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相关
  3. 内容

梅花在中日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分析了梅花在中日古典园林中应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其相似性主要表现在梅文化、植物配植和种植方式等方面,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国梅花栽培应用、配植特点、植梅面积和数量、咏梅古诗画应用、栽培品种和观赏特性等方面。

  关键词:梅花;古典园林;梅文化;应用

  梅花是中国的特产,其起源中心和分布中心都在中国。公元8世纪,梅花传入日本,后经日本传入欧洲。当今世界植梅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新西兰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其中以中、日为盛。

  1  梅花在中日古典园林中应用的相似性

  1.1 梅文化

  由于梅花花期早( 2~3月),寿命长(达1 000年),形神兼备,其在两国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首先,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为陈俊愉院士推荐的双国花之一,它风姿高雅、清香隽永、凌寒独放、斗雪盛开,象征刚阿不屈的民族精神和高尚气节,代表了谦虚、明礼、坚忍、奋发向上的民族魂。同样地,梅花在日本为其代表性花木之一,因其色艳淡香、迎寒花放而被誉为“清客”,象征长寿和回春。两国人民自古喜爱梅花,留下了许多咏梅诗词、写梅绘画、谱梅音乐、说梅故事等文化遗产。

  1.2 植物配植

  梅花与其它植物配置可以形成独特景观,常见的传统吉配如松竹梅(中国称作“岁寒三友”,日本称“三益友”)、梅菊、梅兰竹、梅松兰竹等。松竹梅在日本从奈良时代就与“鹤龟”一起作为庆祝节日的装饰品,在中国自古称为“岁寒三友”,比喻高尚的节操,如杭州西泠印社以松竹梅为主题比拟文人雅士孤洁清高的性情。日本以梅竹等喻百春平安、万年祝寿。两国“花木十友”也是一样的:梅花(清友) 、海棠(名友) 、菊(佳友) 、芍药(艳友) 、荼縻(韵友) 、茉莉(雅友) 、瑞香(殊友)、栀子(禅友)、岩桂(仙友)、荷花(静友) 。

  1.3 种植方式

  两国常用的植梅方式不外乎孤植、对植、丛植、群植、林植等。中国古典园林以孤植、对植、丛植为主,也有群植和林植,如梅林、梅园、梅岭等。日本古典园林以孤植和非完全对植为主,而其生产用果梅主要采用了丛植、群植、林植方式。

  2  梅花在中日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差异性

  2.1 配置特点

  2.1.1 梅花与建筑石品配置。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建筑为主,植物材料为辅。梅花常植于墙隅。宋代王安石有佳句为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花境》认为:“梅花、蜡瓣,之际清,宜疏篱竹坞,曲栏暖阁,红白间植,古干横施”。《园冶》说:“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古时文人雅士喜欢在琴屋、棋墅旁植梅一株或数株,抚琴花间,对弈梅丛,彰现雅致,正如元代冯子振描述的“三弄花间小院深,玉人遥动动春心”。南北朝的鲍照写道“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宋代范仲淹写道“昨天倚栏枝上看,似留芳意入新年”。梅与窗有不解之缘常植于窗前,如南宋的陆游说“双鹊飞来噪午晴,一树梅影向窗横”,宋代杜小山写道“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2.1.2 梅花与水体配置。水景是园林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谓“无水不园”。梅花冰清玉洁,为配置水景的重要植材之一。寒池清清,溪流淙淙,梅花弄影,堪然入画。唐代韦处厚说“夹岸迎清素,交枝漾浅沦”,南北朝吴均说“何当与春日,共映芙蓉池”,宋代吴龙翰说“会被清池写疏影,一枝分作两枝妍”。梅花与桥也是好的配置,如宋代苏轼写道“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2.2 梅花栽培品种和观赏特性

  中国首先是从栽培驯化果梅开始的,花梅是从果梅分出的一枝奇葩,主要观赏形、色、香、韵等。中国古梅主要类型有江梅型、宫粉型、朱砂型、玉蝶型、绿萼型、早梅型、黄香型、垂枝型、杏梅型等。

  日本最初从中国引种的梅花品种屈指可数,到中世纪已趋多样化,到近代已完全庶民化。这时梅花品种已达300多种。日本更注重果梅种植,主要目的是食用。中国三国时期“望梅止渴”的故事在日本传为佳话。梅干约出现于镰仓时代,正式成为食品则是从江户时代开始。在日本果梅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已成为居家必需的日常佐餐食品。日本果梅栽培产量居世界第一。

  3 结语

  梅花因其独特的人文情结和丰富的园林观赏特性,越来越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喜爱,梅花精神正不断得以传承发扬。两国随着友好交往的深入,对梅花在园林中的研究和应用将不断深入。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梅花在中日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ylxg/150217350032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