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工程事故分析
  3. 内容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不良事故分析与处理

      【摘要】施工不良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分别从建筑工程管理和现场施工两个方面进行了事故原因分析、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剖析,同时阐述了常见施工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关键词】施工不良;质量事故;钢筋混凝土;加固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土建工程建设也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对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并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规文件、规范、规程,研究如何控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钢筋混凝土因其优越的综合性能,在土建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之一。钢筋混凝土工程使用材料多种来源广泛,施工工序多,制作工期长,其中某一环节出错都会引起质量事故的发生。从已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统计分析来看,施工不良引起的事故率占据较高比例,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1][2]。 

  2. 施工质量事故原因 

  从施工不良方面来看,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具体包括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现场施工方面[3][4][5]。 

  2.1建筑工程管理方面。 

  (1)违反建设程序。不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开展建筑工程活动,未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私自开工建设,往往是未勘察先设计,边设计边施工,无设计先施工,抢进度赶工期,不讲求质量。 

  (2)建筑市场不规范。违规发包,选择不符合资质条件要求的施工单位;串标围标,暗箱操作非法中标;违规转包分包,名义上由具备相关资质证书的施工单位承包施工,实际上层层转包、分包,实际上直接施工的管理、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甚至是无证临工拼凑组建施工队伍。 

  (3)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按规范操作程序组织施工,违反操作技术规程施工,施工仅凭经验,相关质量要求执行不到位,随意性很大,质量把控不严。 

  (4)不按图施工。有图纸却不看图、不按图施工,随意改变施工图设计,或者不按设计指标控制施工质量,降低施工图相关设计参数。对于部分小型建筑,临时建筑,认为不重要或者自认施工经验丰富,甚至无图直接施工。 

  (5)材料质量把控不严。贪图利益,以次充好,以假冒真,降低标号节省成本,随意变更材料降低材料质量要求;材料质检不规范,质量效果控制不到位,对混凝土强度、钢筋力学性能等关键指标监控把关不利。 

  2.2现场施工方面。 

  2.2.1模板施工问题。 

  模板要求坚固、严密、平整、光滑,但由于现场施工把控不严,往往发生许多质量问题。例如:模板强度、整体稳定性不足引起的塌模;刚度不足变形过大造成的构件扭曲;模板拼缝不严引起漏造成的蜂窝麻面;混凝土强度不足过早拆模引起的构件损坏等。 

  2.2.2钢筋施工问题。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受力材料,虽然其施工质量必须要严格把控,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现场施工时往往得不到有效控制。例如:现场防护不到位,露天堆放而未进行必要的遮盖,受雨水浸泡而严重锈蚀,未经除锈直接使用;钢筋质量存在问题,在强度、延伸率、冷弯性能、硫磷含量等方面达不到设计使用要求,或存在缺陷,影响施工质量;施工人员不看图或对图纸不详细,不按图施工错误布筋,严重影响了钢筋的使用效果;不按操作规范施工,在关键受力连接部位接头过于集中;钢筋接头绑扎、焊接不牢,绑扎松扣、虚焊、漏焊等。 

  2.2.3混凝土施工问题。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比较常见也比较严重,从已有混凝土施工质量事故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 

  (1)混凝土配合比问题。主要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对,不按配合比设计配料两个方面。为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操作人员盲目多加水;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减少水泥用量,缩小混凝土使用面积,或降低混凝土浇筑厚度;材料质量把控不严,以次充好采用劣质甚至过期水泥,以假充真采用假冒伪劣产品;施工要求不严,搁置时间过长,搅拌的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后才进行浇筑,影响混凝土质量,导致其承载力不足引发事故。 

  (2)混凝土振捣不实。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蜂窝麻面等现象,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排除其中的气泡,进行捣固,振捣密实。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振捣方法,振捣不实都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蜂窝、麻面、孔洞及漏筋等质量问题,对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3)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混凝土构件浇筑过程中,由于浇筑顺序不当,往往容易使模板产生不利变形,因此,现场浇筑时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浇筑。对于一些大体积、大规模的混凝土,由于易产生收缩裂缝,在浇筑混凝土时还应注意按照规定要求,在适当部位预留好施工缝,否则也会埋下质量事故隐患。 

