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企业定额的概念及当前形势下的新涵义;详细论述了在市场经济下、在建筑市场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体制全面铺开后及新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机制下,编制企业定额对于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程;企业定额;工程量清单
1 企业定额即建筑施工企业定额,是建筑企业用于工程施工管理的定额,是由施工企业编制的。
定额招投标体制下的施工定额其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分析国家定额与企业定额的差异,核算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成果,而不是用于指导工程投标计价。随着工程计价模式的改变,招投标体制发生的深刻重大变革,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全面铺开,使通过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取得工程项目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业务渠道,国家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改变了传统以国家定额、行业定额为依据的计价模式,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企业微观自主报价、市场充分竞争形成价格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其目的是为打破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由政府的造价管理部门依据定额制定价格的模式,而转为由施工企业能动地发挥自己的技术、经济、资源优势,推动竞争,在竞争中形成市场价格机制,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更是招投标制度和工程造价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在此种背景下,地区、行业定额的计划性、法规性逐渐淡化,而被服务性、参考性所取代。如何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本企业的技术、经济、资源条件参与工程量清单报价,如何确定企业的个别成本,就成了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样就把企业定额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施工企业应重新认识,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定额,企业定额的发展、变革对于今后的市场竞争,对于工程计价改革进程及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当前形式下编制企业定额的意义
2.1 是工程计价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的计价模式下,同一项工程以同一本预算定额来报价,很难体现出市场竞争,也不能真正反映工程实际价值成本;而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各施工企业依据内部定额,按照本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工艺、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及对市场资源的掌控情况,对生产经营利润的预期等综合报价,能真正体现出企业的个别成本,反映出成本的差异,在施工企业之间形成实力的竞争,从而真正达到市场形成价格的目的。
2.2 有助于建筑市场秩序的规范: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施工企业的业务普遍不足,大量建筑资源被闲置,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施工企业无法准确核算本企业的正常施工成本,同时为获取业务盲目按照国家、行业预算定额下浮、压低投标报价,这种状况的直接后果一是施工企业偷工减料,或是层层转包,拖欠工人工资、供应商材料款、设备款,工期和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施工企业本身不能获得应有合理的利润,甚至亏损,这将严重影响建筑市场及建筑企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2.3 是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要加强管理,加强学习、研究,不断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引进新的施工技术、工艺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企业定额的编制管理过程,恰好能够直接对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水平,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工期、质量、价格等因素进行准确的测算和控制,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进而够控制项目的成本。
3 当前对企业定额编制的不同认识
以下观点是行业内普遍、有代表性的观点:(1)、成本要素价格具有复杂的不可预测的市场因素,决定了企业定额在适用期是非常短暂而不确定的。(2)、地域上的差别导致成本要素的定额耗量不具有指导工程施工的实质意义。(3)、工程规模、复杂性的不同导致企业定额耗量的不同。(4)、与当前施工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不匹配。
上述问题在实际施工中确实普遍存在,不容回避,但不能就此抹煞定额编制的重要作用,相反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定额的重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纵向的变化还是横向的变迁只是时间与空间的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上述观点不外乎是时间与空间的问题。
