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3.1测量工程 3.1.1平面控制测量 工程的平面尺寸,以内控制测量为主,根据业主提供的红线点,现场采用经纬仪及水平议测量出各轴线的控制点,确保控制点在总平面内能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控制测量由总公司工程部主持进行,测量结果交项目部复核后使用。 3.1.2高程的传递 3.1.2.1建筑物定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建筑物位置,在定位桩点校测合格后,采用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相结合法进行建筑物观测定位。由于现场条件引桩设在场地内,要做好保护并用木桩小钉控制桩平面。 3.1.2.2高程点布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场内高程控制点设置2个,根据给定的水准点BM1,用附和测法将已知标高引测到场地内联测后附和到BM2。其闭合差应小于±10mm。 3.1.2.3基础开挖测设方法:土方施工后,测量工及时跟线,土方挖至基底标高校核控制桩,合格后进行基础工程传递。 3.1.2.4标高传递:本工程±0.00米以上标高传递主要沿建筑物进行竖直传递。每段设三个引测基点,在引测基点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核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挖至在±10mm以内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3.1.2.5在各个地面及建筑物平面弹出50线作为园林地面施工标高控制线。对于地形落差较大的采用水平控制线,在工程开工前尽可能提前作业,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3.2土方工程 3.2.1平整场地 按设计或施工要求、范围和标高平整场地,将土方弃到规定弃土区;对有利用价值的表土进行剥离和保存处理;对场地内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在植物种植区进行种植土的更换。土方回填,自下而上整形,地形造势按设计等高线自上而下进行修坡造势。 3.2.2开挖土方 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对需要进行挖方的地方进行土方开挖。一般的园林建筑、构筑物的基坑和管沟以及种植坑、带状种植沟等小范围的挖土工程,使用人工挖土;较大规模的的挖土工程,采用机械挖土。开挖拟采用1立方米的反铲挖机作为主要开挖设备,采用开挖与填筑结合进行,施工机械开挖按设计标高,留20厘米左右厚一层土方,等开挖完工后,人工修平,以保证开挖坝基不被扰动。开挖按自上而下,原则从设计开挖轮廓边缘,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开挖时随时检查开挖边坡的坡线,防止超挖。 清基及人工开挖时采用“后退法”应不扰动原土。开挖的土方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堆放。 3.2.3土方回填 本工程土方回填用推土机和自卸汽车运至填土处,人工配合推土机平土。施工中需分层夯实,每层填土厚度为30~50cm,然后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要求土方压实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回填土方量较小的用人工回填。 3.3砌体工程 3.3.1砌体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等应及时检查校正。铺底砖要先沿着放好的墨线控制好竖缝一个一个顶子砖搁摆,并对洞口之间墙进行均匀摆放,等待合理且缝子均匀后,方可开始砌砖。首先两大角盘好角后,拉好线,采用一刀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 3.3.2砌筑大角时,要立皮数杆,根据皮数杆上标志的每批砖的厚度进行砌角,且大角,要三批砖一吊线,五批砖用靠尺,杆靠平,砌至1m高后要核好垂直和平整度,垂直偏差控制在1mm以内。 