  (4)混凝土养护不当。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构件,应当按照规范要求细心养护,保持必要的温湿环境。夏天应注意保持新浇筑混凝土构件的湿润,防止过早失水;冬季应注意冻害影响。   3. 施工不良事故实例分析 

  3.1某市工人活动中心礼堂混凝土构件质量缺陷事故。 

  3.1.1事故概况。 

  某市工人活动中心礼堂为混凝土框架结构,高12m,共两层,一层为舞台表演区、核心观众区域,二层局部设置观众看台区。有立柱18根,底层柱从基础顶起到一层大梁止,高8.2m,断面为800mm×800mm。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毕后,拆模时发现所有立柱均存在严重的蜂窝、麻面、孔洞和漏筋现象,且在距离地面1.5米尤为集中。 

  3.1.2事故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导致上述混凝土构件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施工队伍不专业。具体施工队伍由市场无证临工临时拼凑组建,技术水平差,无施工质量意识,操作不规范,为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埋下质量事故隐患。 

  (2)混凝土配合比把控不严。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原设计为C20的混凝土,水灰比0.53。虽然现场配置有磅秤,但施工期间却基本未使用过,只有在做试块时才按配合比称重配料,具体施工时仅凭经验、感觉控制配合比,配料比例控制不严,达不到设计要求。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限。该工程柱高8m,施工时并未在柱子模板上设置浇灌洞口,也未采用溜管等设备,混凝土由8m高的洞口直接到,致使混凝土离析,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一般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对于柱子应分段灌注混凝土,且高度不应大于3.5m。 

  (4)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太厚,振捣不密实。施工时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达到500mm,而现场又未配备机械振捣设备,仅靠人工用木棍捣固,整个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出现了后期的蜂窝麻面。 

  3.1.3事故结论及处理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本次事故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低,缺乏专业技术,不按操作规程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浇筑高度超限,分层浇筑厚度太厚,振捣不密实,混凝土整体浇筑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对此事故应采用以下处理措施: 

  (1)清理缺陷部位。凿除混凝土构件上蜂窝、麻面、孔洞范围内的混凝土,将粉尘清理干净,并用水将上述部位湿润。 

  (2)局部支模。在待处理缺陷部位附件支模,并预留混凝土浇筑喇叭口。 

  (3)浇筑补填混凝土。采用高一级强度的混凝土并加入早强剂,将缺陷部位填实并振捣密实。 

  (4)加强新浇混凝土的养护。保持新浇混凝土湿润2周以上,防止新、旧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结合面失效。 

  (5)拆模找平。待新浇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拆除模板,剔除修补部位多余的混凝土,并磨平。 

  4. 常见施工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当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施工质量事故以后,如果构件倒塌断裂则必须重新制作,但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过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来修复处理的。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加大断面补强法、外贴钢板补强法、粘结钢板法、锚结钢板法、焊接钢筋或钢板法、碳纤维布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点法、增加受力构件法等。具体采用哪种加固方法,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只采用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加固,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共同加固[1]。 

  5. 结语 

  施工不良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当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现场施工方面严格控制。当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施工质量事故以后,应当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科学合理的采取有效手段,妥善处理质量事故,力求将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江见鲸、王元清、龚晓难、崔京浩.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第三版)[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张 辉、周红波、高 源.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事故案例统计分析[J]. 建筑技术,2010,41(7):656~658. 

  [3]姜作杰.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13(2):75~76. 

  [4]郑功农.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J]. 安徽建筑,2006,(6):62~65. 

  [5]孙静博、鲁巧稚、左勇志、腾海文、姚 兰.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事故类型分析 [J]. 建筑技术开发,2013,40(6):3~5.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不良事故分析与处理
http://m.civilcn.com/jiegou/jglw/fenxi/150537059133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