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相关
  3. 内容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摘要:探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园林种类多样性、生态园林空间异质性、生态园林建设、生态园林地域性4方面,分别阐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联系,并总结得出启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对生态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银川地区生态多样化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园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工生态

多样性的生物环境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近现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带来诸多干扰,很多天然生物资源总量面临威胁。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园林可有效保护多样性生物。结合银川地区实际情况,探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1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本方向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园林项目,是在人工生态载体上修建的景观,具有完整性、生态性、稳定性,园林景观结构、功能也达到了高度统一。生态园林外部结构、形式与美学规律相符,内部结构和功能则满足生态学基本原则、特征要求[1]。基于传统观念的生态园林更关注外部形式美感,忽略了园林景观结构、功能之间的统一,导致园林景观体单调。尽管生态园林系统具有人工特性,但其主体依然是生物群落,离不开自然界。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传统园林方向逐渐发生偏离,城市自然群落类型、组成元素也开始减少,生物多样性开始受到影响,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不足,城市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有机融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所以,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更要将生物多样性作为首要目标,实现人工园林、自然生物群落的结合。为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21年银川市园林管理局将抓紧梳理6大类47小项指标短板弱项,编制《银川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明确绿化用地,做好指标测算工作,并开展城市绿线保护工作。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主张生态平衡,最终要实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标,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保证生物之间的共生、循环、竞争。另外,生态园林主体为自然生物群落,或采用模拟手段形成的自然生物群落,按照生态学中提倡的“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加强稳定性和协调性,加强城市生态均衡,体现园林生物多样性。

2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然联系

2.1生态园林种类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可将生态园林植物划分为生产型、观赏型、抗逆型、保健型、知识型、文化环境6种类型,还有一些功能特殊的生态园林也不能忽略,如珍稀濒危、生物专类、景观生态等类型的园林[2]。基于此,体现生态园林的种类多样性,将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联系,可奠定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先得知具体范围,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园林是生物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规划与建设各个类型生态园林,保证功能性的基础上,仍需加强生态学领域的科学性,开发生物资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提供帮助。如生产型园林需要以城市中的庭院、城郊空地等为对象,建设经济价值高的园林系统。修建观赏型园林,可利用银川地区观赏植物与动物资源。若修建保健型园林,则应以当地中草药资源为主,保护这一类资源,修建保护基地。抗逆型园林的修建重点表现出其在防御污染、净化环境2个方面的作用,通过城市逆性环境种植具有抗逆性的动植物。文化型园林重点在于文化环境生物群落的修建[3]。另外,对特殊功能的生态园林,如珍稀濒危园,应体现其在珍稀动植物保护领域的优势。修建生物专类园要根据自然分类,模拟真实的自然生态群落,银川当地专类植物通过综合配置,修建各个类型的园区,如花卉园、经济作物品种园和乡土植物资源园等。建设自然生态系统景观后,城市建设中再修建人工景观生态园,凭借银川地区气候条件、地形等,使城市生物类型更丰富。

2.2生态园林空间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园林主要是以城市中自然空间的形态存在,自然空间最核心的标志是生物。生态园林空间具有异质性,这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异质性涵盖环境多样性、自然度2点内容[4]。为了加强与环境分异性、适应性,便延伸出生物多样性,环境多样性程度和定植、栖息物种类型也有非常直观的联系。自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动、植物资源存在上,为其觅食、繁衍、隐蔽等创造了良好条件。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群落,对空间异质性而言也可分别从环境多样性、自然度方面加以分析,植物群落结构呈现的多样性,是生态园林空间异质性衡量非常关键的标准。生态园林之前较关注外部形式美感,忽略了空间生态配置是否合理,降低了空间异质性。修建生态园林必须保证因地制宜,突出生态园林空间异质化,使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园林空间在异质化处理后,体现自然植物群落、动物所具备的作用。动植物食物链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强了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性与协调性,实现人、动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协调共生[5]。

2.3生态园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园林建设除了城市中的部分公园、绿地外,还延伸至了城郊,可见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范围之广。为了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综合规划,扩大城市环境绿化面积,提出了“城市大园林”的概念,即扩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范围。以前生态园林建设过于分散,尽管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面积较小,加之和城市以外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够紧密,限制了生物种类、迁移。城市大园林建设将所有公园、绿地等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通过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修建绿化带,连接原本分散的公园、绿地,组合成为城市大园林架构,城市大园林系统便被赋予开放性,实现了自然、城市的结合,为生物创建栖息地,自然环境中生存的野生动植物等也可利用绿化带迁移至城区[6]。此外,在城市大园林建设过程中,考虑到生态系统交接位置的边缘地带植物的多样性,可有效展开城乡交接带绿化工作。如银川当地城郊地区的过渡地带面积较大,且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条件,可修建防护林带与环境林带。城郊地区修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城市外围建设绿色系统,具备多层次和规模性特征,丰富城郊结合部生物多样性,银川当地居民可在此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也有利于净化环境。银川城区附近环境的野生生物种类十分丰富,在城市边缘良性生态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2.4生态园林地域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我国在世界上被称之为“园林之母”,拥有高等植物超3万种,而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可用种类仅有百余种。行道树树种较单一,没有完全开发与利用树木资源。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没有真正考虑植物价值,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深入,限制了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直接表现所在城市的地域特点,规划设计阶段主要采用地带性植被,最大化发挥乡土植物资源优势。因为水、热分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森林种类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依次是热带雨林、季雨林、暖湿带落叶阔叶林等,温带地区按照从东到西的顺序分别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和植物群落分布一一对应,动物群落也具有地域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非常规律,生物气候带规划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动物群结构层次、区系结构,不仅是银川地区城市生态园林自然群落的重要前提,也为园林动植物的引种、驯化、培育创建生态基因库,可见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必要性。

3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启示

虽然城市生态园林是人工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必须以自然界生态为前提。城市生物多样性结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也因此减少,导致城市景观相对单一,对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性带来直观的影响。所以,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务必做好自然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均衡性,改善城市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更应认识到这种密切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平衡性,一方面,可优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做好生态环境多样性保护工作,深入落实城市建设,发挥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http://m.civilcn.com/yuanlin/yllw/ylxg/164972540741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