3.3.3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实心砌体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灰缝要掌握在10mm为宜,且不小于8mm和大于12mm。 3.3.4砖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除去砂浆残灰后,浇水湿润,并塞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3.3.5质量要求。砖砌体上下错缝。砖体轴线位置偏移,允许偏差为10mm;墙体垂直度每层允许偏差为5mm;表面平整度清水墙允许偏差为5mm;水平缝平直度,清水墙允许偏差为7mm;水平缝厚度(十皮砖累计数)允许偏差为±8mm。 3.3.6砌体用的砖采用MU10,M5砂浆砌筑,要有出厂合格证,并取样试验。 3.4地形堆筑工程 地形的堆筑,应结合场地现状实施,使整个地形坡面曲线保持和顺,排水通畅。根据设计放样标高,由里向外施工。边造型,边平整,边撤边翻松板结土。严禁机械设备在栽植表层土上施工,给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立地条件。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骨架。粗平整时从地形边缘处逐步向中间收拢,边缘略低,中间较高,使整个地形坡面曲线自始至终和缓顺畅、排水便利并符合等高线设计要求。 3.5地面工程 3.5.1垫层施工 3.5.1.1灰土垫层 灰土垫层应铺设在不受地下水侵蚀的地基上,厚度按设计要求而定。灰土拌合料用硝石灰和粘土按设计比例制。灰土拌合料应保证比例准确,拌合均匀,保证一定湿度。分层铺平夯实,每层虚铺厚度150毫米,夯实至100毫米。夯实后的表面应平整,经适当凉干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间歇后继续铺设前,接缝处应清扫干净,并应重叠夯实,同时也为其他兄弟单位留足间歇时间。 3.5.1.2碎石垫层 碎石垫层厚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碎石选用强度均匀和未风化的石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垫层摊铺均匀,表面空隙以粒径为5~25mm的细石子填补。 3.5.1.3找平层: 混凝土找平层和面层施工前,应检查计量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施工方应准确按配合比进行计量。面层完工后,应进行精心养护。遇连雨天气时,应用塑料布在面层表面进行覆盖,撒水养护,每天早、中、晚均应及时撒水,保持面层养护湿度。 3.5.2 面层施工 3.5.2.1砖面层应铺设在结合层上。 3.5.2.2在铺设前,应对砖的规格尺寸、外观质量、色泽等进行预选,并应浸水湿润后晾干待用。 3.5.2.3铺贴时应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面砖应紧密、坚实,砂浆应饱满,并要严格控制标高。 3.5.2.4铺贴时分段按顺序铺贴,按标准拉线镶贴,做好各道工序的检查和复验工作。 3.5.2.5面层铺设完毕后,面层应坚实、平整、洁净、线路平滑,杜绝空鼓、松动、脱落和裂缝、缺棱、掉角污染等缺陷。 3.6供水工程 3.6.1室外供水管道安装 3.6.1.1工艺流程 室外给水管道安装操作工艺流程如下: 安装准备——清扫管道——管材、管件、阀门、消火栓等就位——管道连接——水压试验——管道冲洗 3.6.1.2安装准备 A沟槽开挖与验收:首先,按施工图要求测出管道的坐标及标高后,再按图示方位打桩放线,确定沟槽位置、宽度和深度。其坐标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得超过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为便于管段下沟,挖沟槽的土应堆放在沟的一侧,且土堆底边与沟边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小于0.8m。 机械挖槽确保槽底土层结构不被扰动或破坏,用机械挖槽或开挖沟槽后,当天不能下管时,沟底须留出0.2m左右不挖待辅管前用人工清沟槽开挖时,如遇有管道、电缆、建筑物、构筑物或文物古迹,应予保护,并及时与有关单位和设计部门联系,严防事故发生造成损失。 B开挖工作坑 沟槽检验合格后,即可开挖工作坑。