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阶段的审计风险
在该阶段,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招投标程序中存在一定的非法性与不合理性因素,操作的规范性相对欠缺,同时,在开标、平标、定标的过程中,还是会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与随意性;投标单位缺乏必要的资格或者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一些无资质或者低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有时会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承包工程;即便是招标小组在评标时,也会出现合理性缺乏的情况,致使工程标底的客观性不足,而在审计人员对标底工程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把关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审计的客观性和合理性欠缺,此时需要通过严格的把关来防范因招投标而可能产生的审计风险。
施工阶段的审计风险
在该阶段,出现的审计风险包括:进度款的审计没有符合施工合同支付的条款,由此套用的计价项目的准确性欠佳,工程量的核定和施工进度两者之间的一致较差。进一步的,在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中,也会由于缺少足够的依据而使实际工作陷入困境,此外,设计变更手续、签证程序有时并不全面,内容和实际之间的出入较为明显,加之所选用的计价方式合理性较差,致使施工合同和实际操作之间时常出现一定的冲突。此外,对大型设备、材料的招标未按规定进行,价格市场调查和审核工作有待改进;索赔事项时有发生,这些工作倘若控制不好将会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
竣工结算阶段的审计风险
在该阶段,审计工作的主要风险体现在以下方面:项目竣工结算不按照施工合同的规定严格进行,在对基建工程量进行计算和计价的过程中,以及在
对相关费用进行核定、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过程中,正规的手续有时显得缺乏。其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在计价基础、结算方式以及审计方法和变更调整方法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出错的情况,可见,这对基建工程审计来说,使其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
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1基建工程设计上的缺陷容易引发审计风险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水平的差异,勘测深度的深浅,前期收资的详细程度等,都会引发审计风险,这些会导致在设计施工中出现一定的漏项与错误,使得施工方案要做出不同程度的变更。而一个基本事实是,设计质量越低,工程审计的风险就会越高。尤其是当缺少材料表的时候,审计工作人员就被要求具有工程技术的专业知识,只有能够理解和看清杆塔基础图,以图纸为基础,归算材料用量,并在这一过程中最终分离出原始设计的重使用的材料量,才能实现对材料用量的最终确认。
2对工程不确定量难以进行准确的认定
一般而言,大多数工程材料价格都是可以查询的,查询的方式是对本地区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进行查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材料却由于规格不同,或者不是标准件,或者是新型材料的原因,其价格往往并不被相关部门搜集,这在审计认定时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部分供货商和施工单位之间已经建立起了长期的供应关系,对施工单位而言,可以通过较低的价格购买进来。但是,在决算中要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编制,这对询价的准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此便使施工单位自行采购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遭到了质疑,尤其是得不到甲方的认同时,由此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3审计工作相对于事件的滞后性
对工程审计来说,指的是在工程竣工之后对工程造价进行的审计,应该归属于事后审计的范畴。从这个角度讲,工程审计并没有贯穿整个建设项目,因此,事前预控与事中监督方面显得单薄。但是,在我国国内,施工进度和质量是监理工程师的关注重点,可是,在这一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场签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在工程量的认定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基建工程审计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