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是对基本建设项目费用实施全过程的判定、控制和管理。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整个造价行业的水平仍然较低造价管理模式落后、工程造价管理与市场脱节、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
1造价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目前主要使用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工程项目投资额的确定基本以定额为参照标准,材料单价按照早期标准确定的额度,在工程定额上片面强调统一性、综合性和指令性,这与市场经济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匹配。在工程造价管理上往往出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一定程度上导致“三超”问题的发生,给投资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2造价管理与市场脱节
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也就是以地区主管部门统一编制的预算定额结合调整的市场动态价来计算。统一编制的预算定额指标是根据地区的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计算,且定额指标的更新有时间性和一定的阶段性,而实际生产力水平在不断发展,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变化。因此定额指标具有严重的市场滞后性,会造成定额指标与市场实际不相符,最终也将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不利于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3造价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全过程造价管理要求对造价实际动态管理,工程基础数据可以实时动态更新,各部门可以及时共享数据。但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信息化程度低,造价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更新和查阅。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造价基本通过二维图纸进行造价预算,不仅对造价人员的读图能力要求高,而且容易引起工程量的漏算或者误算,造价过程耗时耗力,造价信息的准确性需要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