先根据单根管子长度在沟中准确量得各管的接口位置,并做好标记(注意各管件、附件的长度和操作坑的位置),再画出各工作坑的实挖位置。 3.6.1.3清扫管膛:将管道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3.6.1.4管材、管件、阀门消火栓等就位 A散管和下管 散管:将检查并疏通好的管子散开摆好,其承口应迎着水流方向,插口顺着水流方向。 下管:根据管径大小、管道长度和重量,管材和接口强度,沟槽和现场情况采用人工下管。下管时应谨慎操作,以保证人身安全。操作前,必须对沟壁情况、下管工具、绳索、安全措施等认真地检查。 人工下管时,将绳索的一端拴固在地锚上,拉住绕过管子的另一端,并在沟边斜放滑木至沟底,用撬杠将管子移至沟边,再慢慢放绳,使管子沿滑滚下。若管子过重,接绳困难时,可把绳子的另一端在地锚上绕几圈,依靠绳子与桩的磨擦力可较省力,且可避免管子冲击而造成断裂或其它事故。接绳不少于两根,沟底不能站人,以保操作安全。 B管道对口和调直稳固 下至沟底的给水管在对口时,将管子插口稍稍抬起,然后用撬杠在另一端用力将管子插口推入承口再用撬杠将管子较正,使接口间隙均匀,并保持管子成直线,管子两侧用土固定。遇有需要安装阀门、消火栓处,应先将阀门与其配合的短管安装好,而不能先将短管与管子连接后再与阀门连接。 3.6.1.5水压试验 管道安装完毕,应对管道系统进行水压试验。按其目的可分为检查管道耐压强度的强度试验和检查管道连接情况的严密性试验。 室外给水管道水压试验长度一般不宜超过1000m;当承插给水铸铁管管径DW≤350mm,试验压力不大于1.0Mpa时,在弯头或三通处可不作支墩;如在松软土壤中或管径及承受压力较大时,应考虑在弯头、三通处加设支墩。室外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压力如设计无特殊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3.6.1.6给水管道的冲洗消毒 新铺给水管道竣工后,或旧管道检修后,均应进行冲洗消毒,对于喷灌管网可不消毒。冲洗消毒前,应把管道中已安装好的水表拆下,以短管代替,使管道接通,并把需冲洗消毒的管道与其它正常供水的管道接通。消毒前,先用高速水流冲洗水管,在管道末端造反几点交冲洗水排出。当冲洗到所排出的水内不含杂质时,即可进行消毒处理。 进行消毒处理时,先把消毒段所需的漂白粉放入水极内,加水搅拌使之溶解,然后随同管道内充水一起加入到管段,浸泡24小时。然后放水冲洗,并连续测定管内水的浓度和细菌含量,直至合格为止。 3.6.1.7回填土 沟槽在管道敷设完毕应尽快回填,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A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不小于0.5m的土,管道安装完毕即行回填,接口处留出,但其底部管基必须填实。 B其余部分在管道试压合格后及时回填表。如沟内有积水,须全排尽,再行回填。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m部分的回填,应同时从管道两侧填土分层夯实,不得损坏管子及防腐层。沟槽其余部分的回填也应分层夯实。 3.6.2室外排水管道安装 3.6.2.1工艺流程 室外排水管道安装操作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清扫管膛——管道就位——检查并砌筑——闭水试验 3.6.2.2管道安装。 沟槽的开挖及散管可参照室外给水管道安装的有关要求。下管前应检查管道基础标高和中心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下管由两个检查井间的一端开始,管道应慢慢下落到基础上,防止下管绳索折断或突然冲击砸坏管基。管道进入沟槽内后,马上进行校正找直。校正时,管道接口一般保留一定间隙。待两检查井的管道全部下完,对管道的设置位置、标高进行检查,确实无误后,再进行管道接口处理。 3.6.2.3室外排水管道闭水试验 室外生活排水道施工完毕,接口填料强度达到要求后,按规范要求应作闭水试验。3.6.2.4管沟回填土 在闭水试验完成,并办理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后,即可进行回填土. 3.6.3阀门安装 水表和阀门按设计要求选用符合国家或部门现行标准的产品,并具有技术质量鉴定文件或产品合格证,严格按国家规范安装。 3.6.4水泵安装 A水泵机组安装 a带底座水泵的安装:安装带底座的水泵时,先在基础面和底座面上划出水泵中心线,然后将底座吊装在基础上,套上地脚螺栓和螺母,调整底座位置,使底座上的中心线和基础上的中心线一致。