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应用暴露诸多问题
随着园林水景市场日趋升温,水生植物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水生植物的实际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人们对此类植物的认知存在偏差。
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刚从北京房山水景工地赶回来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邹秀文一见到记者就抱怨说:“现在懂水生植物的专业人员太少了。以房山这个工程为例,设计师不了解水生植物的种植条件,设计了一个角度为40多度的斜坡,结果放水后,栽好的植物都被冲下来了。事实上,应设计成梯形缓坡,并按照水生植物生长特性错落栽植。另外,最好在水下修筑大小不等的定植池,防止种类植物交错生长。”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夏成钢告诉记者,水景设计在国内还是个新兴事物,绝大多数的设计师确实对水生植物了解不多。“在使用水生植物时,要根据水景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植物品种,同时还要考虑水面大小、水体深浅等因素,注意栽植比例,种植面积宜占宜占水面的30%至50%,此外,还应注意水生植物的色彩搭配,利用彩叶水生植物营造色彩缤纷的植物背景。”夏成钢说。
宁波莲苑建于1992年,总经理张秋君表示,水生植物反季节施工尚未引起太多人的重视。张秋君说:“夏季是实施水景工程最困难的时期,此时移栽水生植物大多需要带土坨和使用营养钵。而移栽后的水生植物要及时补水,保持湿润。此外,水生植物运到工地后,需要进行遮阳处理,不能直接暴露在烈日下。”
错误夸大净化能力
园林水景之所以大受欢迎,除了因为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功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改善水质。近30年来,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巢湖国、滇池、太湖、白洋淀等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和人工湿地生态恢复的研究发现,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的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小底泥土营养盐向水中释放,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尽管如此,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能力到底有多大,目前只有水葫芦有明确的科学数据。中国花协荷花分会会长王其超认为,水生植物的确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但不能夸大它的效果。水生植物对生存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在污染严重的河道水生植物仍旧很难成活。在那些水体流动不畅、藻类大量繁殖的地方,可通过撒放硫酸铜,或栽种金鱼藻、狸藻等小草,放养河蚌等方法进行水质净化。
盲目相信新品种
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从国外新引进一些水生植物,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侵占性强的物种也趁机流入境内,如凤眼莲、墨西哥黄睡莲、大漂等在我国南方危害就较为严重。此外,在不同环境下,品种性状表现也不同,有些吕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结果只能白白浪费资金。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市场上出现以普通美人蕉冒充水生美人蕉的现象。据专家介绍,水生美人蕉经过人工驯化而成的一种植物,市场价格较高。由于美人蕉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于是,有些人就将普通美人蕉进行简单处理后放入水中,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专家提醒人们在购买水生美人蕉时一定要睁大眼睛,以防上当。
新技术拓宽应用领域
近年来,日三一直在进行人工浮岛技术研究。据中国农业大学李树华教授介绍,浮岛是一种外形酷似筏子的人工浮体,上面可栽培芦苇水生植物。它的主要作用是净化水质、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栖息空间、改善景观、消除水波对驳岸结构的影响。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功能主要针对富营养化水体,利用生态学原理,降低水中的化学含氧量(COD)以及氮、磷等元素的含量,因此可在湿地和园林水景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