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相关
  3. 内容

浅析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摘 要:园林艺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传统文化老庄思想中的“道与技”以及山水画与园林艺术的渊源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山水画的发展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老庄思想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则指导我们要树立自然生态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值得借鉴,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推动园林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典园林;山水画 

  1 山水画与园林艺术 

  在古代“山水”是自然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品性。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及“上善若水”中山水的出现,到庄子的《逍遥游》中的山水,道家认为天道无为而生万物,与自然山水亲近,是体验无为之道的最佳方式。山水,是道家对道的诗意表达,山水也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元素和题材,山水画最初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水画独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玄学思想盛行,玄学人士标榜隐逸、江南山水的自然美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真正发展于隋唐,它不仅独立成体,更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画派,分别为金碧山水派和泼墨山水派。中晚唐之际山水画进步显著;五代山水画发展到了高峰,期间名家辈出,画作品种丰富。南宋院体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因山水构图独特而著称。元朝的文人画占据重要地位,文人山水画家有赵孟�、钱选等,他们在山水作品中抒发理想并题诗述意,他们的艺术观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明朝山水画则形成了多个派别,有的画风宁静典雅,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有的则强调布局之势,并将书法入画发展了墨法。清代则继承了明代的理论和实践,把山水画理论纳入哲学范畴。 

  随着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彭一刚先生在其《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讲道: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联性,并且认识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化精髓是山水文化,中国的许多风景名胜是大山水、真山水,中国古代传统园林是缩小版的山水画,在园中可以感受到移步异景的风光。山水画是平面的、二维的,它以笔、墨、纸为材;园林则是立体的、三维的,它以建筑、水、植物、石等为材,这两者都是为了重塑和再现风景艺术,它们在立意、布局、空间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园林艺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中就充分显现了这一特点。王维以其卓越的才能引领泼墨山水的南宗一派。王维的画作《辋川图》,绘制于清源寺石壁上,由于寺庙坍塌原画已经不存在了,从临摹的作品中依稀可辨王维恬淡疏朗的景观追求。王维的《山水诀》和《山水论》体现了对天人合一的追求,对山水形象的比德,将人的品德风尚注入他的绘画诗作之中,强调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王维的山水画营造了一种他所追求的恬淡幽邃的园林意境,以此来抒发和表达他的情绪和感情。 

  王维的山水画空间关系上有远有近、层次分明。山水画中表达出了王维对于景物的组织和建构之法,表现出他对园林景观的取舍和营造。“辋川别业”则是王维打造的理想归隐之园,从中体现着王维的园林理念。“辋川别业”最先是由唐初诗人宋之问修建的一处规模可观的庄园即蓝田山庄,开元十六年王维购得。因王维欲将该地营建为一个不仅供其母亲奉佛修行,并能让其在隐居归园之时能够居住的地方,所以其花了很多心思。他根据山川河流的自然现实形势,选景造园,将其塑造为中国造园史上山水风景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从《辋川图》到《山水诀》,从《山水论》再到“辋川别业”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山水画和山水诗和园林的密切联系。其中,《山水论》阐述了如何画山水,如何在绘画前构思,《山水诀》则是论述山水画写意中怎样拿捏透视角度,这其中许多观点同《园冶》中的造园理论不谋而合。 

  2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分析:以拙政园为例 

  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初年,正是明朝中期以后造园再次兴起的时段。王献臣为拙政园第一任园主。历史记载王献臣自幼聪慧,于1493年中科举进士。曾因能力强而获得皇帝的赞赏,曾担任御史、巡抚等官职。后因官场失意,选择退隐园中。从文征明对拙政园的画作记载可看出当时的拙政园与今天所见到的面貌至少有两点差异:建筑有楼阁、草屋之分;近水平台和小飞虹都呈简约风格。这一时期的拙政园延续了宋朝文人园质朴、简远和疏朗的风格。园中水体形态有湖、沼、溪流等。植物基本都是片植,有竹林、松柏林、梅林、桃林等。浓密野趣的树林掩映着茅屋建筑,渺漾的大水面如同山水画的留白,生成清纯淡泊的情调。有石点缀园中,但并没有出现刻意的叠山场景,这样的造园风格离不开当时的园林审美标准。 

  拙政园造园手法丰富,其中包括:以诗入园、以画入园、借景、主从关系、虚实结合、植物搭配等。以画入园:文征明是明中期吴门画派的四大代表人物之一,他们以宁静典雅的画风,成为当时以苏州为中心的绘画美学领军人物。那么拙政园原本简远、野趣、无多余人工痕迹的园林面貌可以从文征明的山水画作中展示的自然美窥探出一二。以诗入园:在留听阁,以赏雨景为佳,建筑临近的水池中遍植荷花,立意来自诗文“留得残荷听雨声”。借景:在园内可以看到远处的报恩塔,将园外之景借入园内。 

  多次易主的拙政园,从原始水木清远的天然面貌到今天高超的山石、建筑组织手法,记录了所经历时代的美学思想。位于园区的中部区域是全园的精华所在,透过造园元素的组织与构思,可研究和理解传统文人园林的设计思维,对今人重新建立适应于时代和适合于人民的自然观,起到巨大的启发作用。 

  3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推动城市发展 

  与文化发展进步一样,园林景观的发展与进步也是伴随着对传统的批判和继承。一种新的景观形式的诞生,总是与传统园林文化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延续到今天的传统文化仍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所以我们更应该进行相应的研究,将其应用到我们现代景观设计之中。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将天人合一的观念更好地融入设计之中。古典园林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特征要求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尊重自然生态规律,这样设计出的山水景观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古典园林将建筑的美与自然的美相融,这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代景观环境的塑造主要是为了调解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这与古典园林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古典园林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手法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思想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一方面要发展。对于传统文化思想、传统山水诗和山水画以及古典园林文化要进行深入挖掘,旨在加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取其精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发展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注入新的现代的民族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去创造新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蒋伟.道家哲学与山水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 徐英槐,等.中国山水画史简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郭小稳.王维与园林[D].天津大学,2013.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析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ylxg/152462003335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