然后,用水平尽在底座加工面上检查是否水平。不水平时,可在底座上承垫垫铁找平。 垫铁的平面尺寸一般为:60mm*80mm~100mm*150mm,厚度为1mm~2mm。垫铁找平后,拧紧设备地脚螺母,并对底座水平度再进行一次复核。底座装好后,把水泵吊放在底座上,并对水泵的轴线、进出水口中心线和水泵的水平度进行检查和调整。 b无共用底座水泵的安装:安装顺序是先安装水泵,待其位置与进出水管的位置找正后,再安装电动机。吊装水泵可采用三角架。起吊时一定要注意,钢丝绳不能系在泵体上,也不能系在轴承架上,更不能系在轴上,只能系在吊装环上。 水泵就位后进行找正,水泵找正包括中心线找正、水平线找正和标高找正。 水泵找正找平后,方可向地脚螺栓孔和基础与泵底座之间的空隙内灌注水泥砂浆。待水泥泵浆凝固后再拧紧地脚螺栓,并对水泵的位置和水平进行复查,以免水泵在二次灌浆或拧地脚螺栓过程中发生移动。 c水泵在安装过程中,应同时填写“水泵安装记录”。 B水泵配管 a在水泵的二次灌浆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后,水泵经过精校后,可进行配管安装。 b配管时,管道与泵体连接不得强行组织连接,且管道重量不能附加在泵体上。 c水泵一般采用自灌式吸水,吸水管应加减振器。加压泵可不设减振装置,但恒压泵应加减振装置,进出水口加防噪声设施,水泵出口宜加缓闭式止回阀。 d水泵配管安装顺序为止回阀、阀门,依次与水泵紧牢,与水泵相接配管的一片法兰先阀门法兰紧牢,用线坠找直找起码,测量出配管尺寸,配管先点焊在这片法兰上,再把法兰松开取下焊接,冷却后再与阀门连接好,最后再焊与配管相接的另一管段。 e配管法兰应与水泵、阀门的法兰相符,阀门安装手轮方向应便于操作,标高一致,配管排列整齐。 C试运转 a试运转前的检查; 驱动装置已经过单独试运转,其转向应与泵的转向一致。 各紧固件连接部位的紧固情况,不得松动。 润滑状况良好,润滑油或油脂已按规定加入。 附属设备及管路是否冲洗干净,管路应保持畅通。 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 盘车灵活,声音正常。 b无负荷试运转: 全关闭入口阀门,全关闭出口阀门。 开启泵的传动装置,运转1~3分钟停车。 c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运转由建设单位派人操作,安装单位参加。在无负荷试运转合格后进行。试运转后(在设计负荷下连续运转不应小于2小时),做好下列工作: 关闭出、入口阀门和附属系统阀门; 放尽泵内积水; 采取保护措施,将试车过程中的记录整理好填入“水泵试运转记录”表。 3.7绿化工程 3.7.1土地的平整、耕翻 3.7.1.1换种植土。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结合种植要求更换种植土, 均厚30CM。换土后压实,使密实度达80%以上,以免因沉降产生坑洼和高低不平。 3.7.1.2整形、施基肥及耕翻。结合观赏和实际要求进行绿地造型。草地 平整要顺地形和周围环境,整成龟背形、斜坡形等,陡度为2.5-3%,边缘低于路面或道牙3-5cm,表面平整无坑洼;花坛地面高出所在地面5-10cm。平整后撒施基肥,基肥由堆沤蘑菇肥、堆沤木屑,加3%过磷酸钙和4%尿素混合堆沤而成,用量控制在10km/m2左右。施肥后进行一次约40cm深的耕翻,使肥与土充分混合,做到肥土相融,从而提高土壤养分,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3.7.1.3土壤要求: A 对种植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采用响应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 B土壤应疏松湿润,排水良好PH5-7,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强酸碱、盐土、重黏土、沙土等,均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客土或采取改良措施。 C对草坪,花卉种植地应施基肥,翻耕25-30cm,搂平耙细,去除杂物,平整度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植物生长最低种植土层厚度应符合下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