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绿色环保
  3. 内容

浅谈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生产活动扰动和破坏了原有地貌、植被和水系,造成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为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梳,生态环境脆弱,是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长期不懈的开展水土保持、大面积退耕还林,延安生态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额变化,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增加,特别是大规模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开矿采石及房地产开发扰动和破坏了原有地貌和植被,进一步加剧列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城市周边山体裸露,一遇降雨泥沙俱下,涌入市区街道、河道,城市水土保持成了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近年来,延安市在城市水保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些县城、重点镇建设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注意保护恢复生态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城市水土流失问题任然没有得到彻底有效地解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治势必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1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

一般意义上的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与传统的水土流失相比,城市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因素引发,具有人为破坏为主,流失量大、危害严重等特点。

1.1 人为破坏是主要原因

城市水土流失是城市化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基本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成因主要是人为因素,扰动破坏了原有的地表、植被和水系,产生大面积裸露的地表或坡面,造成土体移动,泥沙流失,河道、水库及城市排水管网淤塞等。

1.2 泥沙流失量大

延安市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9000吨,经过多来治理,初步统计分析,现在土壤侵蚀模数降幅在3000—5000吨,但是城市人为水土流失的土壤侵蚀模数高达数万吨,甚至数十万吨。如延安中心城区延河宝塔山橡胶坝于2011年,短短几年时间,橡胶坝库区平均淤积厚度达到1米左右,每年清淤都在10到二十万吨之间。2013年延安市遭遇百年不遇持续强降雨,延安城区、富县、延川等县随着降雨大量泥沙涌入城区,造成了严重灾害。子长县2002年7月的一场暴雨使洪水挟带的泥沙涌进入城区,部分地段淤积厚达1米。

1.3 涉及部门多治理难度大

城市水土流失治理涉及到水务、城建、国土、环保、林业、规划等多个部门,需要各方的协调和配合,统筹考虑,综合治理,特别是作为山区城市,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2 城市水土保持的特点

城市水土保持是针对城市水土流失提出来的,以保护城市水土资源,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为目的,相对于传统的水土保持有自己的特色。在防治原则上:强调以预防为主,预防、监督和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在防治目标上:不仅要控制水土流失,保障生产建设安全运行,而且强凋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化和美化,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防治措施上:以防治水土流失为根本要求,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使其符合城市绿化和环境美化的要求。在投资方面:城市水土保持要求标准高、质量高,工程费用构成很高,投入成本非常大。

3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在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控制区及城市规划控制区以外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周边区域内,对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使城市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1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为了解决在城市化过程中,因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整体功能衰减等一系列问题,主要是指减少城市水土流失,减小城市水土资源的污染,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生存条件,使城市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城市是由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三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社会生产归根结底是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加工为人们所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为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城市要获得持续性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环境基础。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以保护、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为目的的,因而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城市水土流失是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发展以来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的新课题。从延安市开展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的几年来看,城市水土流失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破坏速度十分惊人;二是水土流失危害严重,造成的损失巨大;三是城市水土流失牵涉面广,治理投资大、难度大。针对这些特点,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更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监督管理上,做到防患于未然,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最小限度。

4 加大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以优化环境为核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城市功能为单元,依靠科技,加强管理与保护,实施工程、生物、园艺等措施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包括涵蓄水源和固持土壤,特别在山丘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1 坡面截流措施

坡面截流可以促进雨水入渗,减免径流冲刷。坡长较短的坡面以鱼鳞坑、竹节沟、水平阶等造林整地措施为主,坡长较长的坡面还要增设截流沟。截流沟还要与纵向的排水沟相连,把径流引入蓄水设施或强渗漏地段内。这些措施在增加坡面入渗的同时,还为坡面林木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4.2 沟头防护措施

沟头防护应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在小型沟头可建筑临时性谷坊工程,培育水土保持灌木林,树种有旱柳、紫穗槐、柠条等;大型沟头则应建筑永久性防护工程,可根据来水量、地形及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蓄水式或泄水式(跌水式)防护工程措施。

4.3 沟道整治措施

沟道整治主要包括沟道疏浚和裁弯取直。沟道疏浚是按照水力计算确定的设计断面清除沟道淤积物和障碍物。裁弯取直是在维持沟道原流向的基础上,对沟道急弯处加以取直,以改善水流条件。

4.4 沟道护岸措施

在城区内部,沟坡可修建浆砌块石挡土墙,沟底营造植物园,将护岸、防洪及美化融为一体;在城郊,可采取木桩加植树(灌木为主)种草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和投资。为了保护护坡工程的安全,在坡度较陡急的区段还应增建护基工程,坡度较缓的区段虽可免建护基工程但护坡工程应有足够的埋深。

对水土流失可按“点、线、面”等不同工程和生物综合措施加以控制;对于洪灾可按设计洪峰流量,调整冲沟纵横断面,修建防洪堤坝加以防范。特别是在自然冲沟及其他强渗漏地段,应加强拦蓄降水和地表径流以促渗回补地下水,如建造骨干坝和拦河坝,则可拦蓄增加补给地下水,削减城市化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5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水土保持建设