以上原因导致的价格变化无需调整,我们需要强调一下,企业定额不要与企业单位估价表混为一谈,定额需要解决的是量的问题,价格是动态的,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点都在变化,把要素价格放入企业定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企业定额的编制可以以国家、行业定额为模板,借助计算机及预算软件完成消耗量数据的录入,使用时直接输入各个人材机当前市场单价,然后反算定额即可得到各个分项子目的单价,或者汇总后的工程合计;对因时间变化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导致的水平差异及定额缺项问题也可以随时增补;对于空间问题导致的耗量差异可采用本区域技术水平与地区间差异相结合来分析确定,以本地区水平为基准,通过开展各地调研来摸索市场价格的差异面这样处理应该能达到灵活适用的要求;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化、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建筑业也由原来的自主经营,独立生产逐步向为自主管理,专业分包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一个工程项目形成层层发包关系。人员结构以企业自有管理人员加农民工或分包商的形式出现,农民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同时形成了以项目为集聚中心的典型的松散合作型分包商;设备、工器具配备通常为自有、租赁、自带相结合。企业获得一个工程项目后,多数情况下会部分或全部按工程的部位或专业把工程肢解后分包出去,或者干脆直接整体转包出去,企业清单报价不再完全依赖定额,而是一部分来自市场分包商或者叫小包的报价表。企业定额的作用似乎越来越弱,给企业定额的编制人员带来了很多困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对定额重新定位,增设市场价供选择。但是我们还是认为,建筑企业不能盲目地套类似工程的分包单价,应该有自己的报价测算方法与评价体系,随着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最低价(以前是合理低价)中标开始推行,处于计划体质阴影下的招标控制价会逐渐淡出招投标市场,整个建筑施工行业的竞争开始进入空前激烈的微利时代,中标难度越来越大,伴之而来的是人材机价格上涨、管理费上涨等情况,作为施工企业,要在低标价与高成本的夹缝中生存,惟有控制成本,转变项目管理模式,由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型管理。诚然,专业化分包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单纯采用分包的方式,就意味着有一部分利润要被分包商拿走,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竞争能力,试想象这种经过层层分包或转包的工程,在成本控制上还有何优势可言,因此对于一个需要长远发展的施工企业来说,在不具备全方位人员、设备自足的情况下,可以建立自己的清包队伍,采用人工、设备或者技术分包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及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不断出现的新生事物会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实践的过程,世上本来就是没有路的,假如企业没有日常的成本资料积累,没有自己的定额体系,那么面对新生建筑就会感到困惑,只有在基本面上作扎实才能通过事物的共性去推理个性,而不至于偏离成本目标太远,给企业造成太大风险,如果我们什么都不作,面对这样一个工程就会觉得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而编制施工企业定额,则是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文件,在投标前的成本测算、开工前的目标成本确定、施工中的成本控制、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事后的成本分析及竣工后的项目管理经济评价等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编制施工企业定额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企业定额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王俊林.谈企业定额的编制与应用.建设部工程造价管理,2005:15
[2]钱昆润,戴望杰,杜训.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7:3
[3]许程杰,周晓静.建筑工程估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0
【关键词】工程;企业定额;工程量清单
1 企业定额即建筑施工企业定额,是建筑企业用于工程施工管理的定额,是由施工企业编制的。
定额招投标体制下的施工定额其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分析国家定额与企业定额的差异,核算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成果,而不是用于指导工程投标计价。随着工程计价模式的改变,招投标体制发生的深刻重大变革,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全面铺开,使通过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取得工程项目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业务渠道,国家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改变了传统以国家定额、行业定额为依据的计价模式,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企业微观自主报价、市场充分竞争形成价格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其目的是为打破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由政府的造价管理部门依据定额制定价格的模式,而转为由施工企业能动地发挥自己的技术、经济、资源优势,推动竞争,在竞争中形成市场价格机制,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更是招投标制度和工程造价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在此种背景下,地区、行业定额的计划性、法规性逐渐淡化,而被服务性、参考性所取代。如何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本企业的技术、经济、资源条件参与工程量清单报价,如何确定企业的个别成本,就成了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样就把企业定额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施工企业应重新认识,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定额,企业定额的发展、变革对于今后的市场竞争,对于工程计价改革进程及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当前形式下编制企业定额的意义
2.1 是工程计价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的计价模式下,同一项工程以同一本预算定额来报价,很难体现出市场竞争,也不能真正反映工程实际价值成本;而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各施工企业依据内部定额,按照本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工艺、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及对市场资源的掌控情况,对生产经营利润的预期等综合报价,能真正体现出企业的个别成本,反映出成本的差异,在施工企业之间形成实力的竞争,从而真正达到市场形成价格的目的。
