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综合资料
  3. 内容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全过程控制要点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程质量总体保持着质量水平稳步提高的态势,但是区域建筑主体结构域出现了结构质量隐患。本文在此就主体结构工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主体结构    

  一、从图纸设计方面进行质量控制设计是一个工程的基础,如果设计有缺陷或设计不完善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都会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如何完善设计、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现场技术人员需要重点协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致有这几个步骤。首先,设计交底之前施工单位要组织各分包单位详细审图,然后把问题汇总,在设计交底时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的找出来、解决掉。但是对于一些工程浩大、设计复杂、问题较多、时间仓促的工程,一次设计交底未必能够把问题全部解决掉,所以设计交底后还要继续审图,直到把在施工之前能够找出的问题全部找出解决为止。其次,对于一些设计不完善的工程,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写成书面材料,详细说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督促甲方尽快与相关部门联系,完善设计,为施工铺平道路。二、从设备与材料方面进行质量控制设备与材料的质量对一个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报验及对其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核是质量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和内容。这项工作中包括的内容有:确定材料品牌、厂家信誉可靠、质量过硬;确定供货商为此品牌、厂家指定的供货商;审核材料出厂质量证明资料:材料进场时要实地检查。对于需要取样送检的材料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取样送检。三、钢筋分项的质量控制 

  1、直径不小于25的钢筋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直径不大于22的钢筋连接可采用焊接或绑扎搭接接头。 

  2、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应取同级别钢筋受拉锚固长度的1.4倍并不得小于300mm,受压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可取受拉搭接长度的0.7倍并不得小于200mm,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率不得大于50%。 

  3、搭接焊接头宜采用单面焊接,必要时可采用双面焊接。单面焊接时焊缝长度不小于10d,双面焊接时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较大钢筋直径。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且接头应相互错开35d并不小于500mm,焊缝高度≧0.8d。 

  4、机械连接头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原B级)。机械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接头宜相互错开35d并不小于500mm。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大于50%时应采用一级机械接头(原A级)。 

  5、受力钢筋接头设置原则为:受压接头应设置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受拉接头设置在距支座1/4跨度范围内。 

  6、为保证钢筋与砼的有效粘结合,防止钢筋污染,在砼浇筑后均要求工人立即清理钢筋上的砼浆,避免其凝固后难以清除;7、在钢筋施工过程中,总结和研究制定一整套钢筋定位措施,根治钢筋偏位这一建筑顽症;通过砼垫块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钢筋卡具控制钢筋排距和纵、横间距。8、钢筋绑扎后,只有在土建和安装质量检查员均确定合格后,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四、模板质量具体控制措施1、为保证模板最终支设效果,模板支设前均要求测量定位,确定好每块模板的位置;2、通过完善的模板体系和先进的拼装技术保证模板工程的质量;3、在结构施工中柱、墙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平台板、梁模板采用18mm厚多层板,这种模板具有易拼装、易拆卸、接缝严密、浇筑后砼表面光滑等优点,并在保证砼内实外美的同时提高了施工速度;模板体系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砼最终观感质量。做好模板的选择、拼装、加工等方面的工作,能够较好控制模板的胀模、漏浆、变形、错台等质量通病五、 砌筑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1、测量放出主轴线,砌筑施工人员弹好墙线、边线及基础洞口的位置;2、墙体砌筑时应单面挂线,每层砌筑时应穿线看平,墙面应随时用靠尺校正平整度、垂直度。3、注意配合墙内管线安装;4、墙体拉结筋按照图纸严格设置施工;5、横平竖直,砂浆饱满,错缝搭接,接槎可靠。 

  六、混凝土耐久性措施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主要与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配比要求、构造措施和裂缝控制、防杂散电流措施、施工质量的要求以及结构建成后的正常维护有关,主要控制因素是混凝土的内部裂缝、密实度以及抗渗性能。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 

  ①水泥:车站大体积浇筑的混凝土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宜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宜为42.5;宜采用低碱水泥,碱含量不宜大于0.6%; 

  ②骨料:应使用级配良好、洁净的粗细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40mm ;不得使用含氯外加剂; 

  ③外加剂:应使用低碱外加剂,适当使用优质引气、减水剂,限制使用早强剂;不得使用含氯外加剂; 

  ④掺和料:掺和料推荐采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粉等; 

  2)混凝土配比要求 

  ①混凝土配制应采用双掺技术(掺高效减水剂加优质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硅粉等),掺量应经试验确定。地下车站顶、底板、侧墙应采用高性能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 

  ②控制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45;单方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20Kg,也可根据掺和料的掺量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300Kg,最大水泥用量不超过450Kg; 

  ③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 

  ④单方混凝土中总的碱当量含量不应超过3Kg; 

  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 

  ⑥地下结构负一层以上构件(包括侧墙及顶板)应考虑抗冻性能,混凝土抗冻融循环次数不得少于100次。 

  3)施工质量要求 

  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为控制混凝土早期开裂,可适当掺加缓凝剂; 

  ②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大于25°,入模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超过70°,同时应加强养护,控制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 

  ③应保证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施工误差在±3mm之内。 

  4)结构建成后不应任意改变结构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并应进行定期检测与维护。七、施工缝 

  1、应尽量减少施工缝的设置,以保证结构整体性及防水效果。 

  2、水平施工缝主体结构水平施工缝位置:底板加腋上900mm处、中板顶面处。必要时可在中板和顶板加腋下增设施工缝,顶板、底板内不得留置水平施工缝。 

  3、环向施工缝施工单位根据具体的施工安排并结合减小结构温度及收缩应力的目的合理设置环向施工缝,间距不宜大于30米,环向施工缝的设置应注意保证车站内部设施(如集水坑、电梯、出入口等)的完整性。 

  八、做好成品保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一些分项分部工程已完成,而其它一些工程尚在施工中;有些专业已施工结束,而有的专业尚在继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管理人员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是:检查督促分包单位对已完成的部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成品保护,防止已完成的工程或部位遭到破坏,避免成品因缺乏必要保护,而造成损坏和污染,影响整体工程质量。总包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应对成品保护引起足够重视,督促检查,及时提醒分包单位自觉地加强成品保护的意识,舍得投入必要的财力人力,避免因小头大。成品保护的方法,依据建筑产品的特点,可以采取“防护”,“包裹”、“覆盖”、 “封闭”等保护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制定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计划时,既要在时间上保证工程进度顺利进行,又要保证交叉施工不产生相互干扰;工序之间、工种之间交接时手续规范,责任明确;提倡文明施工,制定成品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奖惩制度。 

  九、结束语 

   总之,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行到位管理,施工队伍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工程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并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发现的问题则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全过程控制要点分析
http://m.civilcn.com/jiegou/jglw/jgzh/1524532393357979.html