海绵城市指的是使城市能够如同海绵一样,具有可吸水可释放水的“弹性”,即下雨时城市能够通过现代化城建手段实现吸水、蓄水、净水等功能,再将这些储存的水资源在需要时,如应对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将其释放并利用。从城市水土保持的角度来看,对于雨水的利用与控制,能够有效预防并治理城市水土流失,同时还能对环境绿化,构建生态型城市环境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5.1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包括雨水渗透、储存、转输、截污净化等。这其中的渗透技术是实现海绵“吸水”的第一步,主要有下凹绿地、渗水铺装、渗井、屋顶蓄水以及渗透层等。以雨水罐、湿塘以及雨水蓄水池等实现储存,通过渗管、植草沟等进行传输。以植被过滤带、初期雨水弃流等实现过来净化,具体技术选择要以影响最低影响为优先选择,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取最佳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5.2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建筑与小区建设

现代城市中簇拥着各类大中下型建筑与居民小区,在城市中以点状形式布局,从建筑与小区的角度进行海绵城市设计,其建设目的是为了缓解市政雨水管网所受到的压力,从而在实现海绵城市设计的基础上,使在市政管网满足排涝标准。通常情况下,建筑的屋面雨水与小区路面雨水会通过散排入渗到室外绿地,再由室外雨水管入渗到储水系统中,实现雨水的收集,而多余的雨水会排至雨水管网中。

从雨水储存的技术来看,包括公共建筑和小区建筑的屋面雨水可通过雨水罐进行收集,整体采取雨水湿地或蓄水池的方式进行收集。这些储存的水资源可用作环境绿化灌溉、路面浇洒等。此种雨水存储技术和其他技术相比,所消耗的费用相对较高,但从城市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方面来看,能够带来极大生态效益,值得推广。同时,未来还应在如何降低技术投入费用的方面加大研究。

6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道路建设

城市道路不仅是重要的交通网络,同时也是排水系统的重要依托,因此城市道路也是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水保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城市道路的场地范围优先,同时道路中的雨水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城市道路的径流雨水需要先通过净化处理才能引入到绿化带中,如绿化带应当尽量设计为下凹式,方便蓄水。通常道路的雨水排放是经由路面进行散排,下渗至周边的透水铺砖路面中,或是经由透水路面向周边的绿化带进行入渗,多余的雨水,即超过入渗能力范围的雨水则排入到市政雨水管道中。

道路中的雨水一定要先进行预处理再进行径流排水,特别是对于加入融雪剂的雨水一定要弃留。普通路面的雨水还需要经过净化处理,防止对周围绿化带的生长造成影响,可通过植被过滤袋、沉淀池等设施实现过滤。如果条件语序,可通过植草沟以及渗管渠等进行雨水的输送,从而实现道路雨水的污染过滤。除以上措施外,道路绿化带还应增设防渗设施,避免因雨水下渗对路面及路基造成破坏。此外因场地空间限制问题,同时道路地下多有市政管网,因此很难建立道路蓄水设施,因此如果有条件,可通过政府协商排放至周边城市绿地广场。

7 加强水保法规宣传,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法治意识

水利水保部门要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农村水土流失的防治,而且要下大力气抓好城市水土流失防治。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向社会各界宣传,尤其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和开发建设单位的宣传,提高全民水土保持国策意识,树立起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思想,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近期经济的繁荣,影响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8 强化监督管理,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将日趋严重,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坚持“三同时”制度,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相应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严格验收,不合格者不能投产使用;对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应按规定交纳设施补偿费;开发建设单位无力治理的,应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由其代为治理;对造成水土流失又不按水土保持法规规定办理的单位,应依法严肃处理。

9 搞好部门协调,当好政府参谋

城市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涉及面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协调各行各业做好此项工作,要主动与计委、城建、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搞好协作。

10 城市开发建设要有长远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

城市水土流失与城市的开发建设密切相关,各地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各项开发建设,切忌盲目开工,延长工期,造成土地荒芜和水土流失。城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编制和修订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以适应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各级政府要将该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中,从资金上保证规划的落实。

11 增加城市山区综合治理投入

要加快城市上游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以便给城市带来优美的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关键在于增加治理投入。治理中小打小闹,仅仅解决小区域内的水土流失问题,难以抵御大暴雨的袭击,仍然会造成水土流失灾害。建议加大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投入,从农田水利经费、水资源费、农业发展基金等资金中列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城市水土保持专项治理。

12 结语

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因此为了缓解我国水土流失不断恶化的现状,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保持水土,控制水土流失的数量,并结合我国地理现状,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曹丽军.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4(02).

[2] 张华庚.浅谈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城市建设[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1(05).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谈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http://m.civilcn.com/huanbao/hblw/lvse/156214679637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