗石在雨天时呈现黑色,在干燥时呈现灰色,与苏州传统民居的粉墙黛瓦在色彩上保持一致。小青瓦耐久性差、需经常更换,成本高。贝聿铭先生选取花岗石这一材料克服了小青瓦的缺点。 
  2.2 叠落山墙 
  叠落山墙又称为马头墙,它的特点是两侧的山墙高出屋面,随着屋顶的斜坡而呈现阶梯形。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特色元素,有些现代建筑为了体现古典韵味而刻意抽取传统元素并照搬到现代建筑中,很多时候显得不伦不类。 
  在博物馆的设计中,贝聿铭先生没有照搬传统马头墙的形式,而是进行了创新。他首先对马头墙进行抽象和简化,进而融入了自己的特色。追求神似而不是简单的形式模仿,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贝氏马头墙”。 
  2.3 开窗 
  博物馆在其内部空间中广泛地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框景和借景的开窗方式。结合小庭院开设的四边形、六边形、梅花造型以及其它雕镂的花窗,样式灵活多变,精雕细琢,不仅给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带来了柔和的光线,更使景与景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交融,体现了“移步换景”的造园境界。 
  2.4 片石假山 
  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贝聿铭先生认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假山已经达到巅峰造极的程度,很难超越。因为为了将假山设计得有新意,贝聿铭先生另辟蹊径,他避开苏州园林假山的“皱、漏、瘦、透、丑”,进而将假山作为一副山水画进行创作,以壁为纸,以石入画,让人们耳目一新。 
  3 结语 
  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苏州博物馆,我们不难发现贝聿铭先生在规划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时候并不是照搬照抄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古典元素,而是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在里面。首先是将传统园林建筑进行抽象简化,进而融合进新的现代元素转化成新型园林建筑。 
  仿古,备形是基础。形即建筑的外在形象,包括建筑的形态、结构、色彩等。然而,重神才是关键。建筑的思想、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的综合体现,这才是建筑的灵魂。贝聿铭先生无疑给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提交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传统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ylxg/147228292728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