2.2 有助于建筑市场秩序的规范: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施工企业的业务普遍不足,大量建筑资源被闲置,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施工企业无法准确核算本企业的正常施工成本,同时为获取业务盲目按照国家、行业预算定额下浮、压低投标报价,这种状况的直接后果一是施工企业偷工减料,或是层层转包,拖欠工人工资、供应商材料款、设备款,工期和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施工企业本身不能获得应有合理的利润,甚至亏损,这将严重影响建筑市场及建筑企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2.3 是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要加强管理,加强学习、研究,不断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引进新的施工技术、工艺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企业定额的编制管理过程,恰好能够直接对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水平,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工期、质量、价格等因素进行准确的测算和控制,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进而够控制项目的成本。
3 当前对企业定额编制的不同认识
以下观点是行业内普遍、有代表性的观点:(1)、成本要素价格具有复杂的不可预测的市场因素,决定了企业定额在适用期是非常短暂而不确定的。(2)、地域上的差别导致成本要素的定额耗量不具有指导工程施工的实质意义。(3)、工程规模、复杂性的不同导致企业定额耗量的不同。(4)、与当前施工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不匹配。
上述问题在实际施工中确实普遍存在,不容回避,但不能就此抹煞定额编制的重要作用,相反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定额的重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纵向的变化还是横向的变迁只是时间与空间的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上述观点不外乎是时间与空间的问题。
以上原因导致的价格变化无需调整,我们需要强调一下,企业定额不要与企业单位估价表混为一谈,定额需要解决的是量的问题,价格是动态的,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点都在变化,把要素价格放入企业定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企业定额的编制可以以国家、行业定额为模板,借助计算机及预算软件完成消耗量数据的录入,使用时直接输入各个人材机当前市场单价,然后反算定额即可得到各个分项子目的单价,或者汇总后的工程合计;对因时间变化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导致的水平差异及定额缺项问题也可以随时增补;对于空间问题导致的耗量差异可采用本区域技术水平与地区间差异相结合来分析确定,以本地区水平为基准,通过开展各地调研来摸索市场价格的差异面这样处理应该能达到灵活适用的要求;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化、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建筑业也由原来的自主经营,独立生产逐步向为自主管理,专业分包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一个工程项目形成层层发包关系。人员结构以企业自有管理人员加农民工或分包商的形式出现,农民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同时形成了以项目为集聚中心的典型的松散合作型分包商;设备、工器具配备通常为自有、租赁、自带相结合。企业获得一个工程项目后,多数情况下会部分或全部按工程的部位或专业把工程肢解后分包出去,或者干脆直接整体转包出去,企业清单报价不再完全依赖定额,而是一部分来自市场分包商或者叫小包的报价表。企业定额的作用似乎越来越弱,给企业定额的编制人员带来了很多困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对定额重新定位,增设市场价供选择。但是我们还是认为,建筑企业不能盲目地套类似工程的分包单价,应该有自己的报价测算方法与评价体系,随着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最低价(以前是合理低价)中标开始推行,处于计划体质阴影下的招标控制价会逐渐淡出招投标市场,整个建筑施工行业的竞争开始进入空前激烈的微利时代,中标难度越来越大,伴之而来的是人材机价格上涨、管理费上涨等情况,作为施工企业,要在低标价与高成本的夹缝中生存,惟有控制成本,转变项目管理模式,由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型管理。诚然,专业化分包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单纯采用分包的方式,就意味着有一部分利润要被分包商拿走,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竞争能力,试想象这种经过层层分包或转包的工程,在成本控制上还有何优势可言,因此对于一个需要长远发展的施工企业来说,在不具备全方位人员、设备自足的情况下,可以建立自己的清包队伍,采用人工、设备或者技术分包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及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不断出现的新生事物会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实践的过程,世上本来就是没有路的,假如企业没有日常的成本资料积累,没有自己的定额体系,那么面对新生建筑就会感到困惑,只有在基本面上作扎实才能通过事物的共性去推理个性,而不至于偏离成本目标太远,给企业造成太大风险,如果我们什么都不作,面对这样一个工程就会觉得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而编制施工企业定额,则是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文件,在投标前的成本测算、开工前的目标成本确定、施工中的成本控制、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事后的成本分析及竣工后的项目管理经济评价等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编制施工企业定额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企业定额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王俊林.谈企业定额的编制与应用.建设部工程造价管理,2005:15
[2]钱昆润,戴望杰,杜训.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7:3
[3]许程杰,周晓静.建筑工程估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