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基础理论
  3. 内容

建设工程的管理模式比较

1现阶段国内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

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esign-Bid-Build,DBB)是国际最古老、最广泛使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控制下,施工项目的每个阶段都必须要严格执行招标,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是管理措施比较成熟。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对有关程序的内容和流程都很了解,业主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工程师、实际人员等进行自由的选择,对项目设计要求可以做到灵活的调节控制,能够使用各方都合适的标准合同,能够达到减少投资、风险管理和合同管理的目的。由于在这种模式下,每个阶断对各自需要执行工作的依次性和有序性很强,也间接导致了这种管理模式下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1)项目时间周期比较长,业主和施工方、设计方需要分别签署合同,各方只能在自身的领域进行管理,不能够有效地进行统筹规划,使得管理费用相应提高;(2)设计工程师在实际过程中设计目标不强,致使在施工过程中可操作性较差;(3)因为施工项目参与人员过多,各司其职,一旦出现工程事故,事故责任难以划分。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上缺点,但是,这种模式仍然是当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管理模式,以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项目和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合同条件作为依据的施工项目都使用这种管理模式。就当前的中国市场而言,当前主要使用的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投标制、法人责任制等等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参照这种管理模式进行的。

1.2设计—建造模式

设计—建造模式也被称为D-B总承包模式,是D-B-B模式的一个创新。它的工作原理是:业主根据项目需求和选择原则选定总承包商,D-B总承包商可以完成所有的设计和施工任务,也可以选择一个竞争性招标分包商完成设计和部分施工任务。D-B模式有效地避免了设计和施工的分离,可以缩短施工周期,这将有助于设计优化,但对承包商要求更高,承包商应具备设计能力或设计管理能力。设计—建造模式见图2  这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都较为明显,其具有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承包商和业主进行密切合作。从项目的初始至项目的竣工验收完成,承包商和业主都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可以减少协调工作中出现的不必要的费用和时间;(2)在项目参与初始,承包商可以将自身掌握的经验和从业知识合理地运用到设计当中,增强设计在施工中的可操作性;(3)能够缩短项目施工工期,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控制;(4)有利于控制成本,降低造价。国外经验证明:实行DB模式,平均可降低造价10%左右;(5)风险责任明确。总体而言,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管理是项目的合同关系,依据合同要求的方式进行付款是业主的责任,按照合同期限内向业主提供产品是承包商的责任,同时承担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应有责任。这种项目管理模式运用时间较长,管理经验较为成熟,但是也存在五个缺点。(1)业主对施工项目的细节和最终设计控制程度较低。研究显示,这种管理模式是业主对施工项目设计控制能力最低的模式;(2)承包商的作用得到加强,尤其是在最初的设计方案阶段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性能够产生重大影响,承包商需要担当更多的风险因素;(3)总承包商的施工水平对建筑设计最终质量有很大影响;(4)这种管理模式出现的时间很短,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5)双方交付的方式比较复杂,竞争性小。

1.3建造—运营—移交模式和建造—移交模式

建造—运营—移交模式也称为BOT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在80年代国外政府项目施工中兴起的,就是完全依靠个人资金进行融资、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措施,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私有化。这种管理模式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因为这个施工项目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许可,有时可以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得到更多的融资渠道。建造—运营—移交模式见图3。这种模式给私人部门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个渠道,弥补了资金缺乏的不足,便于政府和主体参与在互利的基础上分配项目资源、风险和收益。与之类似的另一个建造—移交模式(BT模式)可以被视为一个变体的BOT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投资者不参与该项目建成后的运营,但是政府以回购的方式恢复投资并给予回报。BOT模式主要特点:(1)引入私人资本,减少政府的直接经济负担;(2)降低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的风险;(3)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对于投资者来说,收益远远大于纯建设项目。从目前的情况分析,这两个模式为建筑公司利用资本金增加利润提供了新的渠道,也在建设业务转型、提高综合竞争力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1.4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

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就是项目管理的承包商全权负责整个施工项目,对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具体包括整体规划、招标、项目定义,但是承包商通常不对项目的试运行、施工、采购和设计进行直接的参与。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见图4。 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承包商在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专业技巧,通过科学有效地统筹规划,对施工项目的施工和设计进行合理管理,减少矛盾和纠纷;(2)能够节约建设项目的投资;(3)可以对工程设计进行一定的优化,能够实现施工项目在其生存期间内达到最低成本的目标。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经过多年的项目管理实践和改革,随着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健全,我国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国际化趋势。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融入到全球的经济市场当中。(2)信息化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一个崭新的知识时代已经来临,在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必将趋于信息化。(3)全寿命管理。全寿命管理就是建设一个能够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和经济上允许的项目,对工程从建设规划至工程拆除的全部过程进行总体的控制、协调和规划,对工程的全部使用寿命负责,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

3结论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规模逐渐增大,项目所涉及的内容也逐渐复杂化、大型化,项目管理结构正朝向结构一体化趋势发展,而管理形式则呈现多样化的格局,对各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有利于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管理模式。通过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设计—采购—建设模式、设计—招标—建造模式、设计—建造模式、建造—运营—移交模式和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这几种管理模式各有自身的优缺点,必须根据实际工程选择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正呈现国际化、信息化和全寿命管理的发展趋势,必须通过建筑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健全项目管理体制、加快管理技术更新、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和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促进企业找到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才能进一步加快项目管理的发展。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设工程的管理模式比较
http://m.civilcn.com/jianzhu/jzlw/jcll/159549071538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